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書店一邊品酒,一邊閱讀是什麼感覺?亞伯樂「品懂伯樂」二部曲「閱懂得 閱值得」讀飲空間在松菸誠品生活帶來獨特體驗!
在上週 @aberlour 的空間之旅,我們與知性演員/作家石知田見面,聊到了日常、誠品、威士忌以及讀物書單。習慣寫日記、散文的他重溫過往,以自己的閱讀經驗表示「從金庸、十五少年漂流記到簡愛等等,都是國小時在誠品這個環境慢慢認識進而喜愛的。」對他來說,誠品是一個「乘載回憶也創造幸福的魔幻空間。」那些溫度、想珍惜的生活時光,都在書本裡的字裡行間一一回味。
在誠品生活松菸三樓的書店場域,徜徉於亞伯樂的沉浸式空間,探索日常裡從閱讀延伸到威士忌的「懂」。空間內的雙桶展示牆靜靜矗立,近80批次的A’bunadh雪莉桶原酒陳列於此,隨著創始鐵標的第0批次,每一批次的手寫號碼、紙質封籤,手工裝瓶所蘊含的匠人工藝,就像翻閱著威士忌與時光對話的篇章。三個主題書單「雙桶奧秘、金獎解密、珍稀小批次」也道出亞伯樂的雙桶熟成工藝、小批次慢作精神,以及屢獲金獎的醇厚背後的匠心。
挑一本好書,啜飲一口亞伯樂A’bunadh雪莉桶原酒,柑橘果香、黑櫻桃與苦甜黑巧克力緩緩交疊,飽滿而溫醇。歲末不妨來趟誠品生活松菸,用一杯亞伯樂的好酒時光,感受酒香交織書香的不期而遇!
【亞伯樂「閱懂得 閱值得」讀飲空間】
地點:誠品生活松菸三樓
日期:即日起 — 2025年1月12日
現場加入官方 Line 好友,可兌換亞伯樂 12 年試飲一杯
拍照打卡可獲得「亞伯樂燙金紅包袋」客製體驗
購買亞伯樂系列酒款可獲得精品帆布袋或書燈
#亞伯樂單一麥芽威士忌 #品懂伯樂 #雙桶熟成 #越懂得越值得 #閱懂得閱值得 #aberlour #誠品書店 #藝術 #威士忌 #酒 #誠品 #松菸 #石知田 #LDOPE_VIDEO #LDOPE
香奈兒這個月初公開了全新的 N°5 形象影片,不過影片的底下除了讚嘆形象大使瑪格·羅比的美貌,更有許多網友表示「看不懂」、「結局到底是什麼意思?」、甚至說它「沒劇情」。究竟這一支集結了知名導演、瑪格·羅比、Jacob Elordi、以及經典 N°5 香水的形象影片想傳達什麼,如果你也看不懂,不妨看看這一篇文章吧。
今年最精彩卻評價兩極的形象影片?
香奈兒最新的 N°5 形象影片找來《以你的名字呼喚我》的導演 Luca Guadagnino 指導、搭配 Daft Punk 的經典歌曲《Verdis Quo》、以及瑪格·羅比和 Jacob Elordi,堪稱今年最精彩的形象影片。然而明明兩位主角最後錯過了彼此,我們卻在瑪格·羅比的臉上看見從容的笑容,接著躍入大海和金黃的 N°5 並融合其中。儘管形象影片唯美詩意,依舊有許多人表示「看完之後不知道到底想表達什麼?」


歷年的 N°5 形象影片彷彿女性近代史
如果你沒有看懂,或許可以先看看 20 年前由妮可·基嫚主演、《大亨小傳》導演 Baz Luhrmann 指導的 N°5 形象影片。講述一位想遠離鎂光燈的明星 (妮可·基嫚) 遇上了一位陌生男子 (Rodrigo Santoro) 並和他紐約的公寓內共譜了一段戀曲。看似短暫主導了嚮往的生活,最後他卻不得不回歸現實和鎂光燈;雖然造就了至今依舊經典的回眸,卻也傳遞出兩人心中留下的遺憾。


從香水的形象影片,嗅出女性的力量
10 年之後,香奈兒則再次合作 Baz Luhrmann 並找來超模 Gisele Bündchen 詮釋新一代的 N°5 女性。這一次,他穿梭於職場、家庭、休閒,象徵女性有更多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價值;最後他也終於能夠跟隨心之所向,拋下工作、投身愛情 —— 不論妮可·基嫚或 Gisele 的 N°5 形象影片都展現了女性的不同面貌與力量,不過卻都能感受到他們的遺憾或是富足似乎都和另一個男人的感情有關。

