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注目的標題就是「內容農場」的標準範例。除此之外,找不到出處、參差不齊的品質、大量的廣告都是它們最大的特色;然而靠著強大的 SEO 和大量的產出,它們不止霸佔了搜尋引擎的前幾名更碾壓了原創作者的心血。
一天上百則新聞背後竟不需要人力?
《每日O條》、《O讀》等網站大家應該相當熟悉,不論 google 什麼都能夠看到它們的身影。而之所以可以擁有如此海量的文章產出其實靠的就是「爬蟲程式」:自動竊取其他網站的內容再自動架構起一篇文章,且幾乎不經過任何更動。整個過程不需要任何人工執行,比傳統的複製貼上更簡單。
好的發明淪為不肖業者的賺錢機器
而爬蟲程式其實又名為網路機器人,會模擬人的行為模式操作。最開始其實是為了資料的彙整與搜集的方便而出現,然而在不肖業者的手中則成了犯罪利器:強占搜尋引擎讓大量的使用者點擊再賺取內部的廣告收益。諷刺的是當你 google「爬蟲程式推薦」時,第一個出現的網頁即是《每日頭貼》的文章,並洋洋灑灑推薦了五十款軟體 —— 而這樣的資訊有極高的可能就是擷取各方網站的推薦再利用爬蟲程式匯集成一篇。
斬草除根,為何春風吹又生?
其實各大搜尋引擎都有試圖處理內容農場的存在;然而它們透過「鏈輪法」躲過清剿,因此成效如我們所見,《每日O條》依舊霸佔著搜尋結果。而鏈輪法即是透過創立其他子網站連結至母體,導致 google 等網頁誤以為它是重要的資訊來源;Facebook 上時常分享奇怪文章的粉絲團就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
此外,透過不斷地新建網站、更改網址來躲避清肅也是這類網站常見的規避手法。像是《密O》便多次更改網址,從 missi@@-the.com 被清理挑釁的以 missiba@@.com 回歸,現在則又改為 pplo@@.com。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內容農場?
不過這樣的網站就真的沒有價值嗎?其實其中依舊不乏好文章,然而回歸兩個重點:其一,好的文章比實在太低,或許幾十篇才一篇據實可信的文章。其二,再怎麼有用的資訊,剽竊終究是剽竊;倘若它們能做到提供原文出處,或許真能成為「善用爬蟲程式」的好網站。可惜流量與錢財在當今資本的社會似乎比什麼都重要;在我們批評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之時其實早已被它們靠著廣告收益賺取了無數桶「金」。
現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世代之下媒體識讀的能力尤其重要,若全盤接受往往丟臉的是自己。而更弔詭的是現在許多自媒體看似傳遞,往往也是靠收成「農作物」來經營自己的平台。而我們能做到的或許僅是在佩服他的「經營手法」之餘期許不成為那樣的空殼與機器。說了這麼多,你們有想到什麼樣的例子嗎?歡迎分享。
Photo Via: Unsplash, Univates, Variety, twreporter, Facebook, LucianaRondolini, 彭彭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