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
Movie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by Coman 2022.06.03
written by Coman

如果你也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中對於人性、愛與死、以及慾望作品的刻畫,更著迷那瑰麗的暗黑畫風,那怎麼能不認識一手打造這部作品的西班牙導演 Alberto Mielgo。但你們知道他今年初才剛以《The Windshield Wiper》贏得奧斯卡嗎?〈吉巴羅〉我們就不多加劇透分析,來看看其他必看的作品!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6
不讀大學才能成為成人動畫大師?

1979 年出生的 Alberto Mielgo 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藝術家,很快地卻發現學校帶給他的並非自己所期望,於是高中畢業後放棄升學,直接進入動畫公司工作。沒有正規的教育讓他更能自由的揮灑色彩,而學校時常避免的性與慾也成了他比別人更勇於探索的領域;而他也清楚這些被社會隱藏的情緒更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7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8
所以除了強調性慾,他厲害在哪?

看過〈目擊者〉或是〈吉巴羅〉的人應該都能感受到它們和常見的動畫不同;在迪士尼等等各大動畫公司追求毛髮根根分明,甚至毛孔都能看見的技術時,Alberto Mielgo 反其道而行改以印象派的畫風呈現他獨特的世界。強調光影與鮮豔的色調、手持鏡頭般的運鏡,以及 2D 和 3D 動畫的結合,沒了完美的輪廓卻完美呼應了人們對於慾望的「隱」。

看完《吉巴羅》你還有這些選擇!

在《愛x死x機器人》之前,Alberto Mielgo 早已參與過許多知名的動畫製作。像是提姆波頓的《地獄新娘》、 贏得艾美獎和安妮獎的《創:崛起》(TRON : Uprising) 等等。有趣的是,當年一片好評的《蜘蛛人:新宇宙》最早的藝術總監便是由他打造;可惜過於追求藝術性的他後期在市場考量上被 Sony 開除;但在許多面向也能看到他建立起的世界觀。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9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10
贏得奧斯卡的那一支動畫?

Alberto Mielgo 今年除了〈吉巴羅〉以外,更憑藉《The Windshield Wiper》贏得今年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同樣圍繞在「愛」的主題、香港街景、霓虹燈牌、刻意的唯美街景,宛如王家衛遇上 Wes Anderson;然而這樣細膩的動畫卻總被兒童畫上等號;也總被和電影劃上不等式。「動畫陪伴了我們的孩童時期」或許已經過時了,而 Alberto Mielgo 的作品恰恰證明了這一點。

# 如果你喜歡《愛x死x機器人》第三季的〈吉巴羅〉,那這些做品你更不能錯過:和迪士尼唱反調的 Alberto Mielgo 11

成人動畫以真人演出或許更能煽動部份觀眾的情緒;然而 Alberto Mielgo 的堅持正是對於人們對於「動畫」狹隘的反動。他說過「動畫是他最喜歡的藝術形式,因為他是有藝術的總和」;你們認同嗎?你最喜歡哪部作品,留言告訴我們也 tag 你身邊喜歡《愛x死x機器人》的朋友!

Photo Via: Alberto Mielgo, IMDb, Netflix, Disney, DAZED, Pinterest, YouTube
2022.06.03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OPINION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by Coman 2022.06.02
written by Coman

在之前我們介紹過川久保玲旗下的不同支線以及他的弟子們;名師出高徒,又怎能忘記能為日本時裝三本柱之ㄧ的山本耀司麾下的新銳設計師們?在各大媒體提到日本設計師時都只會圍繞在這些大人物的年代,我們今天和 24 Press Room 一起來介紹幾個鮮少人提及從他身邊獨立,並且在其實相當活躍的設計師品牌。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17

把山本耀司飄逸的打版精髓發揚光大:Ujoh

講到山本耀司大家都會提到最表面的「黑」,但有研究的就會看出他在版型上飄逸柔順的設計;而在 Yohji Yamamoto 擔任打版師長達七年,更成為多條支線打版擔當的西崎暢 (Mitsuru Nishizaki) 在離開品牌後主導的 Ujoh 則汲取了這項特質,並將它傳承到女裝的世界。靈動的飄逸感、中性的俐落剪裁、豐富的色彩,少了一份黑的禪意,卻多了明朗的差異。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18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19

在進軍法國和義大利市場更獲得 Giorgio Armani 支持之後,品牌也開始著手於男裝的支線,將 2009 年以來的女裝經驗與飛揚的剪裁注入男裝,賦予男裝廓形更多可能。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0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1

擺脫「山本耀司弟子」的標籤:sulvam

同樣是打版師出身的藤田哲平 (Teppei Fujita) 則持續地深耕山本耀司那飄逸雅痞的男裝設計,但熟悉版型與剪裁的他則透過本身大膽叛逆的思維走出了自己的路。呼應品牌名稱,「即興創作」是藤田哲平的設計哲學;不定主題,跟隨直覺重新演繹服裝的可能性,將破壞、透視、解構各種不同的元素注入男裝。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2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3

