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追捧極簡設計的年代,相信大家在媒體或是代購上都對 A.P.C. 或是 Margaret Howell 的 MHL. 不陌生,不過人人都稱呼它們的設計為「簡約美學」的現在,路上最常見的卻依舊是品牌的大 logo 托特包?今天我們除了分析這個現象以外,也與幾位業界人士聊聊他們的想法。究竟你我買衣服時追求的是什麼?看文章之前不妨想想看吧!
買 logo 包袋卻到處宣揚極簡?
之前曾經分享過「Authentic」的概念其實即為極簡時尚的核心,旨在形容使用最上等的剪裁以及最優質的面料的質感服飾。當人們在買 A.P.C. 的 logo 包袋並宣揚其「簡約」的設計理念時,有多少人知道它的牛仔褲其實選用的是日本貝原的丹寧布料;又有多少人以為 MHL. 是日本品牌呢 (笑)?如果只知道 logo 卻不懂得它們真正考究的地方,其實相當可惜。
對於人們推崇極簡品牌,最多人買的卻還是 logo 單品的現象,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Lee Tea:
翻開衣櫃也赫然發現自己還是有 CDG 和 OAMC 的 logo 設計。但在滿足虛榮心之餘,探究服裝本質或許是人生階段性的課題吧!畢竟買衣服是種「替身使者互相吸引」的概念;就像買 Chorme Hearts 就要歌德風,買 Goro’s 就要羽毛 …… 何時才能跳脫這個泥沼呢?
軒:
我認為這就是供給需求。消費模式一直在改變,品牌也必須改變;對於喜歡品牌或是了解品牌的人會覺得這些品牌怎麼開始變了,出現一些 logo,但確確實實這些商品讓品牌有了更多營運、更多經費去設計。至於買logo 我覺得也不用太偏激去指責。我覺得好處是(1)我覺得會只買logo可能也是剛入門或是不夠了解品牌。(2)這些品牌有一些底蘊,logo 也是最直白的方式代表品牌精神。(3)logo商品會是讓消費者有機會認識品牌的一個手法!
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極簡的定義應該是身上看不到任何一個 logo,穿著非常漂亮 cutting 的服裝,漫不經心一種effortless的氛圍感
不知何時開始,買衣服都要買別人看得懂的?
我們也自己調侃自己一下好了 (笑)!就像我們多次介紹提及推薦的極簡品牌 comoli、AURALEE、ATON 等等,不玩 logo 和辨識度設計的它們,在專注面料與剪裁的同時,我們誰又不是拿到商品之後先拍衣服的標籤上傳、發文的時候tag 品牌、內文 hashtag 再標記一次?這些舉動雖然沒有對錯,但若花錢買的商品並非真心喜歡,而是為了社群,那其實有點可惜。
代購與消費者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彼此助長!
這樣的現象或多或少與消費行為的改變和代購文化的興起有關。為了賣「大家看得懂」的商品,賣家多以 logo 入門款作為銷售的主力;相同的原因,人們也往往傾向購買這類型的商品。因此,這類型的商品越來越多,人們也就忽略品牌的考究。有鑑於此,我們也與業界人士聊聊他們在這個產業中觀察到的現象!
身為代購以及選品賣家的你們,對於這樣的現象有什麼看法,或是有觀察到什麼現象呢?
2GR4ER:
我絕對不會買 MHL. 的 logo 款,這樣就失去本意了。但不否認他們這樣的操作,其實這也跟 Jil Sander 一樣的道理吧!我真心佩服買品牌不是為了辨識度的人。
n’es:
覺得現今太多打著極簡審美及強調品質追求的品牌,但實則還是存在於商業模式下的消費主義,不過品牌還是要賺錢的啦!但想著想著極簡主義的概念似乎與消費主義本身背道而馳,但品牌如何去包裝,怎麼轉換概念的應用及消費者如何去接受和消化,極簡怎麼與慾望維持平衡…好苦惱。
自己面對到的消費族群主要還是以品牌為出發點的消費模式(那種帶著logo的炫耀式消費方法)不過自己也有摸索到小部份的群眾,比起品牌效益更在乎美感、款式、品質及設計故事,而這小部分群眾年齡可能也稍微年長一點,也許極簡主義是要隨著時間潛移默化的,也許每個人都可以慢慢的跟著時間找到一條自己適合自己不過度消費的路。
我們終究還是會透過打量對方判斷對方是否同類,而適當地 show off 也是無可避免,畢竟買東西買品為也是一種喜悅!但,在尋求共鳴的同時、快樂的花錢之餘,你是否忽略自己喜歡什麼,也遺忘了你自身的獨特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