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
OPINION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by Coman 2022.07.05
written by Coman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設計的年代,相信大家在媒體或是代購上都對 A.P.C. 或是 Margaret Howell 的 MHL. 不陌生,不過人人都稱呼它們的設計為「簡約美學」的現在,路上最常見的卻依舊是品牌的大 logo 托特包?今天我們除了分析這個現象以外,也與幾位業界人士聊聊他們的想法。究竟你我買衣服時追求的是什麼?看文章之前不妨想想看吧!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6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7
買 logo 包袋卻到處宣揚極簡?

之前曾經分享過「Authentic」的概念其實即為極簡時尚的核心,旨在形容使用最上等的剪裁以及最優質的面料的質感服飾。當人們在買 A.P.C. 的 logo 包袋並宣揚其「簡約」的設計理念時,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牛仔褲其實選用的是日本貝原的丹寧布料;又有多少人以為 MHL. 是日本品牌呢 (笑)?如果只知道 logo 卻不懂得它們真正考究的地方,其實相當可惜。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8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9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0

對於人們推崇極簡品牌,最多人買的卻還是 logo 單品的現象,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Lee Tea:

翻開衣櫃也赫然發現自己還是有 CDG 和 OAMC 的 logo 設計。但在滿足虛榮心之餘,探究服裝本質或許是人生階段性的課題吧!畢竟買衣服是種「替身使者互相吸引」的概念;就像買 Chorme Hearts 就要歌德風,買 Goro’s 就要羽毛 …… 何時才能跳脫這個泥沼呢?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1

軒:

我認為這就是供給需求。消費模式一直在改變,品牌也必須改變;對於喜歡品牌或是了解品牌的人會覺得這些品牌怎麼開始變了,出現一些 logo,但確確實實這些商品讓品牌有了更多營運、更多經費去設計。至於買logo 我覺得也不用太偏激去指責。我覺得好處是(1)我覺得會只買logo可能也是剛入門或是不夠了解品牌。(2)這些品牌有一些底蘊,logo 也是最直白的方式代表品牌精神。(3)logo商品會是讓消費者有機會認識品牌的一個手法!

 

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極簡的定義應該是身上看不到任何一個 logo,穿著非常漂亮 cutting 的服裝,漫不經心一種effortless的氛圍感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2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3
不知何時開始,買衣服都要買別人看得懂的?

我們也自己調侃自己一下好了 (笑)!就像我們多次介紹提及推薦的極簡品牌  comoli、AURALEE、ATON 等等,不玩 logo 和辨識度設計的它們,在專注面料與剪裁的同時,我們誰又不是拿到商品之後先拍衣服的標籤上傳、發文的時候tag 品牌、內文 hashtag 再標記一次?這些舉動雖然沒有對錯,但若花錢買的商品並非真心喜歡,而是為了社群,那其實有點可惜。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4
代購與消費者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彼此助長!

這樣的現象或多或少與消費行為的改變和代購文化的興起有關。為了賣「大家看得懂」的商品,賣家多以 logo 入門款作為銷售的主力;相同的原因,人們也往往傾向購買這類型的商品。因此,這類型的商品越來越多,人們也就忽略品牌的考究。有鑑於此,我們也與業界人士聊聊他們在這個產業中觀察到的現象!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5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6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0

身為代購以及選品賣家的你們,對於這樣的現象有什麼看法,或是有觀察到什麼現象呢?

2GR4ER:

我絕對不會買 MHL. 的 logo 款,這樣就失去本意了。但不否認他們這樣的操作,其實這也跟 Jil Sander 一樣的道理吧!我真心佩服買品牌不是為了辨識度的人。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8

n’es:

覺得現今太多打著極簡審美及強調品質追求的品牌,但實則還是存在於商業模式下的消費主義,不過品牌還是要賺錢的啦!但想著想著極簡主義的概念似乎與消費主義本身背道而馳,但品牌如何去包裝,怎麼轉換概念的應用及消費者如何去接受和消化,極簡怎麼與慾望維持平衡…好苦惱。

 

自己面對到的消費族群主要還是以品牌為出發點的消費模式(那種帶著logo的炫耀式消費方法)不過自己也有摸索到小部份的群眾,比起品牌效益更在乎美感、款式、品質及設計故事,而這小部分群眾年齡可能也稍微年長一點,也許極簡主義是要隨著時間潛移默化的,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慢慢的跟著時間找到一條自己適合自己不過度消費的路。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19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20
# 大家都在追捧極簡主義的設計,結果卻都在買字母 logo:買東西究竟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社群媒體而買呢? 21

我們終究還是會透過打量對方判斷對方是否同類,而適當地 show off 也是無可避免,畢竟買東西買品為也是一種喜悅!但,在尋求共鳴的同時、快樂的花錢之餘,你是否忽略自己喜歡什麼,也遺忘了你自身的獨特性呢?