不玩 logo 印花上衣,也不做廉價的快時尚,他清楚記得山本耀司說過「衣服不需要有你的自我」這句話,並理解衣服是為他人而做。而專注展現其對工藝的堅持就是他最大的優勢。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4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5

如果山本耀司和 visvim 結合?:ANEI

如果你曾想像過山本耀司加上 visvim 會長什麼樣子,那待過 Yohji Yamamoto 和 Y-3 的打版師,也在 visvim 擔任過生產管理一職的羽石裕 (Yu Haneishi) 將會回答你。帶著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履歷和經驗在 2019 年成立的 ANEI 可說是繼承了山本耀司的詩意和中村世紀對於面料的考究,讓你同時享受到飄逸的純粹。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6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7

「從來沒有買過山本耀司的衣服,又喜歡分享山本耀司語錄的人,那其實有點諷刺」;羽石裕說過。或許有些人會感到不滿,但他想傳遞的,或許是好東西要親身著用才能徹底瞭解吧。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8
# 24通信 006:對於曾經待過 Yohji Yamamoto 的這些品牌,山本耀司表示「歡迎來到地獄」! 29

師承山本耀司的品牌當然不只這三個,像是田山淳朗、鈴木道子以及我們曾經介紹過的 APOCRYPHA 等等;我們就不一一列舉了。你們最喜歡今天的哪個品牌?還想知道哪些大師身旁的弟子呢?歡迎留言讓我們知道,說不定下次的主題就是他!

Photo Via: Yohji Yamamoto, Ujoh, ANEI, sulvam, Pinterest
2022.06.02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rt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by Coman 2022.06.01
written by Coman

玩著 Gameboy、聽著 MP3,看著 MTV,復古風潮回歸之下反映在許多穿搭以及影視作品,也展現在某些藝術創作者的作品當中;其中 Ardhira Putra 帶有 Citypop 風格的視覺則成為近幾年反覆出現在李英宏和 Macross 82-99 等等音樂作品當中。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35
當七龍珠遇上 MTV?

出生在印尼的 Ardhira Putra 從小便著迷於日本的動漫、電玩;根據他所說,他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七龍珠》、《炸彈超人》以及 MTV 電視台;但比起許多人當作休閒嗜好,他意識到自己對這些天馬行空的世界感到著迷,於是加入了動畫製作公司;但畢竟替別人工作,他很快便對「不自由的創作」感到厭倦,決定將念頭動回自己的童年。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36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37
當 Citypop 和童年的回憶在眼前出現!

回想自己過去的嗜好,怎麼全部被現實社會併吞了呢;透過自己的創作他找回了童年重要的陪伴們,於是 70、80 年代的流行文化匯集而成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高飽和和對比的色彩、經典的動畫和電玩、刻意的低畫質呼應著 Lo-fi,彷彿回到當年科技熱潮下的日本都市,也剛好搭上了近幾年 Citypop 的復甦。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38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39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40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41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42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43
# 如果 Citypop 可以用看的,跟著這些復古動畫帶你回到未來:看完 Ardhira Putra 的創作,點播一首 Plastic Love 吧? 44
這些知名的 mv 都出自他手!

在網路的傳播之下所有事情都是有可能的;將創作上傳到 IG 之後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他的作品,當人們耳朵聽著 Citypop,這樣的視覺不正成為了ㄧ台時光機嗎。2017 年,在替印尼當地的樂團製作了動畫作品之後他的作品開始發酵。至今像是韓國樂團 Epik High、Macross 82-99、甚至台灣歌手李英宏的作品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

Photo Via: Ardhira Putra, YouTube
2022.06.01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pparel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by Coman 2022.05.31
written by Coman

看完 Balenciaga 最新系列大眾應該只記得愛迪達聯名,稍微有研究的可能會討論到多數媒體追捧的BDSM 頭套等等「驚喜」元素。但其實乳膠、戀物癖、甚至是資本主義這一類的探討早已不是第一次登上主流時裝界的舞台;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半個世紀以前。今天一起來認識這場促成這場秀的幾位前輩 (你們腦海中有浮現哪些名字嗎)!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0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1
從巴黎搬到華爾街,Demna 想表達什麼?

聊到 Balenciaga 最新系列,Demna 下的註解是「金錢是人類史上最大的戀物癖」;因此這一季除了以鈔票作為邀請函,更首次在紐約 (證交所) 舉辦時裝秀,也是為什麼秀上有著許多 BDSM 常見的乳膠、頭套等等元素。其中愛迪達的聯名對筆者來說更是諷刺地著契合主題;幾乎相同的設計換上了不同 logo 竟能引起如此大的話題;再次呼應了 Demna 的那句話。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2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3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4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5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6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7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8
BDSM 怎麼能忘記 Vivieen Westwood 的 SEX!

