《Tao》、《GO OUT》這兩本雜誌老屁股的讀者們應該不陌生吧?《Tao》最初作為介紹淘寶購物指南,後來因為受到讀者熱烈迴響,漸漸轉型成為香港具有份量的紙本潮流誌 ; 而《GO OUT》不用多說,熱愛登山露營、戶外活動、音樂祭的讀者應該家中都有滿滿一書櫃的「參考書」才是。
而今回與我們面對面,留著一臉落腮鬍,說起話相當有力的 Kenneth 正是先後擔當著兩本紙本主編的重點角色,從潮流到戶外,Kenneth 的樂觀與嚴謹都讓他在玩樂與工作的同時也收穫許多相關知識,即便目前上述兩本雜誌(GO OUT香港版)已經停刊,Kenneth 也與好同伴 Jim 繼續轉往經營線上媒體 Stories mag,也在上海展開線上平台 Mounster山系文化 的活動,並協助其他品牌做形象規劃,絲毫沒有因為時局對媒體造成的影響產生動搖,反而極力尋求破口,期望再次把到位的服裝、潮流文化知識推廣給新一代的年輕族群。
哈囉 Kenneth,能先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以及為何當初會進入編輯這行業?
Kenneth
我從小就對服裝有興趣,後來也如願跑去學服裝設計,當了一陣子設計師。但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其實並不喜歡製作衣服,而是喜歡買衣服搭衣服。後來剛好有一個雜誌編輯的工作機會,那時候潮流雜誌剛開始做,經常要接觸不同服裝品牌,也能用這些衣服去幫模特啊、藝人做造型搭配,我很喜歡!所以就一路做到現在了。
做編輯,就是能寫出最動心的文章。
那身為一個香港編輯最需要的能力是什麼?造型?拍照?文字?還是人脈?
Kenneth
香港編輯啊?我只能說…不只是香港,其實身為一個編輯,從以前剛入行做紙媒時,上頭的前輩就要求我們要能夠寫出「動心」的文章出來。然後一定要真心喜歡衣服、喜歡潮流,因為夠喜歡才會去留意,這就像吃飯喝茶一樣簡單,絲毫不用費一分力氣。簡單來說先決條件是「對這個領域要有足夠熱愛的心」,再來才是技能,你所說的都是身為一位編輯該有的基本,一定要具備,才能在這行業發揮下去。
香港的編輯會像台灣、歐美、日本一樣,有些也把自己當KOL經營嗎?
Kenneth
其實我對這件事情並不反對,但重點在於知識底子夠不夠深。如果說他是一位對潮流、時尚相關認識很深的編輯,那他來兼當KOL這個角色發揮影響力我認為是很棒的一件事 ; 但如果真的不是很懂,卻又要當一個KOL,那就會壞了整個服裝流行原本應該要有的生態,直接的影響到現在年輕人只專注在誰穿了什麼?買了什麼的現象。
https://www.instagram.com/p/BZ3FiSdhgP3/
「簡而言之,不管編輯還KOL,要有獨立思考的觀點,這樣作為影響他人的角色才會是正向的,不懂又亂來,肯定不會是好現象。」
但你認為一般讀者或粉絲們會在乎這個人是否有料?
Kenneth
當然這我們沒辦法去控制,所以還是回到原本編輯這個角色上,我覺得我們做媒體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告訴大家什麼是有價值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可以 make sense 的東西,然後塑造一個文化面的觀點或是提案給大家。這需要長時間的努力,但當太多自以為的「型人」跳出來要帶風向的時候,你就會看到很多很有錢,或是願意投資的人買很多「大物」,但沒有穿得好看,因為我覺得他們只是會跟流行、追名人穿衣服,並沒有深入暸解品牌以及什麼才是適合自己。
「說直白一點,就是不懂挑。」
作為國際樞紐,你認為香港有塑造出自己的服裝文化了嗎?
