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先快速回顧 Steve Jobs 與 APPLE 的簡略架構圖。
不管是賈伯斯(Steve Jobs)曾經在史丹佛大學的那場著名演說也好,晚年的回憶語錄也好,往往都會不斷提到在年輕時雖然只念了一學期的里德學院
在這已經甚麼都會讓人覺得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的數位時代裡,相信對在年輕時即是已使用過蘋果電腦的蘋果人來說一定對於為何蘋果可以有這麼多美麗字體這點特別印象深刻吧?在致力於帶領蘋果走向數位科技尖端領頭的同時,賈伯斯始終不遺餘力的造訪時下字體設計巨匠們及字體公司,去導入許多經典實用又美觀的字體在電腦裡頭。
尤其在當年文字如何由寫植(寫真植字)時代到數位打字的轉形期裡,關於數位字體版權的規範不是那麼完全且嚴格的同時,蘋果是如何不投機取巧的尊重創作者捨得花錢。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其實我們在購買Mac等產品的同時,其實字體的版權費就包括在其中了。不過當時對此投機取巧的一些大企業來說,不否認這是很難得的一件事。
走過了半個世紀以上的Apple在之前還是在六色蘋果Logo的時期(1976 – 1998),所使用的字體Apple Garamond是完全自己打造改良的屬於Apple專用的corporate 字體。不過這被遺忘的蘋果字體,蘋果倒是很大方的開放權限很好在這裡找到免費下載的管道。
而當今,Apple的corporate字體「Myriad Pro」是怎樣的sanserif(非襯體or黑體)字體?由於這字體本身採取以多在國外使用在機場、地下鐵…等交通公共機關著稱的「Frutiger」,將這擁有極高辨別視認性的字體作為改良對象,創造出來的另一樣以簡潔洗練又兼具辨適度的字體「Myriad 」。
也或許從「Myriad」身上的風格,也可以看出賈伯斯是如何想告訴世人他對於Apple的理念也說不定。當然放眼望去Apple的確成功的以簡約,洗練,產品辨識度高等等的設計要素俘虜我們的心。除了Apple的官方網站識別字體外,拿出你我身邊的Mac , ipod 等等烙印的產品Logo都是「Myriad 」。
蘋果Logo總共經歷過三次的改朝換代,第一次是屬於複雜常在西洋古典書籍能看到的畫風的圖樣的牛頓勳章Logo。由最早期的三大創辦人之一的Ronald Wayne所親手設計。外框寫著英國詩人William Wordsworth的詩句:「Newton…A Mind Forever Voyaging Through Strange Seas Of Through … Alone 」。不過這Logo壽命很短稱不過一年就馬上被Jobs去找了專業的圖形設計師Rob Janoff來設計。嚴格來說,並不是原本的Logo不好而是複雜的圖形商標一來不易複製,二來不利於傳播。
而新的六色蘋果商標的由來網路卻眾說紛紜,比如說大家很常聽到的是有電腦計算機之父之稱的電腦發明始祖Alan Mathison Turing(1912 – 1954)有關。因為在無法被允許同性戀存在的當時,身為同志的Turing在無法忍受世人的歧視及不人道的待遇後,咬著有氰化鉀劇毒的蘋果自盡,因此為了紀念這段淵源,所以有了蘋果的原始Logo誕生。但是據筆者整理了各種資料來源後,越不越不相信這種被神話後的說法。其實就只是咬一口只是為了增加蘋果圖形的辨識性,此外bite咬的英文語意也跟電腦術語bit有著諧音可以相輔相成的意念。至於為何採用多彩六色,其實官方說法並無太多琢磨,這點筆者就不方便多採用偏旁之說,只能臆測在當時清一色冷冰冰黑白單調的電腦產物充斥之下,蘋果電腦顛覆了當時人們的審美觀,將設計,色彩美學(透明包覆,一體成型,彩色水果糖)般的元素來看,或許可以讓消費者更為理解蘋果的理念也說不定吧。
(木紋純屬筆者個人所好)
至於為何後來蘋果悄悄改成單色蘋果的話(1998 – ),我想賈伯斯要告訴消費者的蘋果新時代的理念在於,隨著繽紛的蘋果產品陸續的驚艷我們的視覺之於,簡約,實用,洗練的內在精神依然不變。這點筆者想到日本現代視覺設計大師:原研哉的「白」理念,跟過去影響日本美學「侘」的茶道之父千利休的「黑」,有異曲同工之妙。
還是要說聲,謝謝 賈伯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