「香水充滿自由的意志。他讓你展現自己想要在世界面前呈現的樣貌,而擁有這樣的選擇是種無比自由的感受。」
—— Margot Robbie

瑪格·羅比最後的笑容是什麼意思?
而最新的 N°5 形象影片有別過去的劇情,瑪格·羅比自始至終都沒有和 Jacob Elordi 飾演的男主角相遇,甚至當最後發現倆人彼此錯過時,他也只是露出了釋然的笑容;因為他知道女性不一定要投入男性的懷抱、不需要所謂「女強人」的標籤來肯定自己、也不用母親或女明星的身份來表現自我價值 —— 且遺憾都是可以輕易被放下的。所以,你看懂瑪格·羅比的微笑了嗎?那是從容、獨立、自由,享受當下、且不用外界認可的自信與美麗。


瑪格·羅比為什麼是最適合 N°5 的人?
早在這一次的 N°5 形象影片和去年橫掃全球的《芭比》之前,瑪格·羅比早已用自己的力量深掘女性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他所成立的電影製作公司 LuckyChap 就曾經推出過《老娘叫譚雅》、《花漾女子》、以及去年的《Saltburn》等等。這些故事不僅有著堅韌且有故事的女性主角,多數更是由女性導演領導著幕後團隊來譜出和香奈兒 N°5 形象影片一樣動人的女性歷程。




其實香奈兒的 N°5 形象影片向來都能映照出對應年代的女性形象。不論是愛情與麵包這個千古難題、在不同的領域找到力量與聲音並且勇於追愛、亦或是這一次沒有標籤、無需承受遺憾的從容,都提醒著我們回歸自我的重要。跳入一片金黃的瑪格·羅比是如此,而看懂了影片的你也能夠是如此。下一個十年香奈兒肯定會推出更與時俱進的作品,但那也無需感到壓力,因為「你,就是最好的那個你。」

Photo Via : CHANEL, IMDb
日本漫畫家藤本樹2021年推出的漫畫《驀然回首》是許多粉絲心目中的神作,今年登上大銀幕,請到有「天才動畫師」之稱的押山清高執導,押山利用自己擅長的動畫技巧,並以超精簡8人動畫師體制完成電影《驀然回首》,在日本熱映五個月票房衝破20億日圓,台灣也寫下新台幣5,700萬的傲人成績。第37屆東京國際影展(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日前特別選映《驀然回首》,導演押山清高也接受L.DOPE的獨家專訪,分享製作電影的細節和巧思。

漫畫迷心目中的神作《驀然回首》,上架24小時瀏覽量衝破250萬。
漫畫家藤本樹的代表作《鏈鋸人》從2019年開始在週刊《少年JUMP》連載,隔年榮獲第66屆小學館漫畫講少年部門獎肯定,2021年起更連續三年奪下美國漫畫獎「哈維獎」的BestManga殊榮。隨著2022年推出動畫,作品人氣更上一層樓,單行本累積銷量截至去年8月突破2,600萬冊。

藤本在《鏈鋸人》的連載期間推出《驀然回首》,三年前首度於《少年JUMP+》網站亮相。24小時瀏覽次數便衝破250萬。僅143頁的故事的《驀然回首》打動無數人的心,故事描繪小學四年級的藤野從小就熱愛畫漫畫,每週都會在校刊上連載四格漫畫,繪畫實力獲無數人讚賞。某天老師告知一名拒絕上學的同學京本也想嘗試作畫,請藤野讓出一個版位,藤野原先並不看好京本的實力,直到京本的漫畫登上校刊的那天,讓藤野大受打擊。

人稱「天才動畫師」押山清高,連鬼才動畫導演湯淺政明也欽點合作。
《驀然回首》電影版由「天才動畫師」擔任導演,更身兼編劇和角色設計。來自日本福島縣的押山清高作畫功力在業界夙負盛名,曾參與《福音戰士新劇場版:破》、《借物少女艾莉緹》、《風起》等動畫片製作,2017年與永野優希設立製作公司STUDIO DURIAN自立門戶。2018年在鬼才動畫導演湯淺政明邀約下擔任動畫《惡魔人 Crybaby》惡魔設定、惡魔角色作畫監督,他同時也負責《鏈鋸人》惡魔設定。押山曾推出個人著作《作畫修正教室 神技作畫系列》、《押山式作畫術 神技作畫系列》分享自己擅長的動畫技巧、創作理念。

靜態故事怎麼「動」?繪畫人生喚共鳴點頭製作電影版。
押山在接下《驀然回首》電影化邀約前就曾讀過原著漫畫,他說:「主要因為我有負責動畫《鏈鋸人》的惡魔設計,本來是只有看《鏈鋸人》,但得知藤本老師推出新作,我認為身為創作者應該是非看不可的吧,《驀然回首》一上市就看了。」押山認為動畫師就是要讓角色「動起來」,但《驀然回首》的故事較靜態,聚焦藤野與京本畫畫的模樣,場景也以室內為主,要製作成電影是一大挑戰。

