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EWSDESIGNGraphic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by Coman
A+A-
Reset

蘋果前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雖然如今已離開蘋果,卻是奠定了「蘋果美學」的靈魂人物之一。而近日接受《Finanical Times》的邀請擔任客座編輯時,他在其中的專欄則分享了自己推薦的 12 項設計工具,讓果粉與設計愛好者相當稱羨;然而,這個工具名單卻引來兩極的討論!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0
不知道 Jony Ive 不要說是果粉!

講到蘋果大家都想到賈伯斯、iPhoneiPod,另一個核心人物卻鮮為人知。其實將蘋果推上神壇的 iMac 和上述的所有經典產品的主要設計人員都是在品牌擔任設計師近 30 年的 Jony Ive。儘管於 2019 年離開蘋果並成立設計公司 LoveFrom,其獨特的美學依舊影響著蘋果。趕緊看看他的 12 個推薦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1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2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3
01 Mitutoyo 量角器 USD $339 ( 10,000 台幣)

三豐生產的這款量角器主打為日本製造,可見其對於品質的注重。

Starrett 深度計 USD $355 ( 10,500 台幣)

美國品牌 Starrett 推出的此款深度計強調高精準度。

WEMPE 天氣工具 USD $1,960 ( 58,400 台幣)

德國製造的 NAVIGATOR II 系列會顯示溫度、濕度等資訊,表面採用漆黑氧化處理相當具質感。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4
Snap-ON 扭力扳手 USD $399 ( 11,000 台幣)

工業設計師必備的工具之一,Jony Ive 選擇了來自美國的 Snap-ON 可調節式的扭力板手。

Ekos SE 鈦金屬唱臂 USD $5,645 ( 168,000 台幣)

Ekos SE 唱臂可謂這幾十年來的經典;也可想而知 Jony Ive 應該是英國 Linn LP12 音響的愛好者!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5
H.WEBBER 骨頭摺紙刀  USD $22  ( 655 台幣)

主要用於替紙張創建整齊的折疊,也可作為簡易的切割紙材之工具。

Hermès 皮革測量捲尺 USD $530 ( 15,000 台幣)

捲尺的外觀設計採用經典的 Swift 小牛皮材質;尺寸相當輕巧,放在口袋或是掛在褲耳隨身攜帶都不是問題!

Graf Von Faber-Castell 鍍白金陀飛輪橡皮擦 USD $122 ( 3,500 台幣)

中央採用鍍白金的材料,並以陀飛輪呈現;後續橡皮擦用光了可以做更換。

Montegrappa 鋼筆 (私人收藏)

此款鋼筆市面上無法購入,為 Jony Ive 的私人收藏。

Leitz Wetzlar 黃銅折疊放大鏡 (私人收藏)

萊卡公司的前身;此放大鏡採用相機使用之黃酮材料製成。目前已經停產。

visvim 皮革鉛筆袋 (私人收藏)

visvim 此款包袋不論皮革或色澤皆相當質感,不過目前已絕版。


12 個工具究竟是必備工具還是炫富?

這篇文章上線《Finanical Times》以後,立刻引起廣大的討論。許多人表示 Jony Ive 的推薦相當有質感;然而要價三千台幣的橡皮擦和一萬五的捲尺也讓其他人表示「會買皮革捲尺的人唯一測量的東西就是自己的口袋多深」,認為這份清單過於理想化。當然他自己在專欄中也表示「具有美感的工具可以提升工作上的效率」,你們認為呢?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6
# 蘋果元老級設計師推薦 12 款設計師必備工具:奠定 Apple 極簡美學的 Jony Ive 都用這些工作? 17

Jony Ive 對於蘋果的貢獻自然大家有目共睹,如今雖然離開了,其經手的產品卻依舊經典。然而他推薦的 12 樣工具你們怎麼看待呢?

Photo Via: Financial Times, Vogue, GQ, Twitter, Pinterest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