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
Apparel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by Coman 2024.06.06
written by Coman

不知道各位早前在網絡上,有沒有看過這件佈滿密密麻麻的鈕扣的襯衫呢?這件佈滿鈕扣的襯衫其實是出自日本黑色詩人山本耀司的作品。不少人看過這件襯衫後都感到哭笑不得,紛紛以其打趣道「要扣完這件襯衫的鈕扣後,上班就遲到了!」可是,在開玩笑的同時,大家卻沒有想過山本耀司是有多重視「鈕扣」,才會設計出這件襯衫來的。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45d19a9fc46c4b9ffdd3a7ab723833ca.jpg
這件由山本耀司設計的這件襯衫是什麼來頭?

這件佈滿鈕扣的襯衫其實是 Yohji Yamamoto 男裝支線在 2010 年推出的「Many Buttons」 襯衫,顧名思義,這件襯衫有多達 51 個鈕扣和方向不一的開口,要一一扣上全部鈕扣的確要花費不少時間。而山本耀司之所以會設計出這件玩味和實驗性兼具的襯衫,其實某程度上是反映出他對於鈕扣的重視。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6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7
究竟山本耀司有多重視「鈕扣」?

對於大部分人而言,「鈕扣」只不過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配件,不過對於山本耀司而言,「鈕扣」卻是不但有裝飾用途,而且更能夠昇華整件服裝設計的重要元素。在山本耀司的設計中,我們很常看到他運用鈕扣於服裝不同位置之中,藉此來改善服裝原有的外觀輪廓,在山本耀司的自傳《My Dear Boom》中,他則是這樣來形容鈕扣的: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8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9

「完美的點,精準的點。在時尚的世界裡,即便鈕扣也有屬於它的理想之點。你穿上外套,扣好鈕釦。外套的重心準確地集中在那一點上,於是衣服在那個瞬間活了起來,而鈕扣也完成了它的使命。」

由此可見,縱使鈕扣的外形細小、不起眼,但卻有著重大的「使命」-低調地為服裝注入一份靈魂。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0
川久保玲甚至以鈕釦來設計衣服!

不只是山本耀司,連另一位日本國寶級設計師川久保玲也愛鈕扣。她手下的 COMME des GARÇONS 跟 Yohji Yamamoto 對於鈕釦的應用手法雖然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但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COMME des GARÇONS 以鈕釦來作為「設計材料」,在西裝外套和襯衫表面組合出圖案來,雖然沒有盡顯鈕釦在著裝上的功能性,但卻能向人們展現出它在時裝設計上的可塑性。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1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2
香奈兒以鈕扣作為 2024 春夏系列的主角!

其實在不久前上映的 Chanel 2024春夏季度時裝秀中,品牌讓「鈕扣」晉升為系列主角。此系列名為「The Button」,靈感源於身兼設計師及裁縫的 Gabrielle Chanel 生前以鈕扣打造成珍貴的珠寶、甚至是藝術品,由此彰顯出鈕扣的地位。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3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4

而現任 Chanel 前藝術總監 Virginie Viard 更視鈕扣為女性解放甚至是自由的象徵,在 2024 春夏系列中,將其融入芭蕾舞及舞蹈世界中,藉此告訴人們服裝那個小小鈕扣,背後其實承載著重大的情感和意義。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5
Virgil Abloh 和 Martin Margiela 卻透過鈕扣展現出「細節美」

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雖然 Virgil Abloh 生前的設計以誇張奪目而聞名,但他手下的 Louis Vuitton 其中一個受人稱讚的作品就是在駝毛大衣的鈕扣上,細膩地透過針線縫紉出「LV」字樣。而無獨有偶,其實 Martin Margiela 時期的 Hermès 也曾經在鈕扣上縫紉出代表品牌的「H」字,兩人也同樣是是透過服裝上的鈕扣,來展現出細緻而一絲不苟的工藝美。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6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7
小小的「鈕扣」,其實反映出衣服的價值

就是山本耀司所說:「衣服與鈕扣的關係有時候就像是鞋子和鞋帶的關係一樣。」鈕扣,雖然向來是衣服上一個不被重視甚至是受到忽略的配角,但設計師們在它身上花上不少心思,令它大大超越原來僅有的實用性,也能解放布料,成為昇華服裝設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為其賦予別讓的氣質。下次若想知道深入了解該件服裝的價值?仔細觀察衣服的鈕扣,就會一清二楚了。

