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卸載、換新,達到永續的建築你們看過嗎?這棟建築並非來自任何 Cyberpunk 的作品,而是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設計的「中銀膠囊」。自 1972 年落成至今年久失修,經歷了 15 年的拆除之爭,最終決定於今日開始卸載;原先的永續構想儼然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宛如人體的「代謝建築」!
1960 年代的戰後日本的復甦之下,誕生了「代謝建築」一詞。如其名,期望建築能夠更為靈活、宛如人體的「新陳代謝」一般達到再生。而黑川紀章作為代表性的人物自然將「中銀膠囊」成為其中的經典之作。一間間膠囊住宅解決了東京人口密度高、居住空間不足的問題,也將人們想像中的未來提早給實現。
長達 15 年的拆除之爭?
然而取「新陳代謝」為意象或許就象徵著它的未來;建築如人體般老化。早在 2007 年黑川紀章過世之後,業主便已經因為管線老化、漏水問題提出拆除,儘管當年因為承包商破產暫且保留,拆除的聲浪卻從未停過。不過建築本身的時代意義也讓另一派視其為「文化遺產」,更成立了「中銀膠囊塔保存再生計畫」。
終究敵不過疫情的迫害!
由住戶之一的前田先生發起的「中銀膠囊塔保存再生計畫」除了透過導覽、場地出租等等的方式讓人們認識,更在 2018 年和無印良品發起「月租膠囊」的活動體現了不同住戶的創意。然而疫情暫停了所有的宣導,安全性與維修問題則讓它終究逃不過拆除的命運;共 140 個膠囊開始卸載,正式宣佈「新陳代謝」的終止。
追尋黑川紀章的足跡?
不過留不住建築,其精神卻透過別的形式傳遞;與眾多藝術方合作,如今陸續被取出的膠囊得以在美術館與博物館被單獨展出(像是埼玉縣立近代美術館和巴黎龐畢度中心)。而前田先生也表示「我相信它會以新的形式繼續留存」;換個角度想,膠囊塔如今從城市獲得了解放,拆卸、移動到新的住所,不也是新陳代寫的另一種體現嗎?
打破人們對於建築的想像,誰能想到在 50 年前就有人破除了「不動產」一詞的定義。如今,這棟代表性建築或許將消失於東京的街角,其意義卻以別的形式傳遞下去,以全新的型態完成當年黑川紀章期許的永續,也為這 50 年的歷史畫上了休止符。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建築呢?也歡迎看過這棟「中銀膠囊塔」本人的讀者留言分享你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