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FEATUREPeople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by changfl
A+A-
Reset

        上回我們提到Kenneth曾先後擔當著《Tao》、《GO OUT》的主編一職,而當中所言與之共同奮鬥的工作夥伴,便是今回與談的Jim了!從最基本的「記者」做起,Jim一步一步累積時尚潮流知識,最後則任《Tao》副主編,專門掌控編輯企劃、封面拍攝、國內外藝人、設計師等專訪事宜,也因此結識了相當多服裝圈大佬!而前些日子在台灣媒體圈、服裝圈內瘋狂轉載分享的網媒 Stories mag 更是由Jim當家開創,深度的報導可說是獲得業界滿堂彩,對於能夠意外見到喜愛平台的主編,筆者可是相當興奮雀躍啊!

        另外也說說八卦,點開Jim的IG帳號,山本耀司、村上隆、Nigo這些耳熟能詳的「真身」就是Jim並肩合照的人物。「這件衫,是Nigo送我的!帥吧?」是訪談開始我們互動的第一句往來。真是愛炫但卻「料多實在」的一號人物呢!這樣的他對「編輯」、「媒體」的觀點如何?還能讓人不好奇嗎?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0
LDOPE-logo

請問Jim是從事編輯工作以前就關注服裝潮流了嗎?還是入行以後才開始研究?

Jim16
Jim

2011年中國有一些投資者在香港想開一個關於淘寶的書,我是在那時候開始成為一位潮流編輯的,而那本雜誌也就是為人熟知的《Tao》。從那時開始我算是真正踏足流行服飾領域,因為我們記者接觸的產品比較快比較多,慢慢就培養興趣起來了!也當然,身為一個潮流記者都是比較愛美的人,一開始都穿得漂亮一點上班,自然花費上也就…不好節制一些(笑)!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1

一位編輯應該具備「質疑求證的精神」

LDOPE-logo

從一開始的《Tao》到 Stories mag ,你對「編輯」這個職位的要求是什麼?

Jim16
Jim

作為一個編輯我想是當你看到一個事件或單品,你要對它能有興趣,然後想知道背後是為什麼的好奇心。現在很多當人就是從網路去找資料,以前則是潮流記者每天都在街上跑,去不同的小店問人家有沒有新的KOL從日本回來啦,然後就借他衣服回來拍照啦,然後告訴人家。

「現在不同了,很多就是從網路去找資料,然後就很快地寫出來,其實滿可惜的。」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2
Jim16
Jim

而且對於資訊正確的追求也不同了。以前我們去店裡會問那個老闆,為什麼你有買這個單品回來賣給人家?然後他告訴我們很多這個產品的background,接著自己再去找一些日本書啊來看看老闆告訴我們的是真的還假的,疑心病很重的感覺。但我認為這是一位編輯應該具備的「質疑求證的精神」; 現在方便了!很多書面資料都已經上載到網路上,但當今天要寫的內容是外國的題材的話,建議還是從國外原文去查比較妥當,畢竟翻譯來翻譯去,最後牛頭不對馬尾也是有可能的。

LDOPE-logo

你覺得現在的編輯應該要有KOL身份,或是社群關注度才行嗎?

Jim16
Jim

我覺得現在很多品牌都會搞event邀請記者去,記者慢慢就變成KOL。但是我覺得這是風氣來的,沒有說對還是不對,大家就是慢慢習慣了這種模式。但如果只是去那些event拍拍照然後說你到了這裡,記者或編輯的意義根本就沒有了!身為一個編輯,你的工作就該是告訴讀者這是什麼東西嘛!當一個編輯最後的功能只是因為他有人氣所以打打卡就能收工的話,實在是挺可惜的,對這行業,對文化都是如此。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3

 Stories mag

LDOPE-logo

聊聊 Stories mag 吧 !台灣有滿多讀者也在關注這個網站的,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嗎?

Jim16
Jim

我有一個在日本時裝圈工作的朋友,從以前紙本時期他就幫了我們非常多的忙,待我見識很多東西,還有像是 Nigo、Yohji 這些人也都是透過他介紹,我們才有機會去貼身訪問到的。那當時他也知道我們紙本已經停刊,就建議來做一個網站媒體,專門介紹設計故事跟服裝的平台,於是Stories mag就是在這樣的機緣下展開的。

Jim16
Jim

但當中還是遇到一些瓶頸,我們一直都沒有太多成員一起製作,在目前為止一年多的時間裡並沒有太多的資金來支持我們。現在做媒體要用數據去看媒體價值,但我們算是滿堅持用內容來吸引讀者,自然在經營上就困難一點,所以網站的部分目前是先暫停的。這段期間我跟Kenneth也在找一些方法,像是之後應該會有一個online showroom,也會有自己的品牌,這樣可以和一些明星合作,而且有產品的話對網站也會比較有吸引力吧!因為我們不是介紹人家的品牌,可以介紹自己的品牌、產品,我想這樣兩方面去做會是比較好的方式。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4
LDOPE-logo

你怎麼看現在的網媒生態?