「我自己和藤本老師及故事中的角色有個共通點,就是畫畫是我們的的人生,這點因為我自己和兩位主角都有重疊之處,撇除動畫中的必須要動的部分,其實我覺得自己擅長的動畫技巧式很適合製作《驀然回首》的,像是保留原本漫畫中的線條感這種較直接的表現手法,是在《驀然回首》前我就很長使用的作畫方式,我想到或許我可以運用在電影中,才覺得可以試試看。」
針對動畫版的《驀然回首》,原著的藤本老師並未提出認為需求,但押山笑說,出版社集英社有提出一些反饋,如「為什麼不讓她坐在平衡球上啊」、「怎麼調動了台詞」等,他自招有些誤會來自他打錯字,但出自他個人想法的設定或修改,他向集英社要求「希望能尊重我的意見」,讓他在創作上有更多的主導權。

集結菁英「原動畫」團隊,拋下普遍動畫風格保留手繪筆觸。
長度僅58分鐘的《驀然回首》製作採精簡人力配置,主要動畫團隊包含押山只有8人。

「一般來說要做出一個60分鐘的動畫電影,團隊有個30人也不為過,若是電視動畫還會有播出時間的壓力,甚至會用到50人以上的團隊來畫動畫,《驀然回首》僅使用8人在商業動畫之中算是非常少見的安排。」
看過電影的人或許會發現片尾名單中的8人被稱作是「原動畫」團隊,既不是「原畫」也不是「動畫」,這樣的稱呼對許多人來說較為陌生。團隊中的資深動畫師井上俊之曾與宮崎駿、今敏、細田守等動畫大師合作,他曾在活動上作出說明《驀然回首》的作畫方式與已故動畫導演高畑勳作品《輝耀姬物語》相同。「一般我們說的原畫是將大略將動作重點畫出來,再利用動畫來補足其間隙。原畫師所繪製的線條通常會比較粗糙,到動畫師手上時,動畫師就會把這些線條處理得更加俐落,通常大家在動畫中不會看到原畫師所繪製的線條,但《驀然回首》是將直接使用原畫師的畫,保留原本的線條來作上色。」

只有最強動畫師的8人體制,精準繪圖與精簡人力提升效率。
押山過去參與的動畫製作不少都是大型團隊,這回《驀然回首》使用精簡的8人體制,他坦言「很辛苦」,身兼多職的他得自己畫分鏡、原畫,更曝還有許多沒寫在名單上的工作得完成,不過他認為這樣的配置優點更多。「首先可以減少資源的浪費,人數再多若無法每位動畫師都完全地理解作品並且畫出我們所需要的素材,在確認的環節還是會卡住,當然如果每一個人都非常優秀會是很理想狀況。這次我只邀請最優秀的動畫師加入我們,他們的實力都足以順利通過我的最終確認,因人數精簡且都是精英,素材產出速度與人數多的團隊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此外,因人員少,無論是開會溝通,或是在收回素材時,都較人數多的團隊來得有效率。押山更透露他的公司夥伴永野優希這次獨自包辦創意面以外的工作,主要也是因為動畫團隊人員數較少,動畫製作的統籌上容易許多,永野才得以靠一人力量來處理其他的業務。

田野間手舞足蹈的藤野,靈感來自經典電影影《萬花嬉春》。
將漫畫神作改編成電影,如何保留讀者看完漫畫的感受,且動畫作出差異性,是押山在製作《驀然回首》相當苦惱的地方。首先是關鍵的四格漫畫,押山解釋:「片中有非常多的四格漫畫來說,整體結構上來說,若無法讓觀眾在銀幕上看懂四格漫畫,會很難進入後面的故事,要如何達到這樣的效果,卻又不能破壞電影的節奏且不要過於繁瑣,這都讓我花非常多時間去思考。」
故事中曾以為自己是漫畫天才的藤野,在看到京本的四格漫畫後大受打擊,信心全失,直到畢業那天得知京本是自己的鐵粉後,回家路上的她心情豁然開朗,甚至開心到手舞足蹈。這段心情的轉折在漫畫中以跨頁的方式呈現,押山指出:「我覺得這個畫面很像老電影《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主角雖身在大雨中,但情緒非常興奮且激動,他與整個場景有種衝突感,但這樣的衝突感反而很打動人心,我希望能夠把這樣的感受帶入《驀然回首》之中,所以也加入了音樂,想讓這場戲有種澎湃感。」
押山試圖重現漫畫中的感覺,並加入一些不同的元素。「漫畫中以跨頁呈現藤野有點奇怪的動作,但反而更能表現出她內心的激動與喜悅。我認為電影必須用稍微不同的方式來呈現藤野的心情,我就想著如果我是藤野,我在當下會是什麼樣的狀態呢?在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田野路上,心情很激動的時候應該會開始亂摸伸手即可碰到的東西,或著踩水跳躍等等,硬是去找一些可以發洩情感的對象。電影《萬花嬉春》的主角也是,試著繞電線桿、轉圈圈、彈水珠等,甚至是開心到跑步,這樣的呈現方式可能其他動畫師比較少嘗試,但我覺得正因為如此,製作《驀然回首》才更有意義。」

