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SCULTURE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by Coman
A+A-
Reset

以諷刺批判性的內容、大膽反骨的封面聞名的 VICE Media 1994 年以來吸引了無數藝術、時尚、以及次文化愛好者。然而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它將會在未來幾天正式申請破產,並已經開始進行內部的裁員與重組,投下媒體界的一顆震撼彈。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0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1
給反骨的人看的「免費雜誌」,而且還賺錢?

VICE》的前身是 1994 年由 Suroosh Alvi 等人所成立的《蒙特婁之聲》;以 Free Paper (免費雜誌) 的形式在各個店家中免費取閱,並報導著小眾獨特的內容。1996 年,團隊改組並搬至美國之後改名為《VICE》,並以批判且多元的題材吸引著無數喜愛非主流文化的年輕讀者,短短幾年便迅速壯大成擁有 3000 名員工的公司!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2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3
當年頭誰跟你《POPEYE》?

VICEFree Paper 的形式在日本更是引起熱潮。儘管封面時不時出現性器官、中指、血腥暴力的腥羶色畫面,卻依舊讓許多服飾店、咖啡廳、美容院都要擺一本來吸引客人。此外,結合線下活動成為許多跑夜店、派對的人的必讀刊物,走出和《BOON!》等等經典街頭雜誌不同的路。熱愛次文化的青年們在千禧年間讀的絕對不是《POPEYE》,而是《VICE》!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4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5
介紹名人不厲害,捧成名人才有料!

全盛時期的《VICE》可謂呼風喚雨。過去除了以充滿性暗示的廣告捧紅了品牌 American Apparel、情色攝影師 Terry Richardson 和頭號弟子新田桂一等等次文化地下人物;也讓各大品牌像是李燦森的 subcrewBMW等等不得不砸重本投入廣告。2012 年時收購英國雜誌《i-D》震撼業界之後,2017 年市值更一度達到驚人的 57 億美元,並發展出 Vice StudiosVice TV 等等不同支線。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6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7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8
百無禁忌的爭議報導!

要想知道《VICE》有多瘋,其實看他們社群平台就知道。像是在 YouTube 上最多人看的影片就包含「A片演員的訓練營」和「第一個男性性愛娃娃」;IG 上則有著「舔生殖器健康與否」、「在核磁共振時發生性行為」的討論。對某些人來說是禁忌,卻使他成為血氣方剛的青年中最受歡迎的媒體,也讓他和其他主流媒體有明顯的差異。你還看過哪些《VICE》的有趣議題呢?

其實還跟台灣有關係?

近幾年《VICE》作風依舊,除了前進中國市場、企圖用次文化顛覆中國青年的思考方式,更在專題中報導兩岸的緊張關係、甚至當年太陽花學運、同婚法案也都有提及。值得一提的是,自家影音平台《VICE TV》還有合作過在紐約以台式刈包店 BaoHaus 聞名的台裔美籍廚師 Eddie Huang,不只推出多個美食節目,更曾數次來到台灣拍攝!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19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20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21

鬼鬼 | Gregory Wu:

聽到VICE申請破產的新聞,心中有種「也到了這個時候」的情緒。曾經,有些人覺得每個月大量購買日文雜誌很酷,但當大家都有的時候,買LODOWN》《VICE這類「內容跟別人不太一樣而且很敢做」的雜誌,有種讓自己表示與眾不同的優越感(姑且不論外語能力程度)。幾年前發現VICE》開了YouTube頻道,內容依然故我,而且更棒的是,影片從一個人的訪談紀錄,擴及到一件事、一個時期、一個年代,乃至實際文化及生活面的影響。心中由然有種「哇~他們還是很厲害」的佩服,即使過了兩三個世代。破產?其實我根本不曉得他們幕後有這麼高的資金及投資,所以過去這樣的內容還是被視為「有搞頭」,也難怪進軍中國(本來朋友問我有無興趣),但也難怪要資遣員工,畢竟,雖然說大家都情願喊著「內容至上」,但實際上數位時代到現在,願意像以前花錢訂閱期待收到熱騰騰雜誌的心情,早就隨著年紀跟狀態的改變,也跟著在不知不覺中被轉變了。你會懷念無名小站嗎?說穿了VICE》不也就是如此嗎?沒事啦,會感概或是惋惜的,也就是那一小撮人,畢竟,這是《VICE》嘛。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22

Lee | @1_good_turn_deserves_another:

再次看他們所介紹的地下次文化,依舊會想起當初翻閱時的驚嘆與憧憬,即便自己沒有成為一位多麼酷的大人,但我仍希望這類的媒體不要消失。

 

# 千禧世代最諷刺反骨的存在,次文化聖經《VICE》宣告破產:當年的包包誰跟你放《POPEYE》? 23

Chang | @24pressroom:

雖然大家都在說「新聞自由」,但真的能像《VICE》這麼真實呈現的平台已經幾乎沒有了。儘管它有這麼多流量,不過是否能夠變現或許也是值得討論的議題。

 

在媒體同質性越來越高的情形之下,像 VICE 這樣怪誕奇異的存在儘管並未放棄努力轉型數位,卻也不敵緊跟趨勢的潮流巨獸們的崛起吧。雖然有傳 VICE 正在尋找買家以 15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不過專家也指出繼續拖下去的成交機會只會越來越渺茫。而若交易並不順利,那麼曾經的「次文化聖經」走入歷史將不再只是非主流人士的擔憂,而是事實。

Photo Via : VICE Media, American Apparel, Sessions Marke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