Photo Via: comoli, MHL, APC, Beautiful People, Mytheresa, Pinterest
2022.07.05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Style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by Coman 2022.07.04
written by Coman

誰說要在 IG 上當 KOL、網紅只能是年輕人?年齡從來不是穿搭與經營自我的枷鎖,結合經驗累積,這些人的生活哲學更能鼓勵人們活出自我!從 Rick Owens、visvim、穿到 Comme des Garçons;今天我們整理了三位證明潮流趨勢不只是新世代的遊戲,就算 65 歲以上,甚至度過 100 歲生日的銀髮族也可以很時髦!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27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28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29
今年 101 歲,時尚界最老的年輕人:Iris Apfel

1921 年出生的 Iris Apfel 是古董珠寶服飾的藏家,卻是一個會將它們全穿上身的藏家!2005 年參與 The Met 展覽一夕爆紅的她和多數人追求的極簡不同,在 IG 清楚地寫著「more is more, less is bore」(越多越好,少即無聊),傳遞著她的浮誇理念!大眼鏡、戴滿全身的飾品、鮮豔的服裝配色是她的代表,她說過「香奈兒女士說過去蕪存菁,但我總說越多越好」。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0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1

Frieda Loehmann 對她說過的話貫徹著她的信念,共勉之「你不美,你永遠也不會變美;但那一點都不重要,因為你有自己的風格!」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2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3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4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5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6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7

接納歲月變化的她都說 visvim 和 Rick Owens:内藤朝美 (Naito Saori)

今年 73 歲的內藤朝美總能不疾不徐地以穿搭展現了這些年來的歷練;透過不同品牌的混搭,打造出屬於成熟內斂的造型;除了穿上前衛的 Rick Owen,也懂的在造型中混搭考究的 visvim。此外,她也大方地展現白髮、皺紋,她早已欣然地接受歲月帶來的變化。她說過「人生的主角永遠是現在的自己,而不是過去」;轉個念頭,滿頭白髮不更能襯托飾品與服裝的色彩嗎?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8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39

其實內藤朝美最標誌性的髮型最初源自於她對於髮量變少的不自信,因此才將前端的頭髮梳高營造蓬鬆的效果。儘管有網友認為這個髮型太誇張,但這個造型給予她自信;而她堅信自身的肯定遠比他人的眼光更重要。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0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1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2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3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4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5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6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7

40歲第一次刺青,一不小心就爆紅的大學教授:Lyn Slater

即將邁入 70 歲的 Lyn Slater 有著極為有趣的 IG 帳號,iconaccidental;這是因為當年紐約時裝週,身穿山本耀司與香奈兒包的她在林肯表演藝術中心被媒體誤以為是時尚界的大人物並拍攝即採訪她,因此走紅。有著犯罪學博士學位的她如今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以及穿搭,替被社會標籤與體制束縛的女孩們發聲;她堅信造型即是身體自主權的展現,不該受限也沒有對錯。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8
# 65 歲以上才是 Fashion Icon,滿頭白髮卻比你我都還會穿:盤點三位不受年齡限制,照樣「穿」出自我的女性! 49

Lyn Slater : 年齡不該是任何分類的基準,也不該是放棄任何事物的藉口。不要再說穿搭有任何規則了!


Iris Apfel 說過「穿得快樂比好看來得重要」,今天的分享並非指人們都一定要有浮誇的打扮,旨在傳遞不要讓任何人或是任何標籤限制你!其實像是台灣的萬秀洗衣店,我們介紹過的 Silver Tetsuya 都是這類型很好的例子,還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超強銀髮穿搭客?

Photo Via: Iris Apfel, Naito Saori, Lyn Slater
2022.07.04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PHOTOGRAPHER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by Coman 2022.07.03
written by Coman

如果說 Steven Klein 和 Juergen Teller 等等是上一個世代的時尚攝影傳奇,那麼 Elizaveta Porodina 絕對是當代不可不知道的那一號人物。不過如今是各大品牌與時尚雜誌合作對象的她,其實是一名心理學家?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55
攝影也是一門心理學!

出生於莫斯科的 Elizaveta Porodina 在童年時期變移居德國,在不同文化之下的迷惘與探索則促成她成為一名臨床心理師。不過,她也喜歡攝影;看似不相干的兩個領域,卻在她身上獲得了結合。因為洞悉人性所以得以透過照片傳遞情緒,也因為沒有受夠專業的教育,更能肆無忌憚地建構出充滿實驗性的畫面。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56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57
超現實其實也是現實的一種?