各種不同的「背影」藏著魔鬼細節,重刷才能看到的巧思
如同押山前面提到的,《驀然回首》的漫畫相對靜態,主角坐在書桌前作畫的背影,佔據了故事的絕大比例。但製作動畫片,單純的只是給觀眾看背影,恐讓人失去耐心,押山透露:「我就像藤野一樣,一動也不動地在書桌前畫了一堆藤野的背影,畫到覺得好膩。其實在設計分鏡時,我們就知道背影會是需要好好處理的細節,所以有刻意意識要如何在每個背影中做出差異性。」電影中一幕幕的背影,看似相同,卻是每一幕都藏著不同的魔鬼細節,值得觀眾一刷再刷,品味其中的巧思。押山分享當初構思的每個細節:「像是房間裡放置的小東西、牆上的海報、參考書的多寡,或是窗外的時間點、季節風景的呈現、可看到的小動物等等,我們思考了非常多的變化。舉例來說,如果前面有放著棉被,就可以讓觀眾意識到今天京本應該有來住她家,或是從放在桌上的道具,可以看到說漫畫畫到什麼階段了。」

「雖然說背影看起來差不多,但畫一樣的就太無趣了,所以這部分也想了很多變化。我甚至去打聽了原著的藤本老師平常畫畫的習慣,或是坐姿等等,把這些資訊也融入動畫中。」

《驀然回首》台灣熱賣5700萬,導演許願來台旅行!
《驀然回首》不僅在日本靠著好口碑衝出票房佳績,隨著在海外各地上映,導演押山與配音的河合優實、吉田美月喜都在東京影展上透露深深感受到了《驀然回首》的超人氣。電影在台8月上映後寫下新台幣5,700萬元的傲人成績,押山聽到台灣觀眾多刷找細節開心不已,也希望能有機會訪台,親自感受台灣觀眾對這部作品的喜愛。


「電影上映到至今,我仍忙著受訪,或著是確認週邊商品、宣傳素材,至今還沒有時間去海外旅行。但我真的很想去一趟台灣,雖然到了那邊可能也無法感受到大家都有看《驀然回首》啦,但我覺得台灣是一個很有魅力的地方,得快點找時間去拜訪一下!」
Editor : Yvonne Wang
Photo Via : Yvonne Wang、2024TIFF、采昌國際多媒體
相信不少時裝迷都對於這件由 Maison Margiela 推出的 V 領 T 恤有印象,早在 Martin Margiela 時代就一直都是品牌旗下的標誌性單品,可是大部份人都不知道的事,最初這件王菲都愛的 T-Shirt 之所以會出現,就正正是為了對抗愛滋病這個曾經讓人聞風喪膽的病毒?

這件 T-shirt 是什麼來頭?
Martin Margiela 在 90 年代初眼見當時愛滋病在世界各地毀滅性傳染,於是便決意在 1994 年秋冬推出了這件「Fight AIDS Tee」,並會把當中所有利潤都捐給法國公益組織 AIDES,而自 94 年秋冬初首次亮相以來,這件「Fight AIDS Tee」成為品牌的每季的定番款式,並以多種不同顏色和語言示人, 而「Fight AIDS Tee」 T-shirt 更曾經推出日文和中文版本。


T-shirt 上的文字在說什麼?
T-shirt 上難以辨認的文字指:「There is more to be done to fight AIDS than to wear this T-shirt but it’s a good start.」意即:「除了穿這件 T-shirt,我們還可以採取更多的行動來對抗愛滋病,但穿上它會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值得留意的是,當中大部分文字都刻意打印在衣服的內側,目的是路人看到衣服後,引發對其內容和意義的疑惑,藉此來引起人們對於愛滋病的關注。

「當時沒有高效率或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當這個受人尊敬的品牌廷身而出成為第一個支持基金會的時裝品牌時,對於 AIDES 及其事業來說都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 AIDES

「Fight AIDS Tee」逐漸成為了時裝人的「內衣」?
誰會想到一件為了公益而生的 T-shirt ,會漸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曾經在 I.T 工作二十多年的香港 Archive 收藏家 Wallace 表示自己當時每年都會購入一、兩件「Fight AIDS Tee」,因此最後家中累積了近 20 件不同顏色的「Fight AIDS Tee」。Wallace 表示這件 T-shirt 就彷彿成為了當時裝人的「內衣」,在不同大大小小的時裝場合,幾乎都會看見有人穿著這件「Fight AIDS Tee」在大衣外套裡面,可見當時它的受歡迎程度有多高!