Kenneth
就像我剛剛說的,我們沒有真正的香港服裝文化,或者準確來說,我們都是不停受外地影響的。譬如你看到的任何可被講出分類的style,那其實都是人家的東西,而我們就是不斷的追逐。
Kenneth
但是我認為接下來的年輕一代會好一點,因為他們看得更多、更廣泛了,或許不見得深入,但不同風格有不同支持者,越來越多不同的style已經能在街上被看到。以前我們總在路上看到同一種風格的人,現在有vintage的也有運動為主的,街頭品牌也有很多人用不同面向展現出來,跟我們以前比整體是比較多元。不過台灣在這個部分還是領先我們不少,很讓我們羨慕啊!
https://www.instagram.com/p/BzuuR0Mj7f9/
即便要快、要新鮮也能做的深入,有觀點還是比實抄照翻來的吸引人。
進入大數據時代已成事實,是否會為了流量去挑選題材?
Kenneth
以前香港的年輕人很喜歡看雜誌裡的Snapshot,從裡面去學習人家怎麼穿,再來就是有名的作家專欄,這個也是大家會特別去看的。但現在真的因為求流量,所以很多媒體會追一些快訊新聞,什麼紅就寫什麼,我看一看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以我們來說,我們之前有做《Tao》雜誌,每個禮拜都有十幾二十頁的特輯企劃,整個編輯部都相當用心在這本雜誌裡,那時候我們就賣得相當好,不過紙媒現在也不會這麼做了吧?畢竟人力、時間、金錢都是成本,開銷太大。但其實就算大數據是這樣,最近應該也會有一點疲乏了,我覺得讀者還是希望看到區別,看到有用心的東西的!
香港的讀者對長篇文章會因為圖片、影片為主流而興趣缺缺嗎?
Kenneth
對,肯定的,這是一個趨勢,不只香港,全世界都是這樣子,現在大家要看影片多過於文字的,尤其是年輕一代。因為他們從小就是接受影像成長,甚至有些根本沒接觸過從前我們愛看的那些紙本雜誌也說不定,所以他們沒耐心去看文字,這沒辦法,現階段媒體也必須順應潮流做出改變,才能呼應讀者需求了。
「我們沒有自己的潮流,只有跟著別人的潮流。」
對你而言,香港媒體目前在世界上的定位如何?
Kenneth
以我自己的角度看,香港媒體在世界上的定位一直都不高,怎麼說呢?就算編輯很出色,但我們並沒有生產過什麼來香港一定要買、要看的雜誌。很多人到日本旅遊會「刻意」去找一些雜誌,我們沒有,通常都是「順便」居多。也就是說我們的雜誌並沒有達到國際影響力的水平,我們沒有自己的潮流,只有跟著別人的潮流。可能對香港本地,或是華語圈可以起到些許影響,但就只是這樣而已,所以單看整個媒體我認為影響力並不大,但如果是單論編輯或是個人角色的話,反而可能有機會達到更高的定位。
最後,如果有一天媒體回到原點,你會選擇做紙媒還是網媒?
kenneth
肯定是紙媒,不是因為我憐惜或是做過紙媒,而是現今的網媒速度太快了,快到你一下子就忘了剛剛看的內容。但是我想媒體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可以傳播很多東西,同時也保存很多知識,紙媒可以在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翻一翻,溫故知新的這件事對我來說是滿重要的,當中的內容可以讓我明白到有些東西的發展脈絡,這很有價值,而不是只專注在現在。
Kenneth
其實我們看日本就知道,為什麼他們到今天還有這麼多紙媒存在(即便近期收了不少),就是他們媒體人跟讀者都認同紙本存在的價值,當有讀者認同,編輯就會細心準備很多不同的報導,讓人可以慢慢看、仔細消化,其實很多東西是需要這樣來體會的,真的不需要這麼急。所以給我挑,那我一定做紙媒,完成品也漂亮、講究。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 Source:Kenneth、Tao、Jim |Photo:Changfl、TSH |Web:Lin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