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敏(Satoshi Kon)逝世十年以上了,然而他的作品卻不斷影響著我們。最近透過 RABBIT HOLE GALLERY 購入已經不算新的雜誌《Richardson》,購買原因並非封面的 Kim Kardashian 而是當中有好幾幕致敬《藍色恐懼》的拍攝。因此今天跟大家淺談一下這部電影的影響力。
這堪稱一部由今敏所撰寫,虛實交錯的電影剪輯聖經
《藍色恐懼》改編自竹內義和小說《Perfect Blue:完全變態》,故事中描述曾經的女子偶像未麻(Mima)面對轉型掙扎期離開所屬團體,然而一開始就告訴你我是跟蹤狂的瘋狂粉絲,以及想要上下其手的編劇,到最後是現實還是妄想出來「妳到底是誰?」的分身?以及其經紀人…一連串離奇死亡、錯綜複雜的劇情,也因為一刻不得閒的剪輯,讓人目不轉睛。這一切是光還是影?
然而除了懸疑的劇情之外,當中高超的剪輯轉場手法,深深影響著知名導演艾洛諾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他在2000年的《Requiem for a Dream》(台灣翻譯:噩夢輓歌)一段浴室入水戲可說是完全致敬;誰知道十年後在2010年的《黑天鵝》裏頭,更是鏡子裡的分身重疊還原度之高,引起許多的討論,可惜電影上映前的同年,今敏已辭世不在無法聽其感想與評語。
當然受到今敏影響的還有《全面啟動》的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近年許多剪輯教導影片都紛紛由這些案例來分享,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藍色恐懼》是一部由今敏所撰寫,虛實交錯的電影剪輯聖經。
那個話題女王Kim Kardashian跟今敏竟然有所交集?
然而其實在《藍色恐懼》二十週年時,美國知名的大人味潮流雜誌《Richardson》找來Kim Kardashian一貫地露出兩球性感照片封面,賣弄其招牌特色,但讓大家想像不到的是,裏頭其實也有一連串不輸給Aronofsky對於《藍色恐懼》的完全致敬,甚至更勝一籌。
這由知名攝影大師Steven Klein 所掌鏡的畫面,成功借鏡將各個動畫中的畫面真實以照片呈現,加上又是由全球最有話題的女性Kim來詮釋。但你知道嗎?其實這一切只是剛好湊巧!總編Andrew Richardson與攝影師Steven Klein 發現《Richardson》跟《藍色恐懼》剛好都是同一年誕生,雙方團隊沒有認識更沒有談好要一起做什麼聯名,只是Richardson認為同樣身為公眾人物,Kim正處於一個公開與私人混淆的名人世代,需要有隱私又需要用隱私來挑起世間對妳的興趣,不同於未麻身為女子偶像面臨轉型的掙扎,看似沒有純真偶像情懷,輕鬆許多上遍實境秀的Kardashian家族難道就沒有如此困擾嗎?
然而攝影師也還真的就完美呈現出來。從趴床、入浴、水族箱與另一個自己,都用了許多巧思讓達到同中求異的效果,Kim完美配合一個屬於她的《藍色恐懼》是否她也需要面對自己「未麻的房間」的日記?
若真要說筆者認為這系列照片比導演Aronofsky的呈現手法還要高招許多。看似平行線的話題女王Kim Kardashian跟今敏竟然有所交集?也因為這個同年誕生的巧合,讓這本《Richardson》的A9更有收藏價值。
當然很顯然地,不只Kim Kardashian與攝影師Steven Klein,其實早在2001年的時候瑪丹娜(Madonna)在她的巡迴演唱會 “Drowned World”當中就引用了眾多日本非主流動漫的畫面, 在“What It Feels Like For a Girl”轉場時,出現了大量未麻與分身的追打與登台演唱的戲碼,女權先鋒的天后果真是天后。
不斷被致敬,不曾被超越
從上述Aronofsky的黑天鵝到Nolan的全面啟動以及Richardson的A9,今敏的作品不斷被致敬,但卻都不曾被超越。
至於今敏喊了多年的遺作《夢想機械》(夢みる機械、Dream Machine),當年的夥伴MADHOUSE創始人丸山正雄在近期的採訪多次表示,他們並沒有足夠的金錢,同時目前也沒有任何能夠替代今敏的人能擔當導演的角色,也因此遲遲沒有開拍。迪士尼的動畫導演迪恩德布洛斯(Dean DeBlois)接受《洛杉磯時報》採訪時就表示:「今敏透過動畫方式探索社會汙點和人類心靈交集,揭示了我們自身的複雜性,這樣的內容用真人電影的方式來拍攝可能會失敗。他所揭示的許多是堅韌、熱情的,即便有時像噩夢。今敏在他的作品中從沒迴避成人題材或實拍情感,他的電影將永遠讓動漫卡通與真實世界有了更多迷人的想像與連結。」
除了炫技,別忘了今敏想告訴你最重要的是真實地活下去…
「妳到底是誰?」當妳開始質疑「現實」,因疑而來的就是「妄想」,到最後妳可能連自己都無法相信自己。
今敏想要告訴任何世代的年輕人,不會是要你分享虛無飄渺的圖文應對社交,而是透過炫麗技巧吸人眼球告訴大家,即使曾經在社群裡迷失自我也沒所謂,就如同《藍色恐懼》最後的結局,一點想像一點線索,自己搜尋解密這謎題的同時,也懂得面對自己,做出改變「真實」地活下去。
Photo Credit / PERFECT BLUE、Richard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