「Fight AIDS Tee」對於當時的時裝人而言最吸引的是什麼?
在 Martin Margiela 推出過這麼多件 T-shirt 中,為何只有「Fight AIDS Tee」能成為最具代表性的 T-shirt ? Wallace 表示當時 Margiela 是當時首個挺身而出,以品牌設計引起人們關注愛滋病的品牌,而且他更刻意把字句訊息印在不易看見的領口位(而不是最顯而易見的胸口),這種態度和設計手法正正是最能吸引當時一眾時裝人的原因!

這件「Fight AIDS Tee」,還代表一眾時裝人的美好回憶!
到了近年,「Fight AIDS Tee」已經不再是品牌每季的定番 T-shirt 款式了,只是不時地復刻推出。Wallace 表示這件「Fight AIDS Tee」正正就印證了 Martin Margiela 本尊還在品牌時的輝煌時期.因此在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已易名為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後,每次他看到這件「Fight AIDS Tee」時,像他這輩的時裝人都不時會回想起 Maison Martin Margiela 和那段時期的一些美好回憶。


Editor / Stephen Cheng
Photo Via : VOGUE, ELLE, Etsy, Maison Margiela, Pinterest, Wallace
在這個講求美感的年代,不用說建築、空間、衣服,大家連信用卡上的平面設計都很要求。而在日本就有一個名為「GOOD DESIGN AWARD」的設計獎,這個連無印良品、Sony、和 Apple 都參與的美學設計。隨著今年的獲獎名單揭曉,就一起來認識這個獎項吧!

好的設計,是人們生活的動力!
1957 年開始的 GOOD DESIGN AWARD 是世界最古老的設計獎之一,且範圍觸及不同領域,從平面和視覺設計、3C、家電,大至建築,無一不想獲得那代表性的「G Mark」。而最知名的獲獎作品就包含 Apple 的 iPod 和早年的 iPhone、無印良品的「MUJI HOUSE」、或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的多個作品都曾經獲得肯定。而評選標準除了基本的美觀和實用性,更包含創新的價值、永續性、和對社會的貢獻!

或許是全世界最美的金融品牌?
不過今年獲得「優良設計獎」的就有一個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得主,那就是來自台灣的金融品牌國泰世華CUBE。擺脫多數人認為金融業美學趨於傳統、網銀介面複雜花俏的刻板印象,國泰不僅大膽地放下深植人心的綠黃配色,更靠著「留白美學」的 UI/UX 成功打進視覺當道的年代。不論是 CUBE App、信用卡的卡面、充滿溫度的插畫、到各處宣傳文宣、無一不提醒著人們「好的設計就是盡量減少設計。」這句德國工業設計大師 Dieter Rams 說過的名言。


設計上的巧思,你發現了嗎?
相信國泰集團經典的「大樹LOGO」大家並不陌生,因此在兩年前他們推出 CUBE 這個數位金融品牌時,他們以此為發想並以「樹葉」為主視覺,達到連貫。純白的畫面僅以極小部分的綠色點綴、方體變化的標準字所形成的設計感、大量的留白,設計團隊就和我們提到他們想「用最少的顏色、極簡的外型,展現複雜且抽象的金融服務,並感受品牌的極簡、快速、與調性。」


兩週年,不只好看還很好吃!
隨著 CUBE 兩週年的到來,這一次他們就和許多人心中的經典「紅葉蛋糕」聯名推出限定的 CUBE 芝麻鮮奶油巧克力蛋糕。提到紅葉蛋糕,沒有繁雜的裝飾,人們也是著迷其簡單、純粹、經典的口味以及那不甜膩的鮮奶油 —— 而 CUBE 又何嘗不是如此?這一次的合作從包裝的留白到蛋糕體的少許芝麻奶油點綴的質感,如果你也是 CUBE 的卡友且是 10-12 月的壽星,宅配蛋糕更有 10% 回饋,讓你不論身在台灣何處都能享受到這個質感魅力。

謹慎理財 信用無價 | 信用卡暨預借現金之各級別循環信用年利率為6.75%~15%(依國泰世華銀行信用評分制度定期評估,循環利率之基準日為104年9月1日)。預借現金手續費:預借現金金額乘以3%加上新臺幣150元或美元5元,其他相關費用係依國泰世華銀行網站公告。
Photo Via : Good Design Award, CUBE
早前在 AVAVAV 於米蘭時裝週期舉行的 SS2025,品牌不但選址於米蘭體育場 Forza e Corragio 的跑道發佈大秀,更在兩位模特兒們的皮膚上「畫」上一件 Adidas 外套,令 AVAVAV 一如既往地帶來無數的注目。而大家可能沒有察覺到,其中一位「畫」上 Adidas 外套的模特兒其實就是來自台灣的祁麟 Chi Lin,到底他在這場時裝秀中經歷了什麼?今天我們 L.DOPE 就邀請了祁麟跟我們對談,讓他以模特兒的角度跟各位分享時裝秀背後的大小事。


