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協助大公司收集日本資料,也當過 IT 集團的選貨買手,Frankie 憑著對於日本品牌的一股熱情,一直坐鎮擔當著品牌與集團之間穩固橋樑的位置,直到四年前因為結婚,才下定決心回到香港,與同樣熱愛日本文化的另一半開始了 OKURA 的營業計畫。
日文 OKURA,翻譯成中文叫做「御藏」,有著「寶庫」的意思。以五邊形的倉庫圖案為起點,這裡就是間囊括了衣著、家品、工藝、文具、雜貨五個面向發展而成的個性選店。店址就在中環安靜的善慶街上,緊鄰著絕佳打卡點的階梯地段,溫暖的木造門面很難讓人不注意到它。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進到 OKURA 店內就像回到家一樣溫馨,販售單品種類繁多但擺放的挺有邏輯,隨性卻不混亂,走到底甚至還有柔軟的地毯配沙發能夠稍作休息,相當愜意。閣樓則是展覽空間,平時也作為籌備自有品牌 — no good 的展示間使用。從生活小品到時裝設計,藉由小空間體現出 OKURA 的美學觀,是 Frankie 夫妻倆共同努力的目標,以下就來看看他們怎麼說。
Produce:Lee Tea | Words:Changfl | Photo:TSH | Web:Lin Fu
Frankie
OKURA Owner
用大男孩來形容 Frankie 應該相當貼切(實際年齡沒問),高高瘦瘦的身形穿起衣服相當好看,對於品牌見解與經營規劃都相當有深度著墨,聊起天侃侃而談,絲毫沒有嚴肅的店主姿態。
Frankie 你好,剛剛已經跟我們分享超多(是的,一進店裡 Frankie 就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不過我們還是再請他回放一次,不然各位看不到啊),但可以再和我們介紹一下 OKURA 這間店嗎?
Frankie
你們知道 OKURA 是什麼嗎?我老婆有時候會煮飯,秋葵的日文也叫 OKURA,我覺得秋葵這個食材相當代表日本,而且切開是一個五邊形。另外 KURA 在日語裡也有放東西的倉庫的意思,所以在 Logo 設計時就是結合這兩種意象去想的。我希望我們的店有點像一個存放日本設計品牌的集合地,客人來這裡可以找到一些讓他們有感覺的東西,這是我認為一間選物基本要提供給客人的部分。我以前還是買手的時候,那時候店家挑品牌才是重要的,因為挑出來都是好東西,所以不會刻意為哪個牌子專門放一個位置,而是把這些衣服給 mix 在一起,比較不會有這個品牌重要,那個差一點這種問題,反而是這個東西放在哪間店來賣會是特別被注意的地方。我自己滿注重這種 old school 感覺的,所以我們店並不會硬要把最酷、最潮的東西放進來,而是以我作為店主角度,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到這個空間推廣出去。
那最初決定要開店的關鍵點是?
Frankie
一方面是結婚想說回來香港,同時我們發現過去 5~7 年香港很多原來有 sense 的 Brand Store,他們的賣貨方向變的讓我覺得實在是悶啊~可能整體感覺變比較單一吧,就是只顧著迎合某一種人的口味的感覺,然後從我慢慢也從自己朋友圈發現,香港已經開始找不到有趣的東西了。其實香港人喜歡日本品牌已經累積很久的時間,從很早期的 Yohji Yamamoto、issey miyake 就已經開始,到了現在或許多少也膩了吧?大家也會想看看其他有趣的牌子,就因為這些原因,所以決定開了 OKURA,給香港人有更多選擇的空間。
所以一個品牌有不有趣就是 OKURA 的選貨基準嗎?
Frankie
其實有滿多要考慮的,除了有趣之外,自己也要夠喜歡,還有我們只賣日本的東西,日本製、日本的設計,這些都是要被考慮進來的。
那店裡有沒有特別推薦的品牌?
Frankie
基本上都是我自己喜歡的啦!如果真的要挑的話我會選 PHINGERIN,因為這個品牌的 background 跟我喜歡的日本時期有點像,就是我上了大學念服裝,也正巧是 Yohji 他們把進巴黎的大門打開,UNDECOVER、Number(N)ine 開始隨之進去歐洲市場的時間。那時候的日本品牌在歐洲時尚市場裡是一個很反骨、叛逆的東西,現在的 PHINGERIN 就有滿多那時候的 DNA。就算目前日本時裝市場上新生的品牌很多,自己也都滿欣賞,但是 PHINGERIN 還是比較像我從前喜歡的 Style 。
Frankie 到日本唸書過,也接觸過不同地方的 select shop 文化,你覺得香港與日本、台灣的選店差異在哪?
