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一檔美劇在今年艾美獎入圍了 13 項大獎、爛番茄開出 100% 好評、男主角更贏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那就是比《地獄廚房》還要快節奏卻又比《五星主廚快餐車》療癒的《大熊餐廳》(The Bear)。 隨著第二季上個月上線 Disney + 之後,就證明影集不只沒有「續集魔咒」還能超越上一季!究竟它憑什麼被稱為「現象級神劇」,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大熊餐廳》!
這間餐廳都賣些什麼?
引用導演 Christopher Storer 的話,這是一部關於失去、隔閡、創傷、和美食的一部影集。講述在米其林餐廳工作的主角 Carmy 因為哥哥的驟然離世,不得不接下哥哥指定他經營的破爛三明治餐館。劇情雖看似俗爛,但是隨著故事進行,你會意識到在職人劇和美食的包裝下,它竟然洞悉著所有在工作、家庭、和自我中水深火熱的人的心境;時不時就會戳中你的內心!
這部片到底在兇 (熊, Bear) 什麼?
《大熊餐廳》第一季衝突多半建立在 Carmy 和表哥 Richie 之間,把「F*CK」當語助詞更是常態;然而它絕對不是部無腦影集。就像貫穿全劇的「Bear」除了在英文中有承受之意,第二季就揭曉原來「Bear」源自一次家人之間對於「熊」的討論:牠兇猛殘酷,卻也善良、無私、又有家庭觀念。更暗示人本身有不同面向,也指家人 (包含餐廳夥伴) 用各自的方式關心彼此。
滿滿的細節,但你有發現這些大咖嗎?
《大熊餐廳》能夠引起共鳴,就在於細節的注重。像是在第一集就以 1944 年Levi’s 牛仔褲和 Vintage 的 type-III 外套點出 Carmy 不同凡人的身份與品味,又或是以備料、薪資、納稅、叫貨、等等現實層面作為劇情的一部份。第二季還充滿了好萊塢巨星。從影后 Olivia Colman、Sarah Paulson、到《星際異形攻隊》的 Will Poulter;當彩蛋來看根本是滿滿驚喜!
學會對自己說一聲 Let it RIP
看過《大熊餐廳》應該都對那句「Let it rip」印象深刻,指不必擔心後果、大膽去做;卻也有放下、讓其 Rest in peace 之意。於是爛事不斷、滿是衝突的這群人們就在 Pearl Jam 和 AC / DC 的搖滾樂下衝撞傷疤,貫徹「每一秒都很重要」的理念燃燒著生命。倘若你看完《大熊餐廳》了,我們同場加映另一部在爛番茄也獲得 99% 的《破案三人行》!
同場加映:誰說懸疑推理不能好笑?
《破案三人行》第三季這個月初也上線 Disney +,雖然台灣討論度目前還不高,歐美卻是已經熱度不斷。講述三個「犯罪迷」意外捲入謀殺案,並需要用自己的「興趣」替自己開脫的故事。除了小天后 Selena Gomez,更齊聚眾多資深演員像是梅姨和「蟻人」Paul Rudd;再結合歌舞、推理、以及喜劇的元素,想要輕鬆追劇的人千萬不能錯過看梅姨「演出」演技不好的機會 (笑)!
劉耕民 / Bito 創辦人 ; 創意總監
《大熊餐廳》裡每一個廚房都寫著 “Every second counts” 讓我想起千禧年在紐約與一群 motion graphic 的拓荒設計師探索這個新行業的可能,滿滿的幹話,隨時噴發腎上腺素,隨時都在解鎖新技能,隨時都在被激怒,隨時睡了但腦袋又停不下來繼續創作。現在想起來,真的就像是《大熊餐廳》的剪接節奏,爽度爆表!
Lee Tea / 24 Press Room 創辦人
第一集開場就讓人印象深刻,考究地提及大E赤耳之外,只是1955年應該還沒有 type3 的外套。最近聽聞身邊的老闆們徵才時,條件中竟要求有看完大熊餐廳的。可見此作品十分適合各類職場的勞資雙方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