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許多人在看 NETFLIX 影集《絕世網紅》。好不好看我們不談,但的確非常浮誇的方式點出幾個社群現象。像是主角徐雅莉就提到「大家都擁有的東西我是不是也應該有一個?只有我落後的話怎麼辦?」⋯⋯ 當人們買衣服只是為了豐富網路生活、拍拍照,是否還有人在意衣服的品質和做工?工藝品牌又該何去何從呢?
你買衣服只是為了拍照嗎?
歐盟智慧財產局 (EUIPO) 針對「買假貨」就調查過 Z 世代 (1995-2010 出生的人) ,52% 的人坦承買過假貨,更有 47% 的人表示因為沒錢買精品,為了形象和拍照才會決定買假貨。而許多「便宜、買多」的人也只是為了營造出不重複穿衣服的形象。這些現象造就了快時尚、趨勢的蓬勃,但也讓服裝本身的工藝、做工、細節漸漸被人們忽略!
衝動購物,最終都成了廢物!
當然很多人都是來「以量取勝」的時期找到自己的風格、甚至認識不同材質剪裁。不過回頭看當時的選擇又有多少只穿過一兩次就被擱置一旁;又有多少是像《絕世網紅》中的李恩彩一樣,為了追流行,寧可住在家徒四壁的房子也要買精品、吃豪餐,卻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為了什麼而買?若能省去這些時間和金錢上的浪費,不妨看看一些工藝品牌?
Meg :
我的優先順序會是:款式、做工、材質,品牌和價格同時看待。
這幾年在款式上的挑選會挑比較經典,而不是流行性的款式,希望衣服可以穿得久的同時,細緻的做工和用料,即便款式、剪裁簡單,也感受得出精緻和質感。
我曾經也是便宜、買多的路線。這樣的選擇建立在購物習慣和可支配的預算多重條件之下。我反而認為或許這是不同階段學習的過程。在大量逛和購買的時期,輸入各種各類的材質和設計,會找到自己穿得舒服自在的風格。
但同時也發現,一時的衝動、導致超買的那些戰利品,往往穿一兩次就會被擱置在那。還有清洗過後看到很多衣服們的品質從天堂掉到地獄,露出很多破綻。丟又浪費,不丟又佔空間,一時的購物快感反而衍生很多兩難問題。
Akko :
我通常會優先選真的喜歡,會常穿,不過於流行,可以穿三年以上的衣服。的確有些品牌喜好。但不會只看品牌。其實買一件好看耐穿的衣服其實會比較省錢,整理衣服衣櫃也比較輕鬆。
除了 UQ 聯名,品牌主線也值得關注
許多品牌近年紛紛與快時尚聯名推出較好入手的款式,但往往會針對當時的趨勢以及成本考量做出對應的調整。因此,若你是秉持「買少、買好」,不妨參考品牌的主線!像是和 UNIQLO 聯名的 Mame Kurogouchi 的主線就許多精緻的針織、刺繡、PVC 雕刻等等工藝,即便沒有 logo 也能看出其細膩質感,不只名人、更是許多日本質感女性關注的品牌。
這麼有故事的品牌,已經不多了!
有別日本時裝品牌都來自東京的刻板印象,紮根京都的 RAINMAKER 絕對撐得起這個文化古都的代表。除了標誌性的「和洋折衷」設計,更與有著 300 年歷史的西陣織老舖 Hosoo 合作打造專屬的印花與時裝。要知道西陣織是日本獨有的傳統工藝和重要的世界遺產,在一片追隨潮流趨勢當中仍專注於經典和高品質的廓形與面料、成立 10 年仍不忘初衷可說是相當難得。
用工藝決勝負,連設計團隊有誰都不知道?!
成立至今已經獲得各大時尚獎項的 KHOKI 至今依舊是由匿名團隊操刀。除了旨在強調「流行無國界」的理念更是讓人能專注在服裝的工藝,並拋開品牌或是 logo 的束縛!雖然有不少童趣、超現實的元素,卻又透過其強烈的手工感提醒著人們「衣物的本質,依舊是『版型、面料、和設計』,而不是潮流或是跟風!
Meg:
就算款式再棒,布料粗糙、做工亂七八糟,拍照可能乍看很稱頭,但人又不是一直活在照片裡。當面對面在現實生活出現的時候,衣物質感是修圖不來的。
後來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到各種品牌,開始培養自己對服裝的觀點。
而實際摸過、穿過更好的東西後(貴也不等於好,透過逛街也要培養自己對於做工和布料的辨識能力),身體穿過精緻衣物的感覺、單品的氣質是騙不了人的!回頭看衣櫃被塞滿的單品質感,就決定要買得精而不是買得多。(握拳頭)
現在在購買的時候,會思考自己會一年、兩年、三年甚至更久都會喜歡嗎?這個衣櫃有類似鬼打牆的單品嗎?也鼓勵看了喜歡,不當下結帳,回去給自己一些時間考慮再決定
51:
到現在都無法相信有人會把衣服當免洗餐具用。拍照打卡就丟。不只浪費,更間接證明自己沒有個人風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24 Press Room:
在穿衣服要讓人看得懂的時代,專注於工藝和文化的品牌顯得珍貴。當然買什麼衣服是個人選擇,但你勢必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