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電子音樂團體 Kraftwerk(發電廠樂團)創立於 1970 年,結合鍵盤、合成器與鼓機等樂器打造前所未聞的音樂作品,可以說是電子流行樂的發明人,從此改變音樂製作的可能性,也影響往後流行樂、搖滾樂、舞曲及嘻哈的發展。必須明白的是,當年可沒有電腦軟體能進行製作,Kraftwerk 所打造出的任何「聲響」都是劃時代的,當今所有音樂創作人所使用的工具及技術幾乎都由 Kraftwerk 所發展延伸。
Kraftwerk 的共同創辦人 Florian Schneider 不幸於 5 月 6 日因癌症逝世,遺留龐大的音樂遺產及貢獻。Florian Schneider 與 Ralf Hütter 早在 1968 年便開始合作,並於 1970 年設立 Kling Klang 錄音室及團體 Kraftwerk。當然,就如所有創新的音樂人,Kraftwerk 的初登場是不被接受及看好的,初代 Kraftwerk 在德國電視節目《Rockpalast》的首次登台很明顯沒有激起觀眾的興致,從他們的表情看來,更像是困惑與不耐煩。
1974 年的《Autobahn》運用電子音效模擬車輛行駛聲,彷彿真的行駛在德國高速公路,Kraftwerk 也藉由《Autobahn》的成功發展出連普羅大眾都能覺得悅耳的電子音樂,並從此定調了樂團風格。藉由循環的樂段、加疊的音效與魔性的人聲,讓聽眾被吸入這些由電流所產出的音效中。
「我們不是樂團,我就是我,Ralf 就是 Ralf,
Kraftwerk 則是我們創意的載體。」
– Florian Schneider,《The Rolling Stone》, 1975
1978 年發行的《The Man-Machine》將 Kraftwerk 的影響力跨足至視覺領域,團員身穿紅色襯衫、黑色領帶,模仿著機器人的行動方式,並與擬真的人偶交錯出現,讓觀眾難以判斷眼前的究竟是真人或是機器。專輯封面模仿 El Lissitzky 的蘇俄海報風格,更讓人覺得畫面充斥詭異感。
在 Raf Simons 於 1998 年秋冬推出名為 “Radioactivity” 的秀上,模特兒的穿著便是向 Kraftwerk 的《The Man-Machine》致敬,秀名也是 Kraftwerk 在 1975 年推出的專輯名稱,「這跟時尚無關,純粹是為了音樂。」Raf Simons 在 2016 年接受《紐約時報風尚雜誌》專訪時分享當年呈現此畫面的原因。
2013 年 Kraftwerk 也曾來台演出,雖然當時 Florian Schneider 已離隊,但仍舊能透過 Ralf Hütter 等團員的表演方式以及 3D 舞台效果親身體驗 Kraftwerk 的震撼,Florian Schneider 和 Kraftwerk 對各領域的啟發及開創也將永遠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