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MTV 的音樂錄影帶大獎,俗稱 VMA,旨在表揚過去一年創作者在音樂與視覺上的貢獻,自 1984 年開始締造無數經典也捧紅了無數歌手,側重青少年文化的頒獎典禮更讓血氣方剛的名人們留下各式名場面,陪伴了許多人的童年。儘管 MTV 與 VMA 近幾年的收視率以及公信力不再,卻也直接造就了 mv 文化!
橫空出世的 MTV 黃金年代?
1981 年夏天,MTV 頻道正式誕生。作為一個只播放音樂錄影帶的電視台最初並不被看好,最初能夠播放的 mv 更是只有 100 支左右;然而人畢竟是視覺動物,當唱片公司發現透過 mv 的宣傳意外地有效時也開始積極投入這個領域。三年之後,當 Michael Jackson 花費 1500 萬拍攝《Thrller》即敲響了各大名人之間的 mv 戰爭,音樂則不再只屬於聽覺,而是與視覺共存。
沒有 MTV,今天就沒有好看的 MV!
1984 年,MTV 舉辦了第一屆音樂錄影帶大獎 (VMA),而唱片公司為了在電視台宣傳也在頒獎典禮曝光更是積極地投入 mv 拍攝。瑪丹娜在這個時期憑著大膽的造型與視覺爆紅,當年的 mv 至今依舊前衛;Michael Jackson 則推出長達 39 分鐘的《Ghost》,開創音樂與故事並存的先鋒。如今歌手推出新歌就一定要拍攝 mv 的傳統也就此建立!
這些經典的 VMA 場面你一定記得!
因為 VMA 本身的調性就沒有葛萊美正式且較趨向於青年文化,除了紅毯的裝扮更誇張,表演以及典禮內容也都更大膽;許多名場面也在此誕生。像是肯爺打斷泰勒斯的得獎感言、Lady Gaga 的流血造型和牛肉裝、或是泰勒斯以及 Nicki Minaj 的大和解等等;儘管近幾年收視率下滑,卻是流行文化歷史的重要指標。
MTV 為何逐漸被人們給遺忘?
其實 MTV 的影響力從老一輩的人都將 mv 誤認成 MTV 就可知一二;但其實這 40 年以來的爭議沒有少過。作為一個電視台宣傳工具,過度商業化的音樂選擇早已讓許多音樂人感到不滿;更不用提爭議性的種族議題和腥羶色的內容。2005 年,當能夠隨時隨地且隨心所欲地播放 mv 的 YouTube 出現後則徹底瓦解了他的聲勢,僅能仰賴其他節目內容與 VMA 典禮。
如今的 MTV 已無法和當年相比,乘載更多的是上世代人們的回憶;當年鎖定電視只為等候偶像出現的期待,如今也只需要在手機上輸入名字即可。然而,在人們緬懷「時代的眼淚」的同時,初代 VJ Alan Hunter 則表示「你有 YouTube 與網路了,為什麼想要 MTV 回來呢?自由地看你想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