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一支以「澀谷109」和 NewJeans 為主題的影片 (前一頁) 在網路爆紅,吸引超過 600,000 的瀏覽數。這背後的幕後組織便是來自韓國的 3D 影像創作團隊 FOOHLOWER!這也讓我們決定和這個神秘卻已合作過許多時裝品牌的團隊一起聊聊對於當今 3D 和視覺創作的風氣、對台灣和日本的印象、以及 FOOWLOWER 對於「創作」本質的看法 ⋯⋯
近期虛擬戶外廣告FOOH(Faux Out of Home)在各領域品牌上被大量運用,這樣的廣告模式模糊了虛擬世界與現實空間之間的界線,在品牌和消費者的關係突破新的道路。FOOHLOWER團隊代表說明,從戶外廣告OOH (Out of Home)到數位戶外廣告DOOH(Digital Out-of-Home),16:9的電視時代即將結束,Mobile時代來臨迎來FOOH世代。而比起構思巧妙的傳統廣告,「突如其來」的廣告給人的感覺更耳目一新。
今年六月,FOOHLOWER團隊釋出以澀谷109為背景的作品—— NewJeans Fan Creature 受到廣大迴響。FOOHLOWER代表說:「當時不巧遇上Hybe Ent和Ador Ent之間的爭議,所以我們也很掙扎是否要將Fan Creature作品上傳到我們的平台。最後秉持著 ”Why Not? Nothing to lose” 的座右銘,將作品上傳而受到如此多的關愛。而我也透過這件事,認識了台灣線上媒體L.DOPE,非常感謝!」
FOOHLOWER團隊隸屬pprk.xyz Paprika inc.公司,是一家以3D視覺為主的韓國數位內容產業上市公司,投資了電視內容相關、數位廣告、網路遊戲等多個領域。特別的是,FOOHLOWER已經在AI技術上投入很長時間,同時使用在大量的藝術創作。代表也偷偷向我們透露,除了FOOHLOWER之外,也正在推出100%原創AI內容品牌。
FOOHLOWER團隊在經營網路遊戲這塊領域的過程,進而成為廣告商,因此比其他製作公司更瞭解廣告業界的生態,能精準地理解品牌方的特色和需求。FOOH簡單說明的話就是CGI技術,中後期的技術作業順序從拍攝、匹配移動(Match moving)、影像分鏡(Pre-visualization)、視覺開發(Lookdev),最後細節檢查與製作(Final polishing)固然重要,但代表認為瞭解品牌並準確給予期望,初期的創意決策絕對是最重要的。
不只 NewJeans,更合作許多品牌!
FOOHLOWER 團隊隸屬一家以「3D視覺」為主的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公司Paprika inc.,其業務涵蓋電視內容、數位廣告、網路遊戲、和 AI 技術等等多個領域。儘管團隊並不高調,在韓國卻早已合作過許多時裝品牌像是 VANS、MCM、BAPE、或是 RIMOWA 等等。不過若你仔細看他們的作品會發現他們的作品使用了很多日本東京的街景。
FOOHLOWER團隊有多個以東京街景的作品,是什麼樣的契機之下形成呢?
FOOHLOWER團隊的總公司Paprika inc.在日本設有合作商社。另外因為韓國飛到日本很近,可以隨時前往取得各式素材。我們也正在努力打造FOOHLOWER JP團隊。對日本人使用韓國背景,或對台灣人使用韓國和日本背景,哈哈!
若有機會再製作日本街景建築,會想取哪個位置當作題材呢?原因是什麼呢?
我會想以傳統建築作為題材,我覺得京都不錯!FOOHLOWER 是數位化相關的內容,我認為採用這樣的反差呈現,可以在日本帶來不錯的效果,應該會是個好主意!FOOHLOWER的主PD非常喜歡日本動漫,所以有在考慮選擇一部動畫中特定場景來呈現3D作品的流動效果。還是下次先去秋葉原吧?^^
那團隊有來過台灣嗎?有的話,對台灣的印象是什麼呢?對於台灣的街景或是建築有特別印象嗎?
在20歲入伍之前,曾在台灣和香港待過6天5夜。我是徐若瑄的粉絲!我還記得早上打開飯店門外出時,印象最深刻的是和韓國不同的炎熱的天氣。仍然記得台灣人非常友善。我吃了烤鴨便當,餐廳的阿姨還多給我,人很親切,食物很美味。我無法忘記高架橋。台灣的高架橋有雙層和三層,克服了交通擁堵並充分利用了地形。我愛台灣,因為它是一個像日本人一樣友善的國家。還有夜店也很有趣!
在眾多合作當中,有沒有哪一個是印象最深刻的呢?或是覺得製作起來很困難的?原因是什麼呢?
我絕對會說是 NewJeans Fan Creature 這個作品。當時去日本出差時去了趟澀谷,正好遇上 NewJeans x Tokyu109 的合作快閃店,經過時心中想著:「若有機會能在這樣的地方,有相關的作品就好了(?)」,我甚至也沒有提供細節給團隊,由團隊自主創作產出。
韓國位於江南的新世界百貨是印象中最難的,新世界江南分店本身就是舊建築,處在一個主要的交通樞紐,左邊的高速巴士總站也相當有年代感,右邊也是一座舊建築。品牌期望的形象和環境背景一直沒辦法達到平衡,是我覺得蠻可惜的一個作品。
有沒有什麼想對年輕創作者想說的話或建議?
不要擔心,任何事情都可以嘗試一下。年輕的時候,應該把時間投入到多個領域,不一定要成為某一領域的專家,我可以保證這些經歷,將成為你在30歲、40歲甚至是50歲時可以使用的工具的選擇 —— 今天也接受挑戰吧!Why Not ? Nothing to Lo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