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拉~香港逛店篇已經告一段落!所以我們想想,是誰在網路扶搖直上、店家自成媒體宣傳之前,擔當連結 品牌/店舖/文化/大眾 之間的角色?
用圖片吸引人,靠文字說故事,曾經輝煌的紙媒時代養出一大票身懷絕技的流行編輯,為的是搶先一步吸收到別人看不到的資訊,求的是讀者或同行之間看到一頁又一頁的心血當下,能在心裡說出:「啊!做得真不錯!」的一點虛榮。然而十年一瞬,曾經的幕後鍵盤手如今也正面臨轉型,有的成為KOL在幕前展露頭角,有的則恢復自由身,跨足各個流行相關領域(當然包含網媒),當個專業打工仔,像是今回遇到的前輩 Hasheeme 就屬後者。從週刊入行到中國媒體,再到自創紙媒、品牌監製他全幹過!曾經打下的基礎一點也沒少用。這次趁著香港行我們短短見上一小時,什麼正經話也沒講,就純發牢騷,反而或許用網友來形容還更貼切一點吧!果然,回到幕後,鍵盤匣子一開就啪啪啪打沒完,以下文長慎入,建議搭配陳奕迅《明年今日》一同服用,更有感喔!
Hasheeme 你好!現在總是聽大家總說編輯這工作吃力不討好,能和我們分享一下為什麼一開始要踏進這條不歸路嗎?
Hasheeme
這個問題好像是第一次被人問!
入行當紙媒編輯的過程其實很有趣!十多年前那時候我還在IT公司工作,那時極迷戀街頭文化,所以常去那些樓上店鬼混,基於那時是沒有什麼所謂的網絡雜誌,反而台灣的CELL 我常常看,但那時剛好停了,我忽發奇想就用HTML編寫了一個出來,自己去訪問拍照,然後朋友的店子都支持,更嘗試開始做小型網店,然後同時間幫忙發展朋友建立的 Kix-Files。
Hasheeme
我還記得那時候大家還沒懂什麼是zozo,只有日本yahoo代購,更沒有wordpress,Facebook, Instagram,工作量很大卻很有滿足感,能認識很多人,而且可以借用公司資源(笑)。可惜的是後來IT行業經濟爆破導致公司倒閉,我為了將來所以打算停止自己的網站,但因為經常流連那些店,認識的店長們都將我推薦給雜誌的編輯認識,最後同一時間三個人介紹了我進去Friday雜誌,自此成為了記者!
https://www.instagram.com/p/BmqkHoinvWA/
身為一香港編輯,什麼樣能力是最為需要的?影音?文字?社群影響力?
Hasheeme
這個問題如果早十年前問,絕對是文字圖像為主,現在的話,不論在香港還是其他地方,相信都遇到相同問題。經歷了整個傳媒業最艱辛的時代,現在大家都在反思究竟主要是圖像影片,還是文字重要,然後最後想想,真的要化身成為 KOL 嗎?這十多年來給 Facebook, IG 改變了太多,文字比例少了,視覺成效提升了,甚至FB, IG 就能成為一個媒體,新一代的編輯處理圖像影片的能力已經比文字傳達能力更為是入行標準…。
「 不過對我來說,這些全都重要,因為這都是每個編輯「創意」的展示媒介 」
但編輯同樣擔當KOL的角色可能已經是主流,對於這現象有什麼想法?
Hasheeme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我已和很多人說過這一定會發生的,那時候我提議找人做blogger,因為blogger會成為另一項專業,後來當出現了Facebook & IG,Blogger就再一次演變隨後成為KOL,當然現在大家認為 KOL 這名詞對於很多人身上不是太有說服力、不專業甚至覺得是負面詞,所以稱為「網紅」我覺得是較為貼切。
在這個多媒體世代發展下,網紅是必須的
Hasheeme
其實這是相同的理論,只是網絡讓這些人成為了網紅,影響力亦比以往更強,變得更專業,需要的訓練自然會誕生,流通層面更廣,相對的負面東西自然會有更多,隨之而來的壓力更免不了。然後就是我常說的周其性問題,能力不足的就會很快被淘汰,這問題或許在香港較嚴重,因為接觸過外國、內地的網紅,我看到了香港很多人想法都是偏向簡單,普遍的人還以為當一個網紅就是拿著手機拍拍寫少少字就可以,不是說笑,我到今天還經常有朋友問道他們做網紅好不好?但他們從不考慮到你拍的好看嗎?圖文能達意嗎?有想過拍片即使是十多秒還是要拍很多來剪接嗎?用什麼器材,成本預算如何?品牌為什麼要找你?文案誰寫?甚至一直大家都說的假粉絲,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然後後續還延伸出很多更專業性的問題,但再說會幾萬字了,哈哈。
那待過這麼多媒體,你認為當中的一些轉變跟差異是?