要說到資本主義的反動和性的連結怎能不提 Vivienne Westwood 在 1974 年的 SEX。在將近 50 年前開售的乳膠、卯丁、綑綁等等帶有 BDSM 風格的服裝,以龐克文化宣揚著解放情慾和對於社會的種種不滿;當年的男朋友 Malcom McClaren 甚至參與了戀物癖的時尚紀錄片《Dress for Pleasure》的拍攝,將原先奢華的時裝界帶入禁忌的情慾符號。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59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0
不瘋魔不成活的最佳代表 Leigh Bowery

80 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家 Leigh Bowery 則是最極致的代表,奇裝異服、浮誇踰矩,「與其畫油畫或是做雕塑,我把它們都放在自己身上」他說道,並穿上乳膠、頭套、性、大膽的印花。他開設的夜店 Taboo 媲美 Studio54 的放蕩不羈,而他當年替自己的設計的服裝與造型則啟發了無數當代的設計師像是 McQueen 和 Margiela;有機會再好好介紹這位英年早逝的傳奇人物吧!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1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2
要看懂 BDSM 先認識 GIMP 這個字?

有了前面的先例,1994 年《黑色追緝令》當舖中那瘋狂的角色 The Gimp 更是將 BDSM 的皮革、頭套、卯丁元素帶入主流影視產業;Gimp 一詞更成為美國用來形容「性受虐狂」的字眼。隨後像是 Martin Margiela、Olivier Theyskens 等等設計師也都在 90 年代都陸續將這樣的風格融合自身的設計帶上伸展台,影響遠至今日的 Balenciaga 和 Richard Quinn。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3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4
不談性,聊聊資本主義的浪費與滑稽!

90 年代 Alexnader McQueen 早已推出許多乳膠的設計,但說到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全球經濟危機時誕生的 The Horn of Plenty (FW2009) 絕對是直接了當。秀場等同於垃圾場、廢棄物就是飾品、人們是滑稽的小丑、而模特身上一件件華服則形成強烈的對比。這是他對時裝產業為了商業過度生產的批判,也是針對消費主義的一種反叛。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5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6
# 乳膠戀物癖不是只有巴黎世家,BDSM 這些品牌早就玩過:看完 Balenciaga 早春2023 只知道愛迪達聯名就太可惜了? 67

當然,這類型 BDSM 的應用或是資本主義的批判在許多小眾品牌當中更是被大量的應用;這部份若有機會再好好與你們介紹吧!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設計又或是影視作品對於戀物癖的探討讓你印象深刻,留言讓我們知道,也 tag 你身邊會喜歡這些設計的朋友吧 (笑)!

Photo Via: Vogue, WWD, i-D, DAZED, Another, YouTube, Pinterest
2022.05.31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CELEBRITY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by Coman 2022.05.30
written by Coman

隨著《奇異博士2》以及《汪達與幻視》上映,緋紅女巫 Elizabeth Olsen 如今可說是好萊塢最紅的女演員之一。但身為(漫威)演員的好處有多少,爭議就有多少;此外,你知道極簡品牌 The Row 創辦人是她雙胞胎姐姐嗎;為什麼她一度因為兩位事業有成的姐姐想改名?不管你是不是漫威粉絲,相信看完文章的你也會在人生道路上有所體悟。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3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4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5
看透了明星,所以不想成為明星

1989 年出生的 Elizabeth Olsen 從小就活在兩位姐姐 Ashley 和 Mary-Kate 的陰影之下;雙胞胎的話題、童星的光環,回憶起當時,她說甚至有粉絲、狗仔闖進她的住處就為了詢問姐姐們的新聞,也讓她對「明星」感到排斥。然而高中時的一堂戲劇課卻讓她走上了演員之路:除了姐姐們那種大紅大紫的戲路,戲劇也能很有深度,甚至觸及心靈。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6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7
比卡黛珊更有力的姓氏她寧可不要?

Ashley 和 Mary-Kate 當年有多紅我們有機會再談,但根據 Elizabeth Olsen 回憶任何的試鏡只要說出她是「Olsen Twins 的妹妹」幾乎都能拿到角色;反之則一無所有。這也讓她在高中時一度改名成為 Elizabeth Chase。與其靠裙帶關係,她更想證明自己。當然,就結果論來說,她在保有這如同雙面刃的姓氏靠著自己的實力成功了。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8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79
誰說演漫威英雄片的人都不需要演技?