如果要將 Elizaveta Porodina 的攝影風格歸類,想必會是「超現實攝影師」。飽和的色彩以及多變的光影是她的特色,再利用破碎的鏡子、殘影、水珠等等創造出矛盾,儘管被以超現實形容,卻都真真切切誕生於她腦海中的畫面,並傳遞著情緒。有的憂鬱暗黑,有的則歡快繽紛;風情萬種卻異常真實,彷彿以相機捕捉了人們的心理。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58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59
遊走於黑暗與美之間是前進的動力

在她的攝影集《Un/Masked》中,她延續其心理學的專業,以鏡頭深耕榮格的心理陰影理論。面對世界我們該表現出什麼模樣,隱藏在陰影之中的人格又該如何釋放?在《Another》的訪問中她說過黑暗與美的共生促使她前進,Francis Bacon、大衛鮑伊皆是如此。因此,透過攝影,她希望激發人們的陰影,替人們將面具摘下 (unmask) —— 同時,也呼應她在 IG 的個人簡介寫的:「鬥陣俱樂部的第一條規矩:享受人生並勇敢地做自己」。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60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61
消失沒有消失!紙本也不會消失!

推出攝影集不免也會被問到對於她對於紙本式微的想法,她卻抱持著樂觀的態度。對她來說,紙本是一種昇華,成為奢侈品的存在;不過是不再是日常所需的必需品罷了。「攝影集的美、紙張的質地、特殊的香氣,這些是無法被取代的。我豪不擔心它會消失」,她說。你們認為呢?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62
# 連 Zendaya 都愛的時尚攝影師,其實原本是一名心理醫生:夢境往往美麗地超現實,卻終究來自於人心和潛意識 63
Photo Via: Elizaveta Porodina
2022.07.03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Movie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by Coman 2022.07.02
written by Coman

《灌籃高手》劇場版將在今年 12 月 3 號正式上映,而今天最讓人興奮的消息就是前導海報的釋出。除了有五位主角的個人海報,更疑似透露第二集消息?!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69
手繪的質感,身為鐵粉的你喜歡嗎?

這次前導海報釋出共五個版本,分別為櫻木花道、流川楓、三井壽、宮城良田、以及及赤木剛憲。以手繪的方式只做簡單上色,並配給每位角色一句專屬的設計對白;這樣的安排讓人想到當年一億冊發行紀念!不過雖然海報帶有手繪的筆觸,卻有部份網友認為現代動畫感依舊太重,少了沒有當年的味道,你們認為呢?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0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1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2
難道這是會有第二集的意思嗎?

本次前導海報上另一個重要訊息則是「The First」,儘管這的確是井上老師第一部親自執導的劇場版,卻也不經讓粉絲期待這是否意味著之後將會有「The Second」,畢竟大家所期待的山王之戰有太多內容可以播出了。不過真相究竟如何就期待官方宣佈吧!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3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4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5
# 睽違 27 年回歸大銀幕的《灌籃高手》釋出前導海報,櫻木花道大喊「我是素人錯了嗎?」:五位主角的自白台詞,獨家翻譯給你聽! 76

櫻木花道:「我就是個素人,錯了嗎?」

流川楓:「我就是愛自幹,錯了嗎?」

三井壽:「我就是前中學MVP,錯了嗎?」

宮城良田:「我就是個問題兒童,錯了嗎?」

赤木剛憲:「我就是長得像猩猩,錯了嗎?」

Photo Via : Slam Dunk, Twitter, Instagram
2022.07.02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Music

# 那首因為《怪奇物語》走紅的經典其實不只是 Max 的救命神曲:單曲循環《Running Up That Hill》的你不能錯過這些戲劇!

by Coman 2022.07.01
written by Coman

英國女歌手 Kate Bush 1985 年的歌曲《Running Up That Hill》在 37 年後因為《怪奇物語》意外爆紅,不只破了告示牌名次的紀錄更登上英國金榜冠軍。如果你也開始單曲循環這首經典,今天我們除了簡單介紹了它的來歷,也整理了同樣以這首歌作為配樂的戲劇作品!

不只是好聽,更正中劇情核心 (內含劇透)

這首歌最初的歌名叫做《A Deal with God》。Kate Bush 曾經說過男人與女人之間的差異讓彼此無法互相理解,因此希望透過與「上帝交易」讓彼此互換角色。而《怪奇物語》除了相中歌曲的年代,也取了交易以及調換的概念,傳遞 Max 對於 Billy 的死的自責;「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和上帝做個交易,將我的生命與他互換」,完美將歌曲與劇情融合!