Chi Lin 你好 ! 首先你可以先跟我們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
Chi Lin :
大家好,我是祁麟 Chi Lin ,你們也可以叫我 Cone,我的興趣是做音樂和花藝,因此除了模特兒的身分外,我也曾經擔任編曲、花藝師、協辦演唱會和樂手的工作!


我們在你的 Threads 上看到你寫著「去歐洲玩三個月,意外走到時裝週。」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到底當初 AVAVAV 是怎麼找上你的嗎?
Chi Lin :
其實之前我就已經跟 AVAVAV 合作過了!而這次 SS2025 上演前, AVAVAV 團隊來函問我在不在米蘭,如果在的話,有沒有興趣為他們本季的時裝秀擔任模特兒?剛好我在歐洲玩,於是線上開了一次會討論後,就加入了這次時裝秀。




你這次為 AVAVAV 走 SS2025,穿的是一件相當引人注目的「噴漆外套」,當你知道自己要穿著這件「衣服」時,心裡有什麼感覺?
Chi Lin :
其實當我第一眼看到這件衣服時就覺得『很 Cool,感覺要運動了!』因為我在米蘭不是經常運動,所以很想珍惜這次運動的機會。其實一開始我看到試裝的照片是連下半身也沒有,只有貼身內褲,而且不是半身黑色。而在走這場時裝秀前,我並沒有想過會有那麼大的迴響,其實我不是會很想用社群媒體的人,但時裝秀後我意外地引起了巨大的關注!



另外,你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為 AVAVAV 走秀背後,一些不為人知的有趣事情嗎?
Chi Lin :
AVAVAV 整場秀的每一件事情都很有趣,團隊人也很好。而我覺得有趣、和不為人知的地方就是品牌有很多包包和一些衣服的概念都是由我前女友 @yiwennnn_x 設計的,她以前是 AVAVAV 的設計師助理,因此大秀正式登場時特別有意義的感覺!




你曾經為多個不同的時裝品牌走時裝秀,那你覺得 AVAVAV 在設計和概念上跟其他時裝品牌相比有著什麼不同的地方?
Chi Lin :
坦白說,我不懂設計衣服,但如果是概念的話我認為就是比很多品牌有更多的行為藝術和創意及造成的流量和話題性,而每次網友攻擊的言論,都剛好是設計師想要對這個社會所表達的議題,只是不在這場秀裡的人會不知道設計師到底在搞什麼,也根本不知道我們有很多事情都是早就安排好的。



Chi Lin :
像是上一季 AVAVAV 丟垃圾和這次跑步的方式,每一個細節都是事前精心思考過的,並不亂製造出來的,而我們模特兒和品牌的設計師團隊也相當樂在其中!


以你的模特兒經驗來看,你覺得在台灣和國外當模特兒,兩地之間的生態上有著什麼差異?
Chi Lin :
在國外的模特兒競爭非常激烈,試鏡可能都要排幾百人,但相對很公平,靠自己的實力和樣子說話,我自己的態度是「沒有上就是自己不夠好或不適合」不會怪東怪西怪公司。我曾經在台灣就有聽過模特兒問經紀公司「你能為我做什麼?你對我有什麼規劃?」而台灣模特兒會要求經紀公司為他們提供很多的資源,不會檢討自己不夠好,而只是責怪公司不夠好。
在國外的模特來自全世界,除非是大咖模特,不然一般模想加入公司都可能有困難,或是加入公司也面不上工作,又怎麼可能還會向公司提出天真的要求,如果要公司為你做什麼那很簡單:付錢。



最後,作為少數能登上國際時裝舞台的台灣模特兒,你有什麼鼓勵的說話想跟大眾話廣大 L.DOPE 讀者們說的?
Chi Lin :
其實在台灣真的有很多優秀的藝術家、設計師、模特兒等等。在台灣、亞洲或許你一直沒有機會,我會建議大家,如果允許可以去世界各地試試,體驗各種不同的文化和包容,一定會找到一個懂得欣賞你本人的地方!