# 這件佈滿鈕扣的 Yohji Yamamoto 襯衫,是我每天出門都遲到的原因:山本耀司對於「鈕扣」的看法,其實反映著他在設計上的深度 18
Photo Credit: Yohji Yamamoto, KOT-J, Grailed, Dscene, VOGUE, Louis Vuitton, hervia, vaniitas, Pinterest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6.06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by Coman 2024.06.04
written by Coman

都說時尚如戰場,那穿上盔甲或許也沒有那麼奇怪。早在 Balenciaga 把盔甲作為高訂秀的壓軸、Zendaya 穿上 Atelier Versace 盔甲走 Met Gala 紅毯、希斯萊傑拍攝《騎士風雲錄》之前,盔甲早已是時尚的一部份。今天就來看看這個存在超過 3000 年的傳奇服裝。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4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5
21 世紀還是要穿盔甲上街!

盔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 1500 年的邁錫尼文明,最近期的知名案例則是 Zendaya 出席《沙丘》首映會時穿的 Thierry Mugler 1995 年的高訂盔甲 (沒錯,它是以金屬、皮革、和乳膠製成的);代表人類和盔甲的淵源存在超過 3500 年。不過盔甲的意義早已不只是保護軀體,如今當它出現在紅毯、拍攝、時裝秀上,背後更是有其意義。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6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7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8

像是 Fiona Apple 1997 年就穿上盔甲在紐約地鐵拍攝。過去多半被塑造成詩意、纖細形象,總身著內衣、一頭長捲髮的她就表示想要拋開那個標籤,成為身著盔甲、充滿力量的女戰士,最後造就了那經典的照片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29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0
對盔甲的著迷不是只有巴黎世家!

把盔甲搬上伸展台近年最知名的例子當數 Balenciaga FW21 電玩系列的盔甲靴子以及 FW23 壓軸的盔甲禮服吧。不過早在這之前,就有許多設計師以盔甲為靈感的案例,最著名的案例就包含 John Galliano 以及 Alexander McQueen。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1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2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3

Alexander McQueen 在 FW1998 和 FW2009 都有把鎖子甲穿上模特兒身上的例子。前者象徵著聖女貞德 (Joan of Arc) 的剛毅堅韌;後者致敬 Paco Rabanne 1966 年「十二件不能穿的洋裝」的盔甲洋裝 —— 當年從奧黛麗赫本、Jane Birkin 都曾經穿上,達到承先啟後的意義,同時諷刺當前的時尚屈就「實穿」和商業卻忘了創意。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4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5

其他像 BALMAIN、LOEWE、Schiaparelli 則都有解構盔甲,以胸甲、護腿、或四肢等等方式呈現的設計。許多小眾品牌也都有盔甲服飾。像是用 3D 列印技術造出「未來盔甲」、更替碧昂絲打造《Renaissance》封面的 Nusi Quero,或是用刀子做成盔甲的 Dialara Findikoglu 等等。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6
盔甲很難穿?是很難做得好穿!

就像 Alexander McQueen 曾經說過「穿上盔甲是一種『穿搭』心理學。」它不僅致敬歷史,更賦予力量,尤其在女性身上更是。不過對於這些盔甲大家似乎有誤解,認為穿上盔甲一定行動困難、更會發出哐啷的聲音。其實就像馬甲一樣,真正好的盔甲需要驚人的工藝和技術,且必須是量身定製,因此穿上它其實應該要相當靈活。根據英國的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 (V&A),文藝復興時期的貴族除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7
# 從希斯萊傑、Balenciaga、到 Zendaya 都愛的「盔甲時尚」:盔甲或許才是最不退「流行」的服裝了 38
Photo Via : The Guardian, Joe McNally, Vanity Fair, Dilara Findikoglu, The Face, Pinterest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6.04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by Coman 2024.06.03
written by Coman

每年的 6/1,不只象徵一年的一半、是夏天的開始,也是一號傳奇人物的生日: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隨著她的 98 歲冥誕又讓許多人想起這一個性感、美豔,又帶有神秘色彩的形象。不過,撇除種種陰謀論、華麗的大銀幕形象,生活中的她就像那段讓人遺憾的錄音檔,只是個在「找尋快樂」的女人罷了。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4
她的美,過了 60 年依舊是話題

