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藍色男孩》、《淑女鳥》、《宿怨》或是今年的《媽的多重宇宙》,這幾部風格迥異卻都評價超優的獎季作品除了都很好看還有什麼共同點?他們都來自「A24」。這個被媒體盛讚為「拯救了好萊塢」的電影公司究竟為什麼可以成為眾影評人認可的品質保證?趁著他成立 10 週年之際一起來認識這個「小眾」片商!
離好萊塢越遠越好的 A24?
10 多年前,當 Daniel Katz 行駛在義大利 A24 高速公路上時,他決定要成立一家足以改變影視產業的電影公司;於是他攜手 David Fenkel 和 John Hodges 在 2012 年於紐約創辦了 A24。從名字到工作室位置都與好萊塢所在的 LA 無關,低調到幾乎不接受採訪;他們認為這樣的距離才有自由,而想著「如何靠電影致富」的好萊塢則與他們推廣好電影的初衷背道而馳。
只看 A24 logo 就能知道是什麼電影!
在聊電影之前先聊聊大家最熟悉的 A24 片頭 logo。由 Grand Army 設計,以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基礎幾何組成,簡潔有力且現代感十足,卻又帶有復古的好萊塢美感。不過最讓影迷津津樂道的,絕對是他們替每一部電影訂製的專屬 logo。像是《仲夏魘》的花朵、《羊懼》的羊群、或是《媽的多重宇宙》的眼睛都讓人印象深刻。
好萊塢不要的朽木,在 A24 都成了寶藏!
A24 團隊最常說「我們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為很多選擇其實都相當冒險。像是讓演員成為導演,或是接納負評不斷的演員扛下主角的位置。前者如《淑女鳥》導演 Greta Gerwig,後者則像當年欲轉型的 Robert Pattinson等等。不只專注於挖掘不同可能,也真正地實踐了「電影足以圓夢」這句話;Sofia Coppola 就說過「A24 沒有好萊塢高層的銅臭味」。
所以為什麼 A24 的電影特別好看?
其實 A24 的電影大致上可以分為兩個面向;其一是創作者風格強烈到多數人難以接受的作品,其二則是關注特定族群、帶有邊緣色彩、讓多數人也能共感少數人的故事。就像 James Franco 說的「他們願意給予創作者多數出資者不肯給的信任與支持」,這樣的互相尊重以及「孤注一擲」或許就是 A24 成功的原因;為什麼說孤注一擲?因為偶爾也是有失誤的時候 (笑)。
如今 A24 走過十年,除了打造了無數膾炙人口的電影和週邊商品以外,在今年也推出首部全球票房破億的《媽的多重宇宙》。你們覺得 A24 的魅力在哪,又最喜歡他們推出的哪一部作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