Hasheeme
我認為最大的變異是因為主流的網路雜誌洗腦了一段時間,令到70,80,90,00 後和各種文化潮流知識有斷層甚至退化的感覺。
怎麼看待香港媒體在世界上的定位?
Hasheeme
其實香港媒體在世界上有很強的優勢,香港國際自由經濟社會已令香港很發達,無論各種行業都很國際化,對內已有無數的好題材,對外中英文是母語,即使去外國採訪也較為容易,所以香港媒體一直很受國際重視。即便到網路雜誌發達,香港依然很有高的定位,我十多年前做Kix-Files時,加上後來的Hypebeast ,全部都是香港人發展而在國際上有名氣。
其實還有很多國際網路雜誌也是有香港傳媒人一起做的,而且香港傳媒人不留港發展去到外國也是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其中一個原因是,想想香港有多細,但在高峰期時,有著數不清的媒體公司在互相競爭著,一間公司旗下可能有十多本雜誌,有些甚至是競爭對手,另外,香港的週刊是特別多,而且是內容豐富的週刊,這亦是在外國傳媒業不常見的,這個環境底下訓練出來的人是精英!亦得到很多外國媒體的尊重。
在台灣也有編輯、造型師前輩是香港週刊出生,你自己有經過週刊洗禮嗎?能不能跟我們分享多一點週刊生態?
Hasheeme
你說的是鬼哥吧!我剛入行做Friday雜誌就是週刊的,更是和鬼哥那雜誌是對家(笑),我反而沒有真正在月刊打工過, 唯一全職的月刊就是自己創立的PRoooF 誌,其他都是客席編輯或是專欄。
Hasheeme
週刊的生態其實有點難以想像,一星期7天有5~6天是工作日,其中一天是印刷,還要有一天放假!每個記者平均負責12-16頁稿,內裡包含每個星期最新最快的資訊,或者要負責更大型的專題,想題目開會找參考借產品約攝影師預約模特兒拍攝等工作,算一算其實只有3~4天完成拍攝,然後寫稿校對排版又用了2天,5天就過了!
「 然而這只是最理想順利的工作模式,做媒體就知道,通常都不會這麼順利(笑)!」
Hasheeme
可能你要幫忙其他部門做一些內容或造型,然後可能要替廣告商工作,到最後還要得看你是不是幸運兒,萬一你是在一間資源缺乏的雜誌工作,就像我那時候,一本雜誌才只有4位攝影師,完全是不夠的,我自己還有一些同事最後也要擔當攝影,所以根本時間不夠用,爆肝生活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但即便辛苦,換來的滿足感就是筆墨難以形容,我也是因為這樣什麼都學懂了,最後才出來獨立工作!不過這裡要澄清一下,很多人以為當線上雜誌就會比紙媒舒服一點,其實絕對不是,只是在不同的工作上一樣需要更多時間人力和金錢!
香港人都看什麼?會刻意追求大家愛看的題材下手嗎?
Hasheeme
香港人現在都應該是愛看 Facebook & IG 為主,因為什麼都能找到,然後就是線上雜誌吧!不過大部份都好像是主流或重覆的題材。
Hasheeme
其實我一直覺得什麼題材都有人想看,因為這是人性和潮流文化,只是內容到不到位,找不找到大家想看的點子,還有怎樣將各種文化互相連結起來才是最重要。早幾年我製作了自己的紙媒,那是偏向大家喜歡的題材風格,並且實驗在香港發展線上線下連結的可能性,但是我後來覺得越刻意追求大家愛看的題材,會失去了創造潮流的原意,所以現在就暫停了。我現在較偏向留意周邊的生活文化找一些潛在可塑性的題材,而且不停留在時裝潮流,因為我覺得更往生活探討更好玩也更有創作力。
香港作為國際樞紐,品牌、資訊聚集量龐大,以你來看,香港有所謂自己的服裝文化嗎?
