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昨天介紹的日本改變「藝術」涵義的藝術家嗎?看完了神奇的兒玉幸子、真鍋大度、田中功起…等人,今天繼續奉上另外五位不得不佩服的藝術家們。
雖然冬天已經逐漸遠離我們,不過趁著這陣尾聲,來欣賞一下吉岡德仁(Tokujin Yoshioka)的作品吧!這位獲得屢獲大獎的藝術家兼設計師,善於創造出使觀眾身歷其境的空間,精心安排的空間看似無限大且寧靜祥和,吉岡的作品總是脫不了自然,而他的靈感的確也是來自於未來的環境、設計及科技。2010年,吉岡德仁於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舉辦的「感知自然展」秀出一系列名為降雪的作品,15米寬的大展覽箱中幾百公斤的羽毛紛飛在眼前,十分壯觀。而2014年吉岡於東京現代藝術館展出個展「結晶」(Crystallize)則以大自然結晶體與光線折射為靈感,強調「從自然中誕生、結晶、賦予形體的過程」,透過最純粹的結晶變化,延伸出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探討。
樂於探索自然與人類關係的還有這一位篠田太郎(Taro Shinoda),身為日本造庭師的篠田不單單只是打造庭園景觀,他依憑著一片熱忱與興趣,跨越了學科的領域,探索宇宙以及在進化過程人類與自然共生的奧妙,他廣泛運用自身對自然科學、建築、環境美化等豐富的學識,以高超的手工技法打造出日式傳統庭園,對比西洋的庭院的嚴謹,篠田巧手下的和風庭園反倒充滿了對於自然空間安排的隱性規則與日式哲學。在東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舉辦的「感知自然展」中,篠田的其中一件作品「忘卻的模型」(Model of Oblivion)震撼力十足,全白無機的地質模型上,流動著強烈對比的鮮紅液體,怵目驚心的液體透過馬達在模型上不斷循環,這件作品被藝術家比喻為「宇宙的臟器」。看似像血液的循環暗示了宇宙的運行,篠田將微觀與宏觀的自然,一舉濃縮於這個模型當中。另外他2007年的影片作品「Lunar Reflection Transmission Technique」又是另一種表現方式,他將瓦楞紙製作成天文望遠鏡,並且裝載攝影機來拍攝世界各地的月亮,包含波士頓、伊斯坦堡、東京等,這有趣的靈感取自小時候他試圖和母親做遠距離溝通,簡單的呈現亦涵蓋了他對自然界運行的各種脈絡與想法。
看完了傾力探索人類與自然的吉岡和篠田,接下來轉換一下心情,看看從1970年代就開始進行創作的公共藝術大師宮島達男(Tatsuo Miyajima)和他繽紛奇幻的燈光裝置藝術吧!喜歡西方的前衛表演和裝置藝術的宮島,擅長利用高科技的電路材料及電腦創作,一開始他使用電視機、機械設備,或是電路來表現時間和永恆,後來改用二極管(俗稱的LED)傳達他的概念,而作品也從西方的前衛藝術逐漸轉向充滿東方氣息和佛教色彩,同時屢次獲得國際關注。宮島的創作核心理念就是「不斷改變」、「連接所有」、「逝去與永遠」三大精神,與佛教的輪迴不謀而合,他1999的展覽「幻滅」就運用不斷循環的1到9,象徵生命的永續不息,宮島特別拿掉0這個數字,因為藝術家認為0意味著否定,所以當數字跳到9時,會有短暫的停頓,再重新循環至1,那短暫的空白似乎和佛教的輪迴重生產生連結。
活躍於國際的女性藝術家森萬里子(Mariko Mori),簡約的手法與充滿未來感的呈現是它的特色之一,森時常透過多媒體來展示藝術,影片、攝影、數位媒體等,他也經常將自己打扮成科幻人物置身於作品中,精心布置的場景穿梭於傳統神話和當代科技的未來感,並藉此探討現實與烏托邦之間的界限。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就不得不提2005年威尼斯雙年展展示的「Wave UFO」,水滴般流線型的未來船隻,能同時讓三名遊客進入艙內躺下,三分鐘內電腦會根據遊客腦波計顯示出一系列耀眼的光芒變化,彷彿走進幽浮中體驗一場科幻的太空冒險。
最後一位帶來藝術界突破的是聲音藝術家池田亮司(Ryoji Ikeda),最初擔任電子音樂DJ的池田,自90年代起投入電子音樂和媒體藝術,利用影音裝置的原理將聲音和電腦資訊交互轉換,透過電腦運算得出的聲音視覺轉換成影像投影與數字模式,經過池田的精心安排,透過光、影、音量、陰影、電子音樂、節奏等元素的使用,與視覺產生連結。池田充分應用數學與藝術,揭示人類感知的複雜性,深奧的體驗令人玩味。
INFO:theculturetr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