Photo Via : AVAVAV, Chi Lin (conexcone)
隨着韓流席捲全世界,一眾韓國時裝品牌在國際時裝界間的影響力也日益俱增。近年在國際時裝舞台間大鳴大放的韓國品牌不僅僅是前輩 Juun.J 和 Wooyoungmi,而且更有近年在年輕人間大受歡迎的 ADER ERROR、Post Archive Faction (PAF)、Andersson bell、Hyein Seo,以及我們本文的主角——被譽為韓國最「狂」的品牌 Thug Club。

我們先認識一下 Thug Club
Thug Club 這個品牌是由 Thug Min 和 Kwon Jiyool 這對搭檔於2018年所創立,他們兩人深深所受機車和嘻哈文化所影響,並融合中世紀風格,從而設計出一系列視覺上具顛覆性的服飾單品,重新詮釋「Luxury Streetwear」的模樣,深深影響著新一代的年輕人。

他們被譽為是「韓國 Chrome Hearts」?
正正是因為 Thug Club 品牌設計植根於中世紀美學,因此品牌最明顯的特徵就一定是服飾上亮眼而帶點哥德色彩的「TC」星月Logo 以及銀飾細節,再加上拼接和破壞等處理後,令他們手下的服飾單品有着奢華精緻的外觀氛圍,致使 Thug Club 具優雅神秘基因的同時,亦散發着一份狂妄不羈約叛逆感,打破「Streetwear」的既定模樣。鮮明出眾而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概念和外觀,令 Thug Club 成立僅僅幾年就已經在世界各地也大受年輕新世代們的歡迎。


作為選買店買手的你們,覺得 Thug Club 這個品牌的獨特之處在哪裏?
@pinkyhongkei ( 澳門選賣店 The Big Apple 聯合創始人及買手 ):
我認為令我覺得 Thug Club 特別的,大概是品牌不隨波逐流的精神吧。Thug Club 圍繞著主理人Min 熱愛的機車文化與嘻哈音樂,結合神秘的宗教元素,在現時潮流品牌之間的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市場,我認為Thug Club 忠於自我、不迎合市場的成功,能夠給予現時的年輕品牌一定的強心針。

@t.chao1993 ( 台灣選賣店 TOBIRA STORE 創始人)
THUG CLUB 所塑造的由中世紀盔甲般的輪廓與結構以及反烏托邦的破敗美學是最初吸引我們注目的特點。而後我們觀察了這個品牌數個季度,在我們終於在巴黎和 Min 和 Kwon 見面後,我們明白 THUG CLUB 之所以廣受地下文化愛好者的喜歡是因為忠於自我的態度,他們是如此自在地在滿是高端時裝品牌的環境裡興奮的聊著他們熱愛的 Techno、饒舌音樂與機車文化。我們相信這樣的創作者能夠作為地下文化愛好者們的紐帶,將這個群體凝聚在一起。




你們又覺得 Thug Club 手下的設計為什麼能如此受到新生代客人們的歡迎?
@pinkyhongkei ( 澳門選賣店 The Big Apple 聯合創始人及買手 ):
我認為主要有兩大原因吧,第一是Thug Club 的風格很大程度上貼合了現時Opium、Dirty Fit 等流行元素,因此很容易便在年輕的新生代之間迅速蔓延起來;第二是Thug Club 的經營模式可說是脫離了傳統的品牌,相比起精緻的型錄,品牌主要由Min 本人出發通過社交媒體輸出Thug Club 的精神、氛圍,這樣便進一步打入年輕人的世界,自然地產生一個屬於Thug Club 的社群。
只要你認可TC 代表的生活方式,便可以一起分享的穿搭與想法,即使有Beef 也沒關係,我覺得以這種模式與品牌粉絲(尤其是年輕人)的溝通非常棒。

@t.chao1993 ( 台灣選賣店 TOBIRA STORE 創始人):
我們相信 THUG CLUB 受到 Gen Z 顧客們喜愛的原因與我們相仿,THUG CLUB 作為數種不同的次文化間的共同語言,在地下文化的群體內受到矚目與喜愛也許是可以預見的。但我們在 POP-UP 中受到的正向反饋仍然讓我們十分感激。


Thug Club 的狂妄都是虛有其表?
有買過 Chrome Hearts 的就會知道,Chrom Hearts 非常注重旗下品牌產品的用料和工藝。Chrome Hearts 由銀器、皮革、衣服至家俱,都是找來最頂尖的專家配合優質的材料和工序來定制而成,因此才衍生出 Chrom Hearts 用料和工藝近乎完美的產品。反觀,被人們稱之為「韓國 Chrome Hearts」的 Thug Club,雖然它外表散發着好比 Chrome Hearts 的叛逆和奢華感,但在「爆款」的設計外表背後,服飾單品的用料卻比 Chrome Hearts 的差遠了,不但用料粗糙,而且很多皮革部份都是以 PU 皮革來取替,質感可謂天壤之別。