# 那首因為《怪奇物語》走紅的經典其實不只是 Max 的救命神曲:單曲循環《Running Up That Hill》的你不能錯過這些戲劇! 82
# 那首因為《怪奇物語》走紅的經典其實不只是 Max 的救命神曲:單曲循環《Running Up That Hill》的你不能錯過這些戲劇! 83
1/ 校園風暴 (The Chocolate War, 1988)

在 80 年代就將《Running Up That Hill》作為電影配樂,《校園風暴》改編自同名小說,講述一名學生對抗他所就讀的天主教學校的體制與腐敗;而「交換」的概念也同樣適用於這樣不平等的位階。有趣的是,英國雙人組合 Yazoo 的經典歌曲《In My Room》和《Ode to Boy》也在電影中出現,平衡了這部作品黑暗且消極的結局。

2/ 吸血鬼日記 (The Vampire Diaries, 2009)

以一場謀殺作為開端的《吸血鬼日記》在試播版第一集中便以《Running Up That Hill》作為配樂;不過為了營造出懸疑的氛圍並為了後續劇情做鋪陳,播放的是英國搖滾園隊 Palcebo 2003 年的 cover 版本。歌德搖滾式的曲風以及刻意放慢的速度相當符合劇情,本身的宗教寓意則與劇情某種程度上不謀而合。

3/ 豔放80 (Pose, 2018)

如果說最符合《Running Up That Hill》歌詞本身的含義,《豔放80》絕對是其中的代表。在華爾街工作且早已有家事的白人男性 Stan、跨性別的黑人性工作者 Angel,他們倆將這首歌作為「定情曲」模糊性別在歌曲本身中的概念,冥冥之中卻也透露著「就算交換了身份、再緊密的交流,有些事情也依舊無法感同身受」。

這是罪 (It’s A Sin, 2021)

以同性戀以及愛滋病作為劇情主軸的《這是罪》描述 80 年代人們對這種傳染病深深的誤會之下,主角面臨的困境。Years & Years 主唱 Olly Alexander 飾演的 Richie 在第五集接受療程時,親朋好友的無能為力暗示著,有些時候就算能夠互換位置也沒有幫助;能做的只有陪伴與關懷。而 Kate Bush 作為許多 LGBTQ 族群的偶像,導演認為這首歌勢必有出現的必要!

# 那首因為《怪奇物語》走紅的經典其實不只是 Max 的救命神曲:單曲循環《Running Up That Hill》的你不能錯過這些戲劇! 84

其實《Running Up That Hill》在許多影視作品中也都有曝光,今天則選擇四部我們認為相當符合歌詞意境的例子。你們還有在哪聽過這首經典,又覺得他跟哪一個作品最搭?

Photo Via: HBO, IMDb, Netflix, YouTube, Pinterst
2022.07.01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OPINION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by Coman 2022.06.30
written by Coman

只要提起日本時尚,多數人想到的人名絕對離不開川久保玲、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也是你我熟悉的「日本時裝三巨頭」。打破傳統思維,憑著各自對服裝的理解深深地影響時尚產業;也成為不少人愛上時裝的理由。但時間在走,今天我們和 24 Press Room 整理了「三本柱」的龐大族譜,想要快速了解他們的體系,看這篇就對了!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0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1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2

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3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4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從 Yohji Yamamoto 出來的設計師們,你有觀察到什麼特點嗎?

24 Press Room:

基本上像是 sulvam、UJOH 等等都依舊可以看見山本耀司飄逸雅痞的剪裁功力,不過多數都替山本耀司鍾愛的黑注入了自己的色彩,也算是也走出自己的風格。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比較讓人意外的應該是 mastermind JAPAN!雖然暗黑系的設計的確相當符合山本耀司,但後期專賣骷髏 logo 的潮牌,應該許多人無法劃上等號。

24 Press Room:

的確,但如果看過早年 mastermind JAPAN 對工藝的要求,卻能知道為什麼我們始終佩服本間正章對服裝的追求。當然,中後期的變化以及近況就值得再細細討論。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9
UJOH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00
ANEI

Rei Kawakubo (川久保玲):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01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02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不知道現在有多少人追 sacai 的聯名,卻根本不知道原來阿部千登勢其實也是當年最早從 Comme des Garçons 出來的 (笑)

24 Press Room:

更好玩的是當初是丈夫阿部潤一先出來成立 Kolor,結果阿部千登勢因為懷孕辭職,後來成立的 sacai 卻做得更大!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說到做得相當成功的,像是 Beautiful People 最近也都能在各個日系代購平台上看到!