Elizabeth Olsen 和多數「偶然爆紅的明星」不同;她努力考進戲劇學院、申請戲劇培訓班等等。這些扎實的戲劇技巧就連在漫威電影中都能看見 —— 當大家手持武器出演動作場面,只有手舞足蹈地施展著魔法。不過或許是名氣不夠、也或許受夠了姐姐們飽受鎂光燈摧殘的生活,最初她只專注拍攝獨立藝術電影;其中像《迷懵夢寐》和《秘密情事》都是相當代表性的作品。

學會說不,找回自己的價值

費盡千辛萬苦才擺脫「Olsen Twins 的妹妹」這稱謂的 Elizabeth Olsen 雖然一度無法理解為什麼需要承受姐姐們名利所帶來的不便;卻也在訪問中大方分享自己從她們身上學到最重要的事就是拒絕。「她們總告訴我『不,是一個肯定句。』;作為一個女人,你可以說不」。就像她公開表示緋紅女巫的造型過於曝露後,她在《汪達與幻視》也換上一套親自參與設計的服裝。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0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1
針對「漫威不是電影」的批評,她感到不公平?

近幾年許多人表示漫威不是電影藝術,Elizabeth Olsen 則表示她明確知道像這種新型態商業取向的「英雄旅程」電影和業界傳統的喜好有所不同;但針對一味的批評,忽略美術、妝髮、攝影等等幕後團隊的辛苦,她感到憤恨不平;「我明白這是截然不同的演出,但將整個劇組推入火坑根本就是抹滅所有才華洋溢的人的付出與貢獻」她說道。你們認為呢?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2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3

走出陰影的 Elizabeth Olsen 不再為社群和媒體戰戰兢兢、也不為自己的身份感到遲疑。或許漫威也不過是她創造出來的「Hex」吧!你最喜歡她的哪部作品呢?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4
# 如果漫威最強的角色是汪達,那飾演緋紅女巫的她更厲害:拒絕金湯匙的 Elizabeth Olsen 如何走出雙胞胎姐姐的陰影 85
Photo Via: Vogue, Glamour, IMDb, Marvel, ELLE, Pinterest, YouTube
2022.05.30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rtFASHION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by Coman 2022.05.29
written by Coman

不久前我們分享過電影海報中隱藏的巧思,其中有許多致敬藝術作品的案例。但動態的電影也能賦予靜態的畫作生命;有些契合當年藝術家的構思,有時候則講述全新的故事。今天一起來看看那些知名電影致敬世界級名畫的幾個範例:

(左) 電影:燃燒女子的畫像 (2019) / 畫作:弗里德里希 — 《霧海上的旅人》, 1818

(右) 電影:燈塔 (2019) / 畫作:薩沙·施奈德 — 《催眠》, 1904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1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2

(左) 電影:千日千夜 (2019) / 畫作:夏卡爾 — 《飛越小鎮》, 1918

(右) 電影:性本惡 (2014) / 畫作:達文西 — 《最後的晚餐》, 1498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3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4

(左) 電影:隔離島 (2010) / 畫作:克林姆 — 《吻》, 1908

(右) 電影:巴黎初體驗 (2003) / 雕塑:亞歷山德羅斯 — 《米洛的維納斯》, 130 BC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5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6

(左) 電影:夢 (1990) / 畫作:梵谷 — 《麥田群鴨》, 1890

(左) 電影:天降財神 (1981) / 畫作:愛德華·霍普 — 《夜遊者》, 1942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7
# 美得像一幅畫不只是形容?這些構圖都來自世界名畫:從《燈塔》到《隔離島》這些電影超現實的畫面都源自真實存在的藝術作品 98
Photo Via: IMDB, Arthive, Twitter

2022.05.29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Style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by Coman 2022.05.27
written by Coman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有些人穿亮色系就特別好看,自己穿起來是不對勁?膚色黑不能穿鮮豔的顏色、某些特定的顏色就是顯白 ⋯⋯ 不要再讓這些傳統的錯誤觀念限制你自己了!其實透過服裝的搭配,你原本不敢嘗試的造型也能創造出新的可能,一起來看看六位穿搭達人的技巧吧: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4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5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6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7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8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09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0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1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2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3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4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5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6
# 膚色和身材都不是重點,這些技巧找到你適合的顏色:穿搭達人證明顏色不是規則,而是展現自我的方式! 117

人人都有自己感到舒適自在的顏色,但在選擇上絕對沒有對錯。透過不同的搭配技巧,或許你也能嘗試原先自己認為不合適的顏色;或許看完今天的介紹,你也能找到與你有著類似問題的人的解決方法。你們在搭配上最喜歡什麼顏色呢?又最怕挑戰哪些顏色?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Photo Via : Vogue, Wienertimes, UNITED ARROWS, Instagram
2022.05.27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Facebook

Facebook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Copyright © 2025 L.DOPE Web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機由 WantEasy 維護提供.

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