上週末一則 X (推特) 上的推文就刊登了一系列她生活中的照片,包含海邊戲水、路上的街拍、或是活動的側拍等等。有的笑容可掬、有的眼神中透露著低落、有的則閃耀著巨星風采;不過其中一張她穿著白色泳衣的照片就被認為「如果放到今日,她這張照片一定會被網友抨擊『胖』,雖然她是如此的美。」另一張她小腹微凸的照片則被部份網友爭論 Body Positivity 的議題 ——  儘管那不過是她懷著那從未有機會出生的孩子的孕照。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5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6

然而談論她的身材符不符合審美就和爭論關於她死亡的陰謀論一樣從來不是重點。她猶如星辰的稍縱即逝所留下的神秘、一頭白金捲髮的華麗、和一抹紅唇留下的豔麗才是不爭的事實;就像她那句名言:「真相只能憶起,不能被創造。」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7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8
不是金髮,也不傻的瑪麗蓮夢露

似乎從瑪麗蓮夢露的走紅開始流行著「金髮傻妞」(Dumb Blonde) 的稱呼,然而真相是什麼?1926 年出生的 Norma Jeane Mortenson,也就是後來的瑪麗蓮夢露實際上是棕色髮,且完全不傻。不僅在家中收藏上百本的書籍、熱愛文學、甚至成名還在 UCLA 夜間部攻讀文學和歷史課程,並且有寫作的習慣:日記、札記、詩詞,儘管多半內容零碎卻是後人認識她的重要途徑。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49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0

在她離世的半個世紀之後,則有出版商則出版了《Fragments: Poems, Intimate Notes, Letters》,讓人們足以更貼近這位傳奇巨星在鎂光燈之下的誤解:

Only parts of us will ever / 只有部份的我們 ; touch parts of others / 會觸動到部份的他人 ; one’s own truth is just that really – one’s own truth / 自我的真相終究也只是 – 自身才懂的事實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1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2
從比莉到麥莉,你最喜歡的明星都致敬!

儘管有著滿滿的誤解,瑪麗蓮夢露可以說是流行文化中最重要的傳奇人物。在世僅 36 年、離世至今超過 60 年,至今依舊不停被提及致敬。從 80、90 年代的瑪丹娜、00 年代的瑪麗亞凱莉、10 年代的女神卡卡、到 2020 年代的怪奇比莉或是試圖穿進她那件 Bob Mackie 禮服的金卡黛珊等等,無一不向其致敬。有的致敬她的美、有的則反思她的死亡⋯⋯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3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4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5
# 她是性感和悲劇的一體兩面, 36 歲離世卻永遠影響後世:如果瑪麗蓮夢露還在,她就 98 歲了⋯⋯ 56


像是 Lady Gaga 在 2009 年的 VMA 表演的 “Paparazzi” 就是一個經典案例。「如果要我在 VMA 上衣著性感地唱 “Paparazzi”,那我一定要用流血身亡來提醒你們『名氣』是如何害死瑪麗蓮夢露。」更不用提那些翻拍再翻拍的電影是如何試圖講述她的傳奇故事。

Photo Via : Mariah Carey, Madonna, Lawrence Schiller, LIFE, Daily Mail, Sam Shaw, Oscars, Jremasters (YouTube), FSG, Pinterest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6.03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Movie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by Coman 2024.05.31
written by Coman

今年坎城影展最佳電影 (金棕櫚) 頒給了《歡迎光臨奇幻城堡》導演 Sean Baker 的新作《Anora》,同時這也是獨立電影發行公司 NEON 連續五年獲得這項最高榮譽了。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2

從 2019 年《寄生上流》、到後來的《鈦》、《瘋狂富作用》、和去年的《墜惡真相》,絕對具備近年最強的眼光;也讓不少人表示「明明 NEON 的電影更好看,怎麼沒有 A24 紅呢?」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3
你最愛的電影原來都出自 NEON?

除了前面提到獲得金棕櫚獎的五部電影,其實 NEON 早已負責過許多電影的發行。像是前幾年的《燃燒女子的畫像》、《世界上最爛的人》,到今年的《我的完美日常》和《再見機器人》的北美發行權都由它們拿下。這樣的成績實在讓人難以相信他們成立至今不過七年,且是在疫情最嚴峻、幾乎沒有人去電影院的時刻崛起!這背後當然少不了一個強大、有抱負的團隊。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4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5
27 人團隊成就出電影的帝國!

