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有想過如果今天沒有 Jacquemus 沒有贏得 LVMH pirze、如果 SACAI 沒有聯名、TOGA 沒有了金屬鑲嵌的 Western Style、又或者 rosa.K 沒有被泫雅背上的話,它們現在會在哪裡嗎?這些看似如魚得水的發展其實是可以找出其中脈絡的。 L.DOPE 整理出了在當今的型態之下四個可以快速竄紅的方程式;當然,在套上「公式」之後能夠將品牌走向多遠的未來則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品學兼優;獲獎才是真正的「名利雙收」?
獲獎是一件風光的事,不僅代表了獲得部份業界人士的肯定、更能夠因此獲得相當程度的曝光。而著名的 LVMH prize 也確實捧紅了許多新秀;像是以新月形圖紋走紅的 Marine Serre 或是 KOL 人手一只的 Jacquemus 都曾是這個獎項的優勝者;然而得獎就等於未來的一帆風順嗎?
2014 年贏得 LVMH prize 的 Thomas Tait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便退出了時尚產業。隨後在 Vogue 的訪問表示「只要堅持幾年,就會有人提供你一個創意總監的職缺」的這種想法在當今瞬息萬變的時裝產業不過就是虛偽的安慰。光鮮亮麗的背後潛藏的是僅能打平赤字的 30 萬歐元獎金、參賽期間便透支的健康狀況、以及得獎後帶來的種種壓力。因此,獲獎或許帶來了一時的風光,但絕不是永遠的免死金牌;品牌反而該思考怎麼最有效地利用這一次的成功發展出具足以延續品牌未來的要素。
一線之隔;聯名究竟是創意的激盪還是炒作?
聯名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其實在 L.DOPE 的文章《#聯名就像興奮劑:過度服用會破壞品牌的本質嗎?》中就與大家分享過了;這種行銷手法能夠激盪出設計師之間不同的創意並帶來更多的曝光,但被說是「炒作」的聲音也沒少過。
而筆者一向認為好的聯名除了話題性,更應該在結合與碰撞中產生新的化學反應;像是 Kim Jones 的 Dior 和 Moncler Genius 在這一塊的處理就非常高端。反觀許多品牌近日與快時尚品牌的聯名系列則略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為了壓低價格忽略了品質、也因為價格總留有一手,導致整個合作系列有名無實。當然,我們不否認聯名帶來的瞬間流量與激盪;但回歸設計本身,能夠獨當一面的創意才是對品牌發展最好的保證。
爆款誕生卻屢屢印證了「路遙知馬力」!
普遍認知之下是由「消費者」決定爆款,但其實賣家是擁有部分主導權的:透過大量的廣告、電商與名人合作、亦或是單純地製造話題,爆款就這樣在各種商業操作之下誕生。想想過去以一件要價上萬元的 DHL t-shirt 爆紅的 VETEMENTS 亦或是 Balenciaga 的 IKEA 包款不正是巧妙地利用上述的要點嗎?
但爆款終究有著如「爆炸」般瞬間的性質,在一段時間過後往往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人氣下滑;而品牌該如何跟上當今快節奏的潮流文化、適時的推陳出新、並做到「不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是需要擬定完善的計策的。
名人加持;雷聲大雨點小後的束手無策?
近期有在關注韓國時尚的應該都知道以平價版 Goyard 為名的 rosa.K 吧,打著「泫雅同款」在代購社團掀起一陣炫風,想買都不見得買得到;然而有著與法國品牌 Goyard 和 Fauré Le Page 高度相似的外型賣的究竟是設計還是明星的流量則值得我們繼續觀察。
這也讓筆者想起了前幾年以大 logo 與黑白的街頭設計走紅的 HBA (Hood by Air);當時從 Kayne West 到陳冠希都是該品牌的粉絲。品牌迅速地竄紅後山寨品隨之遍佈大街小巷;而辨識度的下滑卻導致明星紛紛與做出切割;更不用提當年 A$AP Rocky 甚至在歌曲 〈Multiply〉 裡唱道:「HBA shit is weak, you can keep that」。少了名人的加持再加上民眾的審美疲勞,HBA 的爆紅恍如曇花一現。
綜觀上面提到的「四個快速竄紅方程式」無非都是能夠幫助品牌一夕之間獲得大量關注的方式;然而追根究底,在獲得名氣的同時怎麼延續聲譽以及精進品牌本身的競爭力才是最根本的關鍵。倘若一昧的倚靠公式卻做不到學以致用、亦或是在那份如夢似幻的成功漸漸褪去後卻做不到內部策略上的修正與外部機會上的把握,那這些功名也只是過眼雲煙。
Photo Via: Jacquemus, Highsnobiety, LVMH, Wear, WWD, eBay, BigGo, Pinterest, Hypebeast, EsquireHK, Dior, Balencia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