Jim16
Jim

你看現在的年輕人都很會選衣服,潮流的轉變也很快,這多少也和網路跟時代的轉變有關。當初網站會想用Stories這個名字,也是有鑒於現在的媒體速度都很快,你看hypebeast的資訊馬上就有,但文章卻很短,他們要想把握第一的位置,卻沒有告訴人家這雙鞋子的歷史。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5

我們則會希望是「親自」去訪問到那些人,比方我們今天去村上隆的展覽,就會試圖訪問到村上隆 ; 或飛去日本訪問那些有影響力的icon,這當中才會獲得不一樣,但有人會有興趣的內容。但是你看hypebeast都不會坐飛機去採訪這些人,因為他們編輯要看流量,如果他花時間去採訪但文章點擊率太低的話,月底就會很緊張!所以比起自己去,不如在網路找一些商品就寫一篇文章了,久了就不想要花力氣去做,因為那樣才快,才有空間讓他們有彌補的機會。

所以現在的網媒很多都是這種不健康的行為,但是沒辦法,我明白他們是想營運,要保持一份點擊率才可以賣得到錢,才可以說我們的媒體很厲害什麼的。只是換來的就是一堆殺人標題,沒內涵的文章,這是很大的問題,但現在似乎還沒找到能解決這問題的辦法,除非家裡太有錢囉(笑)。

LDOPE-logo

做過紙本跟網媒,兩者對你的差異是?

Jim16
Jim

最主要就是發表平台的轉變,其次是人手。以前《Tao》很多人,有造型、文字編輯、採訪、攝影,所以一本雜誌會有很多種風格,而且也容易做的很深入。轉到 Stories mag 之後人就少很多,但因為幾個編輯同樣都是喜歡日本的潮流文化,也對日本的設計很有興趣的人,所以內容上是沒有多少差距的,只是產量就沒辦法那麼多。如果現在的人力和從前一樣,我相信也能做出不輸《Tao》的流行資訊網站。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6
LDOPE-logo

是什麼讓你一直堅持做編輯?

Jim16
Jim

因為我看到現在的媒體很多東西都沒有報導,其實日本的品牌或是設計師他們推出產品的時候,他們會在日本雜誌的欄目裡告訴大家他們這次做什麼?想什麼?但這些設計師又何嘗不想告訴其他華人圈像是台灣、中國、香港等地方的讀者呢?

「所以如果我做一個媒體我就能做一個傳遞角色去告訴大家,因為這樣我決定堅持下去。」

# Jim 港編說說話:其實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 17
LDOPE-logo

那對於目前香港媒體的局勢,有什麼看法嗎?

Jim16
Jim

我想香港媒體應該對外國影響不大,因為我們是用中文字去寫文章,影響力還是聚焦在華語圈比較多。不過現在中國的記者我想他們去外國的機會已經比較多了,相信他們很快會追過香港的媒體,而且很多品牌的大型event都是在中國舉辦,因為香港比較小,所以中國的記者慢慢都會拿到比我們多很多的資訊。但就像這陣子村上隆來香港辦了一個展覽,這裡就聚集很多不同的外國人,像日本人、中國人等等,都會特別來看他的展覽,像這樣的時機出現時就會轉變成由香港這個地方的媒體來影響其他地方的機會。

LDOPE-logo

我們還是問一個本次採訪的結尾問題:如果回到原點,你要做紙媒還是網媒?

Jim16
Jim

紙媒是當我們拿到做出來的實品時成就感比較大,那是用錢買不了的 ; 但是做網路就是看那個like很多就開心,沒有人點你就不開心。有時候我打開facebook看到台灣人like我的文章,或是問我們可不可以寄些衣服去給你們報導的時候也是相當有被認同的感覺!簡單說,紙本的喜悅來自對自己的肯定,而網路則是因為受到別人的認同而感到滿足。

JIM3

「但對我來說,做媒體沒有分紙本還是網路,因為都是在分享一個故事嘛!所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只要營運得下去就可以了!哈哈!」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Photo:TSH、Changfl | Source:Jim、Stories mag |Web:Lin Fu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