2017 年由 Tom Quinn 成立的 NEON 最初就表示要吸引「45 歲以下、不懼暴力、不厭外語、且喜歡非敘構作品」的人。於是傳記、紀錄片、限制級幾乎成了他們的代名詞,像是《史賓賽》、《漂浪人生》、和《鈦》。很難想像這一切是在只有 27 人的團隊下實現!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6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7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8

這一群熱愛電影的人甚至開始替製作公司提供資金,只為打造他們心中理想的作品,打破「只是發行商」的限制 (截止今年,整個團隊也不過 50 個人左右)!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69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70
所以為什麼大家只知道 A24?

儘管憑藉《寄生上流》就足以封神,為什麼往往只會聽到「我喜歡 A24」或把 A24 當作交友軟體的 hashtag?或許可以說 A24 更擅長行銷噱頭,像是推出特色周邊例如《媽的多重宇宙》的寵物石頭或是做 Podcast 等等 (更不用提員工有超過 300 人)。不過 NEON 卻無意如此,他們說「我們會堅守自己的價值觀。我保證我們不會賣一個 50 美元的蠟燭;這不太純粹。」只願專注於電影本身。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71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72
NEON 的下一步是什麼呢?

《Anora》贏得金棕櫚獎後大家紛紛期待這部圍繞性工作者的作品上映,女主角 Mikey Madison 的演出更被讚為「一個巨星的誕生」。但撇除這部萬眾矚目,像是 Hunter Schafer 主演的《Cuckoo》或是安海瑟薇和 Jessica Chastain 主演的《母親的本能》這兩部心理驚悚片也都備受期待。這些都證明 NEON 在《寄生上流》的成功並非曇花一現,秉持初心是真能大有可為。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73
# 當大家都還在吹捧 A24 出品,其實 NEON 才是真正的贏家:從《寄生上流》到《墜惡真相》都是他們的作品! 74
Photo Via : NEON, IMDb, A24, Deadline, NPR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5.31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by Coman 2024.05.30
written by Coman

「聯名」,是出於品牌間的友好合作,還是一種商業手段?早前 Kim Jones 的 Dior Men 宣布與 Stone Island 聯名合作,在時裝界甚或街頭潮流兩個界均引起了一種話題性。話說回來,這些年 Dior Men 能引起大眾注目的作品系列,都離不開「聯名」兩個字。到底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 ,能有多大的作為?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0
為什麼 Kim Jones 會這麼依賴「聯乘」?

Kim Jones 與「聯乘」的關係,就要由他在執掌 Louis Vuitton 時期的作品開始談起。自從 Kim Jones 在2011年擔任 Louis Vuitton 男裝的創意總監後,他表示:「我想為這個品牌注入一些樂趣。」於是他先後找來他個人欣賞的單位,像是日本傳奇丹寧品牌 Kapital 、傳奇設計師 Christopher Nemeth 和潮流教父 Kim Jones 聯乘合作,贏盡口碑之餘,亦為 LV 這個傳統時裝屋注入了一份年輕街頭氣息,讓品牌接觸到到過往難以觸及的年輕人市場。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1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2

而在 Kim Jones 擔任 Louis Vuitton 創意總監期間最轟動的,就莫過於是在 2016 年策劃的 Louis Vuitton X SUPREME 的現象級聯乘。此番聯乘系列不但讓 Louis Vuitton 帶來巨大的話題性和收益,同時亦打破街頭潮流和奢侈品牌之間的界限,帶領品牌奠定一個新的里程碑。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3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4
到了 Dior Men 後,就成為了「聯乘之王」?

當 Kim Jones 嚐過「聯乘」的甜頭後,結果上任 Dior Men 創意總監後,幾乎每一季都會不斷找來不同品牌聯名。從 Air Jordan、Shawn Stussy、Sacai、Travis Scott、ERL、Denim Tears,到近期的 Stone Island ,令聯乘成為了 Dior Men 每一季的「招牌動作」。更需要留意的是,與 ERL 和 Denim Tears 的聯乘合作,是把該季的系列交予這兩品牌擔任客席設計師負責擔任品牌設計,而在此前 Dior 是從沒出現過客席設計師的,令不少人開始認為, Dior Men  每一季的設計,都是 Kim Jones 假手於人的。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5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6

「Christian Dior 先生本來是一名藝術品經銷商,因此將更多的藝術合作帶入品牌之中,是很合乎邏輯的事情。」-Kim Jones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7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8

「聯名」能夠為Dior Men 帶來多大的效益?