Hasheeme
老實說,可以是有,可以是沒有。看似有點玄,因為我們面對最大的問題是,資訊過度而大家未必看到,越來越少專題性的文章出現,大量的所謂「網紅」文化,加上沒有太多紙媒存在,令到很多人不能像以往坐下來慢慢看,結果消化不到,所以年輕一代的服裝文化便偏向炒作,就是網絡上最火熱可以炒賣的那些品牌放在身上,又或是哪種風格興起,大家就穿到好像一樣的,變得很單一,雖然還是能找到有個性的打扮,但骨子裡還是被潮流帶著走的,相比以往的重視時裝布料剪裁,重視文化風格的打扮少了很多。
在有限的空間寫作,訓練出來的文字,才有持續進步的空間
哪天編輯世界回到原點,有紙媒跟網路媒體兩條路,你會選擇哪一條發展?
Hasheeme
雖然這不可能發生,但我還是會當紙媒,雖然說線上線下一起做才是最美好,但紙媒的質感、獨立性、藝術感、工藝依然是最好的。還有一點,因為受限於版面,編輯必須將文字濃縮到最精華且通順的階段,這樣長時間下來所訓練出來的文字,才能驅使人往更高的階段邁進。老實說,當網媒太久,很多朋友都一樣,覺得文字差了!
剛剛是過去,而且聽前面的觀察似乎十年會是一個大轉變週期。最後我們想聽聽未來,媒體、編輯的下一個十年,你看會是什麼樣子?
Hasheeme
這十年,很多傳媒工作者都離開行業,有些或轉職做廣告公關工作,有些去了擔當造型師,有些去了當網紅。紙媒變成了線上,以往比速度的內容變成了大量的內容農場,但其實我一直在說這是一個周期性循環,只是每一個循環都會有不同的進化演變,這不一定是壞事,而我覺得壞的是在於如果雜誌/品牌/公司/人選擇保守的話,這個進化演變就一定會淘汰他們,本來當傳媒就需要與時並進吧!
Hasheeme
但這似乎有點離題了,說回主題,就像我們那一代的記者,不用拍攝不用拍影片,現在就要了,紙媒的人不懂網上的背後設定,現在是必須要懂的,廣告的投放收費等等,還有很多很多,不能盡說。但是當大家說紙媒已死的時候,是真的嗎?大家有看到結束的雜誌是偏向那類雜誌嗎?我覺得是大家沒有看到雜誌的進化,所以我4年前才選擇展開了 PRoooF 的實驗,同步線上線下採用更多相關的技巧,再加上香港雜誌已罕見的藝術+生活化+潮流形式,還要「免費」,結果是得到很多好評。回想還有一期的雜誌是給某位插畫師的粉絲們全部拿了!
「這代表著不是紙媒不能做,是內容,形態上需要改變。」
Hasheeme
下一個十年,其實現在很多同行都看到問題所在,亦正在展開這進化。媒體需要更多真實的內容,深入的內容專題,富有教育意義的內容 ; 紙媒還是會存在,並一定會和線上雜誌結合,線上永遠做不到紙媒的藝術感和存在感,但紙媒永遠做不到線上的互動性和無限性 ; 快速的消息內容依然會在,因為這世界還是需要它們,只是快速又會被重新定義 ; 網紅則可以是獨立媒體卻又可以是媒體的盟友,而且傳媒行業將會孕育更多不同的專業,不再像以往就只有編輯,攝影,排版那些,甚至可以是網紅訓練所、或像是我十多年前將Kix-Files 發展成為網店+傳媒,又像是成為品牌代理商等等!
Hasheeme
或者我應該這樣來結論,傳媒行業就是一個少林寺,這是不會變的,你可能用十年來學一種武功和內功,將這套武功發揮光大,下一個十年你可以進一步練更深厚的武功或者另一套武功,永遠充滿挑戰性和無限性!雖然我聽說很多年輕人已對擔任記者編輯沒什麼熱誠或者不願捱苦,情願去試當一個網紅,但若果他們知道很多成功的網紅都是在這裡學到這內功的根基和一套好武功,以後的路可是很好玩很多變化的!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 Source:Hasheeme、PRooF |Web:Lin 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