Frankie
這裡的最大問題就是租金,所以在剛開始設計 OKURA 的時候就沒有想把很多日本對於內部的空間設計帶到這裡。你看日本有很多很寬敞的、明亮的空間,東西放少少的,很有質感的樣子,但香港人一看到這種五秒鐘就會逛一圈走出去,我們希望客人進來是會翻一下、找一下有沒有新東西的購物方式,所以在室內規劃上就會跟其他國家比起來有明顯的區隔。另外說選貨的部分,在香港可能東西要更新得更快一點吧,日本有些品牌、店家已經養出一些粉絲在支持,即便銷售不算好,他們還是能夠耐心培養屬於這個品牌的愛好者。但香港一但有品牌銷售不好就要趕緊換掉,所以香港很多店都是走 mix style 的方式經營,不像日本可以有一個獨立的店家風格,這也是非常明顯的一個差異。
但網路購物是全球性的問題,網路消除國界、也去除語言障礙,在世界平面化的趨勢下,對於你們有任何影響嗎?
Frankie
其實這問題我自己也想了很久,因為我們目前也沒有 online store,但仔細思考之後或許未來我們也不會往這方面去做,因為我的顧客 85% 都是本地人,他們都不太會在網路購入高單價的時尚單品。另外大家可以注意一個現象,online store 提供的是一個快速比價的機制,可能我想買 OFF WHITE,我就會到不同網站看看哪個賣的便宜,但不會順便去看看這個牌子以外的其他東西。加上比較少日本的東西能大量在網路被找到吧?很多人會在網上都是買 Nike、Thom Browne 這種很大的歐美品牌,但小眾的獨立設計師基本上就不會在 online store 上出現,而且我們說日本設計著重在工法,像 AURALEE 是個版型、工藝、質料都很好的牌子,不過要放到網路上怎麼拍也就只是一件素面的衣服,那樣根本體驗不到這個牌子的好,所以這樣的品牌就還是要有我們這種實體店來幫忙比較有意義。
Frankie
另外理想一點的話,如果我有能力讓客人在這裡看到一個品牌,讓他留在心上,未來不管他要在網路找,還是回到這裡買,至少他會記得是從 OKURA 開始認識自己身上的牌子,並認同我們的品味,那對我們店的發展也是有正面影響的。
閣樓的空間剛剛也晃了一下,有一些像是 Soloist、UNDERCOVER 的改製,你說那是你們未來想發展的主題,針對這個 Frankie 能和我們聊一聊嗎?
Frankie
這是一個叫做 no good 的企劃,很多店都會有生產自己的品牌或是產品,於是我們在去年就開始了這個 project。我們在計畫這件事的時候首先把簡單的 Print-T 給排除掉,我希望呈現的是更專業一點的感覺,於是開始拿一些日本有名的設計師過去的 Collection 來 remake。 這當中可以思考很重要的一點。小型的 select shop 還好,大的其實他們賣的東西是一樣,像 Undercover, White Mountaineering 這些,你可以說因為它好賣,但現在這麼方便,人家都直接去日本買了,很少有人會甘願在國內消費,這是消費習慣蠻大的一個轉變。所以我們就開始了No Good project,每兩三個月生產一個小單品,一樣用很大的牌子當元素,重置一些不一樣的感覺,我自己相當喜歡,到目前為止反應其實也蠻不錯的,台灣的客人也有透過網路來詢問購買。那未來春夏我們希望能把它好好的規劃一下,希望做一個有上衣、褲子的完整系列,剩下就看看未來的發展是怎樣囉。
除了透過獨家生產單品來增加話題,未來選貨店家還應該怎麼做,才能因應潮流轉變呢?
Frankie
因為現在資訊流動太快,大家好像都變成自己就是一家選貨店了,但同時就很容易會發生一個問題,網路是個數據資料庫,它會依照你看過什麼來推算出你可能會喜歡、或想看哪一類的東西,因為他要吸引你一直去點擊螢幕,流量才會起來嘛!時間久了你會以為你知道很多事,但事實上卻是只知道數據要你看的東西而已。這就是為什麼選貨店很重要。我們在賣衣服的同時會傳遞你的不只有表面的東西,還有品牌的背景故事、單品有趣的地方在哪裡,這些都是在實際銷售才能做到的,不然想像一下,把 AURALEE 的白襯衫跟其他平價白襯衫一起擺到 Online賣,我實在不知道誰會想買 AURALEE(笑)。
Frankie
然後回到資訊量的問題,人會因為接收到的訊息過多而想找專業來幫忙統整,也就是到最後他們還是會回到店上,並相信店家的眼光,這就是選貨店的責任,要把形象做好,客人才知道來到裡面他可以找到些什麼。總結來說,我對於 online store 是不是真的這麼好是有所保留的,像是 HYPEBEAST 那麼厲害,應該要連帶網店銷售一起成長才對,但實際情況卻也不是這樣在走嘛。現在的市場很怪,轉變很快,一個東西兩三個月就換下一個,這當中容易迷失自我,這也是為什麼OKURA始終和潮流保持一點點距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