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上環、中環篇,LDOPE店家專訪進入人聲鼎沸的銅鑼灣!這裡給編輯一種來到東京涉谷的即視感,超大電視牆、也有Shopping Mall豎立在這,而I.T集團著名的Fashion Walk就位於此地,有吃有逛,是到港旅客一站式購物的最佳選擇。但作為LDOPE讀者,怎麼能沒有一點探險好奇的精神?所以此行我們往另一頭小店林立的巷子鑽,也於是我們來到了這不太醒目,位於二樓的Hide & Seek。
以時間軸來說,這裡事實上才是本次香港行的第一站,疲憊的身軀因為滿街的人潮不得不跟著打起精神,好在做為首間接受專訪的店舖,Hide & Seek 給了我們相當熟悉的感覺。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你也喜歡在復古、粗獷輪廓下,加入機能內在的現代風格的單品,像是Poliquant、Cal O Line、Gypsy & Sons、Meanswhile ,那你一定會對這裡流連忘返,就連店內擴香都讓人有置身台灣選品店的感覺喔!話不多說,今天就一起來看看主理人Tiff的經營理念吧!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 Photo:TSH | Web:Lin Fu
TIFF
Hide&Seek Owner
Oversize上衣,深色露踝長褲、話題當頭的HOKA ONE ONE,即便身上不乏重點大物,配件細節也不算少,但Tiff還是給人一種和諧的氣質,言談之間相當幽默,但當講到店內商品時,那股自信可是一點都不打哈哈的。
嗨!TIFF,一進店裡就覺得很親切的感覺,你能先跟我們介紹這間店嗎?
TIFF
真的嗎?可能是空間不大,加上顏色的關係吧?可能有些品牌在台灣的你們會有些印象,我們現在主要是以較小眾的日本製男裝品牌為主要推廣的方向!會有這樣的選擇一來因為店的面積有限,再引入其他國家的品牌空間上未能控制得到,沒辦法很完整地表達出每個品牌的特點,怕顧此失彼所以做出一些取捨,當然也是因為自己對日本牌子有特別喜好的關係拉!另外這樣的做法也可使店的形象更鮮明!顧客也會比較有方向。
怎樣的品牌能夠被選進店裡?當中的選貨基準是?
TIFF
正如之前說的,首先是日本製的日本品牌,另外我們比較喜歡尋找一些小眾及較新的品牌來擺到我們店裡!風格方面倒沒有特別限制於某一種風格,大前提是自己看到時會被吸引及可以與店內現有的品牌互相配搭而不會格格不入,當然用料及縫製手工也是考慮因素!
在選品過程中,有沒有遇過什麼困難?
TIFF
其實選物過程在不同的階段也有可能出現不同的問題!例如我們留意到一個很好很想引入的日本品牌,有時真是花盡氣力也找不到相關品牌的聯絡方法,因為日本很多品牌真的沒有website、facebook 及 Instagram 這類管道,或是根本就還沒有配合的當地經銷店可以詢問,這時候就會需要透過一層一層的聯繫,像接龍一樣把關係串起來,非常好時傷神,但當你成功聯絡上及確定合作時確實有如尋寶的感覺!
TIFF
另外是日本品牌雖然已經較以往更對外開放,但不少品牌仍然是不太接受與海外店舖合作的,因此在表達合作誠意上往往就要花上不少時間,有些更需要直接親身飛往日本見面洽談,當然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那都是經驗囉!
我們目前正身處在一個大數據導向的時代,作為選品店,要如何真正做到「選貨」,而非「被貨選」?
TIFF
其實網上資訊發達,很多品牌的資料其實也不難於網上找到,而品牌的受歡迎程度也可以在網上略懂一二。但有時被熱捧的品牌質量不一定是最好的,相反被忽略了的品牌其實也不一定是質量不好,故我們還是比較喜歡找自己親身感受過而確認質量好的品牌,而不是因為它的名氣而引入!