那我們從商業角度來看,看看到底「聯乘」能夠為Dior Men 帶來多大的效益。以 Dior Men 在 2020 年與Nike 推出的 Dior X Jordan 1 為例子,當時這雙聯乘鞋款的售價為 2000 美元,當時雙方只生產出 13,000 雙公開發售,可是卻有超過 500 萬人在網上抽籤想購買這雙 Dior X Jordan 1,而當這雙 Jordan 1 正式公開發售後,短短幾秒被人一掃而空,在Stock X 轉賣平台的炒賣價更高達 2 萬美元的天價,比起原價高出十倍。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89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0

由此可見 Kim Jones 不但利用這些聯名系列來締造出男士心目中的夢幻逸品,而且更為品牌帶來莫大的收益和曝光率,藉此來滿足品牌每一季龐大的銷售數字。由此可見 Kim Jones 視「聯名」為一種商業手法的同時,也徹底解讀了客戶們內心的慾望。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1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2

每一季 Dior Men by Kim Jones 都會找來不同品牌和單位聯名合作,你對哪一次的合作最有印象呢?

楊艾倫 @secallenyang:說到 Kim Jones 我還是覺得 Louis Vuitton 時期和 SUPREME 合作是 Game Changer!Dior 的話我會說是和 Daniel Arsham 合作的系列。那一整個系列都太打中我了!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3

Mr. 布雷蕭 @mrbuleishaw:

謝謝LDOPE給我這個重新回顧的機會,藉著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又回頭去把Kim Jones上任以後的Dior Men再重新看了一次,其實真的還挺精彩的。我想了很久,我想,2019春夏(首季)和KAWS的聯名還有下一季2019早秋和空山基的聯名讓我印象最為深刻。(到現在都還記得在秀場裡面那巨大的KAWS以及空山基的鋁金屬機器人是有多麽震撼人心!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4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5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2

時間久了,你認為「聯名」會持續碰撞出新的火花,還是人們終有一日會對於這種手法感到厭倦呢?

楊艾倫 @secallenyang:我認為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新品牌出現,總是會有不同的角度可以發揮的!而 LOGO 放置 Play 系列的聯名產品,也總是會有人願意買單的!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3

Mr. 布雷蕭 @mrbuleishaw:聯名立意美好(可能利益也很美好),為彼此的品牌形象創造不同個性與樣子。我想消費者是非常聰明的,絕對可以分得清楚,所謂的「聯名」是真的只是把兩個品牌的logo放在一起,然後放在設計感近乎於零的衣服上就完事;還是把兩個品牌的優點互相擷取,成為一個全新融合的個性單品。是強強聯手,還是只是收割粉絲的錢包,大家都看得出來的。我期待「聯名」可以持續碰撞出新火花,而不是聽到A和B聯名後,腦袋裡馬上可以想出A+B=A+B的單純樣子,若是持續缺乏創意,乏人問津就是指日可待。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4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99
沒有了「聯乘」系列, Kim Jones 的 Dior Men 還有哪些代表作?

同為 Dior 男裝創意總監,Kim Jones 不免會被部分時裝人拿來跟 Hedi Slimane 和 Kris Van Assche 作比較-前者筆下的 Dior Homme 改寫了當代男裝的歷史,後者則謹慎地時裝與街頭風格混合,可是,Kim Jones 手下的 Dior Men 的代表作則是與不同品牌的聯名?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100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101

除了聯乘以外,Kim Jones 亦曾經作出多番不同的來打破品牌舊有框框,嘗試為品牌尋找新格局,像是在年初發表的 2024 秋冬系列,從 Dior 先生於 50 年的構思取得啟發,推出男裝高級訂製服支線,可惜雷聲大雨點小,而且此系列與 Dior Men 近幾年的作品大相逕庭,令人們未能對此而產生興趣及共鳴。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102
Dior Men 現時只靠「聯乘」來續命?

