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來走在科技進步的浪尖上,在科技快速發展的薰陶下,許多藝術家打破了科技與藝術的分隔線,將嶄新的手法用於表演之中,這十位日本藝術家將科學放進了藝術表現中,改變了往日藝術的呈現,藝術、科技、設計三者並列,取代了單純的繪畫或是攝影,看似毫不相關的兩大領域完美揉合,逐步改變人們對藝術的認知。
▲首先我們要介紹輕鬆翻完磁力的兒玉幸子(Sachiko Kodama),大學時主修物理,後取得藝術博士的兒玉運用磁極原理進行創作,成功在藝術與科學之間搭起橋樑,表達出大自然的無限可能及科學研究的潛力,他最出名的莫過於使用液態磁鐵(Ferrofluid),液態磁鐵是一種透過磁場的啟動會強烈極化的液體,這些奈米大小的電磁流體是磁性體的微粒子,會對磁場產生反應,另加入水、有機溶劑或是油等的液體、以及界面活性劑的等三種成分而成的一種膠態溶液。在兒玉建立的特殊環境中,電磁流體變化出複雜且生動的立體形狀,精細的藝術表演獲得滿堂彩。
▲和兒玉以科學材料為對象不同,Tetsutoshi Tabata是一位視覺裝置藝術家,Tabata將舞蹈及舞台設計緊密纏繞,兩者皆為藝術切不可的元素。1994年,他參與創辦 66b/cell,使用預先錄製的圖形、動畫、照明和動力學,組合出變化萬千的紋理。目前他也正專注於開發一種多投影呈現系統,2009年時Tabata以詩情畫意的概念延伸出作品Living Lens,這充滿詩意的空間是一個隨著時間進行有機循環的花園,由投影影像、聲音及觀眾的身體組成,透過先進的掃描技術,打造出充滿日式風格的精緻花園。
▲成功在藝術與科技之間殺出一條血路的還有時下炙手可熱的真鍋大度(Daito Manabe),才華洋溢的他曾經作為嘻哈DJ、設計師和電腦系统工程師活躍於日本,如今天則是一位藝術家,在東京、荷蘭、奥地利等地受到歡迎。他的表演開拓人體全新的表演方式,利用myoelectric sensor感測肌電訊號(EMG)作為輸入的一系列實驗表演,運用電流刺激臉部肌肉,結合精密計算下的電流強度、速度及聲音訊號控制來進行的演出。2014年,真鍋順利展現了這一新的互動概念,看似滑稽的臉部肌肉抽蓄卻成精采絕倫的大合奏。
▲相較於前幾位藝術家運用高難度的科學原理設計出一系列的演出,這位桑久保亮太(Ryota Kuwakubo)的裝備看來似乎簡單許多,自稱為設備藝術家的桑久保其實更像一位發明家,桑久保在沒有任何數位技術支援的條件下,以全然低階科技(low-tech)的方式,觸及藝術與科技兩者,並探討許多深沉的問題,例如他2011年曾在台北數位藝術節亮相的作品「十度感傷」就在一個黑暗的房間中,搭配LED光源、改造過的玩具火車,以及隨處可見的日常物件就輕易帶領觀眾體驗一場日常生活的冒險,隨著火車的移動,生活中平凡不過的物品以巨大的黑影映在牆上,並與我們的經驗產生連結,排排並列的曬衣夾好像高壓電塔、紙簍彷若天然氣儲存槽、彈簧圈恍若隧道等,不過一幕幕的影像看來卻透著淡淡哀淒與荒涼,身歷其境的體驗令人印象深刻。
▲除了科技的運用外,表演形式也正不斷的改變,擅長在平淡無奇的日常生活中激起火花的田中功起(Koki Tanaka)就透過觀察生活、鑽研細節等,將令人生厭的日子轉化成美好的的事,田中發揮巧思,安排獨特的幽默橋段來激發人們反思,他強調創造與想像過程中的重要性,他的表演手法簡單,卻盈滿重新賦予這些事情新意義的強度。例如2010年的吹麵粉(Blowing Flour)就是最好寫照。而同年他甚至嘗試了一次動員一大群人的實驗,在風雨飄搖的夜裡,一群人就著手電筒及乾糧分享彼此夢想,並藉此發展出一個群體的故事,看似無厘頭又抽象的表現手法,卻有著一層又一層的深意。
藝術的表現無極限,環境也不受限制,在乏味枯燥的日子中,撥空走入這些藝術空間中,也許你能發現其實生活沒這麼煩悶,這些意想不到的小地方都能成就樂趣。本篇先介紹五位驚奇藝術家,更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演出,請期待下一篇啦!
INFO:theculturetr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