想知道對於服裝用料較着重的你們,對於Thug Club 這個品牌有着什麼看法?
時尚編輯 Stephen:
初次看到 Thug Club 的時候,就覺得他們的存在很特別,暗黑前衞而不失街頭感的設計上無疑很容易讓人深深着迷,但可惜的是,品牌顯然着重「設計」多於服飾的用料和質量。

選品店匿名買手:
我們認為 Thug Club 是設計導向為先的品牌,但當中 Thug Club 的設計理念和方向是大眾現時非常喜歡的風格,例如 Hip Hop/ Crunch 都是當下流行的風格,因此令他們深受年輕新世代的認同。



雖然你們看起來不認同 Thug Club ,可是從市場角度來看,你們認為為什麼新生代又會如此喜歡 Thug Club 呢?
時尚編輯 Stephen:
不少人都說 Thug Club 的外觀設計有點像 Balenciaga,但其實我認為他們身上亦感受到 Nigo手下全盛時期 Bape 的「狂」。正因如此,Thug Club 手下的服飾能完美地將高級時裝的華麗感融合於 Streetwear 的街頭感,而這也正正是年輕新世代所嚮往的事物!


Thug Club 的成功之處,在於能夠滿足新世代對於視覺的追求!
Thug Club 每一件服飾單品,都非常強調服飾的個人風格和視覺上的突破,因而令品牌能夠設計出像是「Suck My Dick」內褲、TC皮革拼接牛仔褲和 Dragon Boots 等讓人一見難忘的「爆款」時裝單品。另外,當你打開 Thug Club 的 Instagram ,你就會發現他們的 IG 帳號幾乎每一個貼文都有着強烈突出的視覺效果,更甚的是某些貼文照片更帶點幽默感,有助塑造品牌形象之餘,亦拉近了與人們之間的距離,令他們在短時間內成功崛起。


你們又怎樣看 Thug Club 被部份人批評用料粗糙這個問題?
@pinkyhongkei ( 澳門選賣店 The Big Apple 聯合創始人及買手 ):
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吧,尤其是像 TC 這種偏重主理人個人風格的品牌。畢竟品牌還很年輕,着眼的部份還是在「怎麼在設計上面呈現品牌的風格」。我相信不止是韓國品牌,這個也是很多街頭品牌正在經歷的階段。Thug Club 的單品或許現在在很多消費者眼中是個「酷東西」,但要怎麼再向上昇華,質感的提升的確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時尚編輯 Stephen:
我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之前在網絡上看到 Thug Club 的「Dragon Messenger」斜背包其實滿感興趣的!可是當我看到實物時,才發現皮革的部份是只是用到 PU 皮革,而且袋子的尼龍部和銀扣部份質感也相當粗糙,所以最後我沒有入手這個斜背包。就這樣來看,我覺得品牌是有燃起人們購買慾的單品設計,但同時若他們想在未來繼續成長的話,用料和品質是他們務必改進的因素。



就你們多年的買手經驗來看,你們估計五年後的Thug Club 依然會繼續活躍於時裝界嗎?
@pinkyhongkei ( 澳門選賣店 The Big Apple 聯合創始人及買手 ):
這取決於品牌是否能維持現在的初心,如果能在維持自我的風格之下再不斷產出令時尚界驚喜的創作,相信 Thug Club 在未來仍然可以是獨特的存在,畢竟有誰不喜歡年輕時大家都曾有過的「叛逆」精神呢!

@t.chao1993 ( 台灣選賣店 TOBIRA STORE 創始人):
我們相信 THUG CLUB 的獨特美學和與地下文化的深厚連結,讓它持續受到時尚愛好者的關注。只要 THUG CLUB 能夠保持忠於自我的核心特質,我們預期它以及其他韓國街頭品牌將在未來繼續傳遞其強烈的文化內核。甚至有可能像東京裏原宿文化一樣,形成一個具有驚人凝聚力的次文化現象,持續影響時尚界。


Thug Club 只是曇花一現嗎?
Thug Club 這個名字無疑受到莫大的年輕新世代所關注,他們嶄新的設計視覺美學也成功掀起了一股新風潮,徹底改寫了街頭時尚的面貌。儘使這篇我們的三個訪問對象也非常看好 Thug Club 的未來發展,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在當今瞬間即逝的時裝世代裏,很多品牌(特別是來自韓國的)都因忽然爆紅而迷失了自我,安於現狀不停原地踏步。雖然「視覺」元素是當下不可缺乏的元素,可是在過去 10年已經有不少潮流品牌的例子告訴我們只側重於「爆款」的外表,而忽略了對於製作服裝本質和根基 —— 對衣服質量的着重,的確當潮流逝去時,品牌就會馬上從高處摔下,而繼而被一些新品牌所取代,漸漸被人們所遺忘。究竟 Thug Club 未來能走多遠?就讓我們好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