24 Press Room:

這對我們來說就相當可惜,比起他的 logo 包袋,像是能夠上下顛倒穿的「Side-C」系列反而更能體現品牌以及川久保玲的精神吧!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就像 White Mountaineering 許多人也是為了搖粒絨去買了它們與 UNIQLO 的聯名,但說真的品質跟白山本家落差相當大。雖然價格也是拉 (笑)。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08
Beautiful People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09
Fumito Ganryu

Issey Miyake (三宅一生):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10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11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從三宅一生體系出來的品牌那麼多,但年輕人現在應該只知道和 UNIQLO 聯名的 Mame Kurogouchi 或是 CFCL 了吧!

24 Press Room:

像是小野塚秋良的 ZUCCA 和津森千里都淪為時代的眼淚了,現在要能看到都相當不簡單。不過津森千里今年有和 Niko & … 聯名就是了!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某種程度上,他們也商業化了吧。那三宅一生體系當中,你們有特別喜歡哪個品牌嗎?

24 Press Room:

相信跟我們一樣喜歡 fashion archive 的人都一定佩服津村耕佑的 FINAL HOME 吧!現在多少小眾機能品牌都以他為參考,可說是 Cyber Punk Fashion 的鼻祖!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6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95

L.DOPE:

近幾年要說機能,可能大家會比較熟悉 And Wander,質感女性則會選擇 Mame Kurogouchi!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17
Mame Kurogoucghi
# 24通信 010:日本時裝界永遠的三巨頭,旗下嫡系弟子懶人包一次搞懂! 118
CFCL

其實關於日本時裝三本柱的影響絕不是只有這些嫡系弟子,許多歐美時裝設計師也都表示自己深受這三位的影響。有機會再與你們介紹吧!

Photo Via: Vogue, GQ, Fashion Snap, Pinterest
2022.06.30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Art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by Coman 2022.06.29
written by Coman

歐巴馬 2019 的年度推薦書單上有一本名為《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由作者 Jenny Odell 撰寫,以文字批判資本主義如何破壞著生態與社會。不過在這本書出版之前,她早已利用「Google 地球」將這樣的概念透過藝術創作給具象化。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4
曼哈頓的所有戶外籃球場
Google 地球就是創作的素材!

將近 15 年前,Google 地球以及街景服務問世引起隱私等等議題的討論,也或許你曾經透過它來看自己暗戀的人的家;然而 Jenny Odell 則利用衛星拍攝的照片進行創造。將 97 座核能冷卻塔拼湊而成、將 125 座游泳池整齊排列,竟成了一幅藝術作品。「透過非人體的視角觀察人類建構出的文明與生活,原先壯闊的存在也顯得渺小又脆弱。」她說道。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5
97 座核能冷卻塔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6
125 座游泳池
最好的工程,最悲慘的環境?

在《Satellite Landscapes》(衛星地景) 這項創作,Jenny Odell 將衛星拍攝到的大型基礎建設周邊的一切抹去,只留下人為建築的本體。「這些建設向世界展示了最偉大的技術,卻有著同樣程度地哀傷」;這些建設體現了一個時代、帶來了便利,卻也對環境造成了破壞。這些一體兩面,都真真切切地暴露在 Google 地球上。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7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8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29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30
和一般的攝影比起來,至少衛星不會說謊?

在與《DAZED》的訪談中,她談到自身獨特的創作模式:「有別於傳統的攝影有著明確的主觀認知及拍攝對象,這些衛星照片只為了提供資訊存在;它真實,直接、並且沒有欺瞞地呈現人們的所作所為」;對 Jenny Odell 來說,這些建設就像石牆上的象形文字,記錄著人類文明的軌跡,同時也破壞了石頭;而這塊石頭就是地球。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31
39座垃圾掩埋場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32
77座廢水池及鹽田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33
144座空無一人的停車場
# 你看到的這些藝術創作全都來自 Google 地球:藝術家 Jenny Odell 證明只要有心,生活處處是藝術與悲劇! 134
681個天文觀測艙

這些作品多數是 2010 年初期的創作,可以感受到對於這些建設 Jenny Odell 抱持著懷疑的立場。當她在 2019 年撰寫了《如何無所事事:一種對注意力經濟的抵抗》也才發現這些作品算是她反抗體制的開端,也體現了事物一體兩面。

Photo Via: Jenny Odell, YouTube
2022.06.29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ThreadsBluesky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Facebook

Facebook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Copyright © 2025 L.DOPE Web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機由 WantEasy 維護提供.

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