把店開在銅鑼灣這個接近香港中心地的位置,應該可以觀察到許多時下年輕人的穿著吧?能跟我們分享一下,現在香港人都追什麼?
TIFF
其實香港人現在算是比較多元化一點,每種風格也有喜歡的人,也會同時喜歡多於一種風格,當然在這當中,追逐潮流品牌的人在比例上還是比較多一點的。 但以我們的店為例,現在客人除了追求品牌及貨品本身的特色外,其實他們也喜歡了解其背後的故事性,即品牌或這個單品出來的原因!這點就讓我們感到非常興奮,也是能夠堅持找尋更多好東西到香港的動力之一。
香港店家設點跟日本、台灣有滿大的不同,空間之於香港消費習慣特殊性為何?
TIFF
香港因為環境狹窄及租金高的關係,不是大集團的選物店其實一般都是選擇較偏遠一點的地區或是往 “樓上鋪”的形式發展,因為租金正正是影響貨品定價的最主要因素,而這更會影響到消費者購買的意願。另外我們也觀察到現在比較喜歡消費的族群開始比較響往這些小店,一來是一式一樣的大型商場已相對地乏味,二來香港不如台灣及日本般大,即使是較偏遠的地方其實相對地也很容易找到,所以如果把造訪這些店家視之為一個尋寶的節目也不錯!
選物店在網路購物幾乎完全普及情況下,有面臨到什麼挑戰嗎?
TIFF
在網購發達及租金高昂的香港,實體店的貨品定價往往是最讓我們這些店主傷腦筋的一件事。因為定價太高店舖便可能變成客人的試衣間,定得太低相對利潤又難以營運,所以要懂得抓出當中的平衡,但這是永遠都在面臨到的難題,隨著環境變化,策略也要跟著改變才行。
香港店家密集度如此之高,認為要在這緊密的市場上生存下來,需要哪些條件?
TIFF
與數年前相比現在確實多了很多,我們做了7年,我覺得選物店保持自己的獨特性是最重要的,故在挑選品牌時便要多花點心思,盡量避免引入已於香港其他地方找到的品牌。如果客人發現各選物店也有不同而又喜歡的貨品,他會去A店之餘也會去B店,那其實可能會令更多人選擇逛這些小店,這樣對整個購物環境也會是正面的發展吧!另外選物店除了賣物外,另一樣很重要的就是穿搭的風格,這也會方便讓對我們好奇的顧客在短時間就熟悉我們所要表達的方向。
覺得香港服裝市場飽和了嗎?
TIFF
當然現在不少品牌在香港已經可以找到,但同時也有很多很好的品牌未被帶來香港,所以應該還未至於飽和的階段。
「把已習慣了網上購物的客人帶回實體店的購物環境。」
身處在香港這座城市的選店還能怎改變?您預測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TIFF
我想除了單單引進新服裝品牌外,多舉辦一些與客人互動的活動也是必要的,例如POP UP STORE、工作坊或展覽等等,把已習慣了網上購物 (不論是網店下單還是看到 facebook 、 IG 圖片下單的) 的客人帶回實體店的購物環境,始終這些體驗是網路商城所不能提供的,是僅屬於實體店限定的範圍。
捫心自問,在人人都有選擇權(網路資訊串流影響),自體或許就能成為一間選物系統的情況下,您認為選店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TIFF
對我來說當然是必要的,首先不是每一位客人都清楚自己喜歡的是什麼,選物店的存在正好為他們提供一個已收窄了相關範圍的地方,可以加快腳步幫助他們選擇適合自己的貨品。其次是實體店的購物模式及過程始終是沒辦法取代的,選物店與客人除了是買賣商品的關係外,也是對個人喜好的一種交流,對時裝的愛好這件事始終是個人化的,並不能以數據而化之。實體店提供一個空間讓大家分享各自的想法也是一種購物的樂趣,要形容那種感覺的話,就像現在其實在家就可以觀看任何電影,但依舊有不少人喜歡進入戲院面對大螢幕一樣,雖然最終目的是相同,但享受的過程則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