正因為 Kim Jones 一上任 Dior Men 創意總監後就跟不同品牌和創意單位聯名,而同一時間「聯名」能夠締造出巨大的輿論和話題性,只能每一季層出不窮地找來不同當下大熱的品牌聯乘合作,藉此來延續品牌的每年需要追及的龐大銷售額和曝光率。「聯名」的原意是為了藉著合作互相碰撞出一份新創意來,可是長期只依靠聯乘合作利用人家的設計來發表新設計續命,久而久之會使品牌逐漸失真,正所謂「物極必反」,當變得泛濫,終有一天人們或許會開始對這些作品失去新鮮感和興趣,也令人們對於品牌原來的印象越來越模糊 —— Dior Men 還能走多遠呢?

# 難道沒有了「聯名」的 Dior Men,終究也是一無是處嗎?:除了「聯名」,你還能數得出 Kim Jones 在 Dior Men 的哪些代表作? 103
Photo Via : Dior, StockX, DAZED, VOGUE, Grailed, Pinterest
editor / Stephen Cheng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5.30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CELEBRITY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by Coman 2024.05.28
written by Coman

上週末 Lady Gaga 的經典專輯 Born This Way 正式迎來發行 13 週年,也再次讓人想起當時頂著全身刺青、橫空出世的 Zombie Boy (殭屍男孩)。雖然他在 2018 年「意外」離世,其傳奇的人生故事與影響力至今卻依舊不減⋯⋯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09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0
經歷死亡,因此著迷於死亡!

加拿大出生的他本名叫做 Rick Genest。在 15 歲時罹患了腦瘤,並被告知可能將會不久於世。經歷手術將一半以上的腦部切除之後,他從鬼門關走了回來,卻也開始著迷於生命與死亡的意象,並在 16 歲完成了人生的首個刺青:一個 Jolly Roger (海盜旗 ; 一個骷髏下方有一對交叉骨頭)。短短幾年之間他就在身上刺了 139 個人類骨頭和 176 隻昆蟲,成為當時金氏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1
他的伯樂,不只是女神卡卡!

他獨特的造型讓他在加拿大當地逐漸拓展知名度,但是真正讓世界看到他還得歸功於女神卡卡 2011 年的 “Born This Way” mv。當時大家還在震撼於女神卡卡的骷髏妝容,卻不知道一旁的 Zombie Boy 的並非化妝,而是刺青。

然而,鮮少人知道的是早在同一年初他就先合作了女神卡卡的造型師 Nicola Formichetti 前往巴黎走上 Mugler FW2011 的時裝秀。有趣的是當時 Zombie Boy 不僅沒有護照,更因為露宿街頭積欠幾張罰款,是 Nicola Formichetti 找來律師替他處理這些法律和財物問題。「雖然人們都說他是『怪胎』不適合精品時裝秀,但是我內心有個聲音叫我一定要和他合作。」而剩下的就是歷史了。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2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3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4
他「自殺」的真相卻鮮少有人報導?

在女神卡卡的 mv 之後,他聲名大噪,曾經被視為「怪胎」的他成為了各大時裝品牌合作的對象、被人們視為「不一樣又怎樣」的代表登上大大小小的訪談拍攝、更和基努李維拍攝合作《浪人47》等等電影。然而,2018 年的 8 月卻傳出他墜樓離世的消息,享年 32 歲。

當時許多媒體和名人紛紛在第一時間以自殺發文報導,並以戰勝腦瘤、抵不過心魔等等標題替他的人生蒙上一層悲劇色彩。然而經紀人和家人就表示他並未留下遺書,且近期他的身心狀況良好、更在準備自己的第一張專輯,認為他並不會做出如此決定。在經過一年的調查之後,驗屍官最後也以「意外墜樓較為合理」作結,展現了生命的無常與脆弱。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5
至今依舊深深影響著流行文化!

不過他的影響力並未隨著他的離開而消失,反而持續以各種形式留存在世間。除了曾經拍攝過的影視作品、時裝拍攝之外,更有許多致敬作品。像是《美國恐怖故事》第一季中的 Evan Peters 飾演的 Tate 以及《自殺突擊隊》中的焰魔都致敬了他的造型;此外像是《瘋狂麥斯:憤怒道》中 War Boys (戰爭男孩) 的妝容也同樣有類似的妝容特色。更不用提他對於刺青文化的影響,多少改變大眾對於刺青之於藝術的看法。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6
# 全身都是刺青的「殭屍男孩」,用他的痛苦呼籲生命的珍貴:Zombie Boy 的影響力,並未隨著肉身離去! 117
Photo Via : Rick Genest, Lady Gaga, Nicola Formichetti, Dermablend, WallsDesk, Factice, Simkova Veronika, IMDb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5.28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Music

# 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流行歌手,也是當代唱功最驚人的天籟:Adam Lambert 的實力,連皇后樂團都欽點他當主唱!

by Coman 2024.05.27
written by Coman

近期中國歌唱節目《歌手2024》再次引起話題,從參賽選手、直播修音、到拍攝 reaction 的加拿大聲樂老師 Rozette 都成為話題。不過最讓筆者欣慰的,則是大家終於再次想起了 Adam Lambert 那個被評為「當代流行演唱天花板」的充滿魅力與實力的歌聲 ⋯⋯

參加歌唱節目,放水放到一片海!

上週播出的《歌手2024》第三集中請到 Adam Lambert 擔任踢館歌手,並獻唱了他 15 年前的經典歌曲 “Whataya Want From Me” 驚艷眾人、輕鬆獲勝;然而許多粉絲應該都有覺得他「放水」吧。根據賽制,他只會參與這一集的比賽 (若他獲勝則從原先的選手中淘汰一名,若他輸了則全員安全),因此的確沒必要出狠招;所以熟悉他的觀眾應該都能聽出來他不只輕鬆自在,還降調演出。

況且,他的資料庫中絕對有更多更華麗更炫技的歌曲,除了他自己的 “Sleepwalker”,若是獻唱當年選秀節目一驚四方的 “Bohemian Rhapsody” 用想的都覺得雞皮疙瘩!

因為同性戀身份錯失冠軍?

回到 2009 年的《美國偶像》第八季,從海選一首  “Bohemian Rhapsody” 到中期的實力發揮,Adam Lambert 成為當季冠軍幾乎已是定局。然而就在決賽前夕網路上卻開始流傳他變裝的照片、甚至多家媒體刊登「”美國偶像”準備好接受一位 Gay 偶像了嗎?」的文章;儘管內容提及「不論是同性戀與否,他的天份無庸置疑,也是最重要的。」卻嚴重影響當時風向,甚至讓不少原先的支持者轉而批評他 —— 最終他輸給了 Kris Allen 獲得了亞軍。

對此,Adam Lambert 表示自己並不會因為任何打壓而改變自己「如果他們因為我的性向而討厭我,那就算了。我就是我。」然而比賽結束後他就推出了個人專輯,甚至憑第二張專輯《Trespassing》成為第一個登上告示牌 HOT200 專輯榜的公開的同性戀歌手!

# 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流行歌手,也是當代唱功最驚人的天籟:Adam Lambert 的實力,連皇后樂團都欽點他當主唱! 123
連粉絲都認可的「皇后樂團」主唱

若你聽不出來 Adam Lambert 的實力,那總可以相信「皇后樂團」的吉他手 Brian May 和鼓手 Roger Taylor 吧?2011 年他們倆就攜手 Adam Lambert 組成 Queen + Adam Lambert 一同在世界各地表演當年的經典,並稱「Adam 是我們遇過的人當中,唯一可以唱我們的歌也完全臉不紅氣不喘的。他天賦異稟。」

不論 “We Will Rock You”、”We Are The Champions”、或 “Killer Queen” 都不是問題,甚至連皇后樂團的粉絲多數都給予認可,且 Adam Lambert 也總能留有自己的特色!2016 年,Queen + Adam Lambert 也來台灣開過演唱會。當年有看過的讀者歡迎分享你們感受到的震撼吧!

# 第一位公開出櫃的流行歌手,也是當代唱功最驚人的天籟:Adam Lambert 的實力,連皇后樂團都欽點他當主唱! 124
Photo Via : Adam Lambert (YouTube), People, HunanTV, Rolling Stone, Adam Lambert 24/7 News, Live Nation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𝐋.𝐃𝐎𝐏𝐄 (@ldope)

2024.05.27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Facebook

Facebook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Copyright © 2025 L.DOPE Web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機由 WantEasy 維護提供.

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