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
CULTUREMusic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by Coman 2025.10.20
written by Coman

堅守百年酒廠歷史底蘊,亞伯樂(Aberlour)始終以「越懂得 越值得」品牌精神為志,將風味視為奠定品味的起點,以不將就的小批次手工精神,造就橫掃國際烈酒競賽高達200面金獎榮耀的100%雙桶熟成工藝,並善於透過多重感官體驗形式,屢屢引領全台威士忌品飲者進入更加深邃的至高境界,完美探索品飲之箇中奧秘。

從品味到品樂,亞伯樂進駐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出沉浸式的快閃體驗,讓因為一年一度音樂盛事集結於此的伯樂們,不僅能沈醉於樂音的流淌之中,更能從珍稀酒液中體會如歌悠揚般的層次交疊。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6

亞伯樂二度登陸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沉浸式快閃,以「伯樂酩曲」為題,將雪莉桶的厚實旋律與波本桶的雋永詞句交織成一首風味金曲,引領品飲者於樂音與酒香之間,探索層次疊加的至高境界。

2025年10月,亞伯樂磅礴登陸臺中爵士音樂節,本年度以「伯樂酩曲」為題,深入詮釋亞伯樂對於一首好作品的認知「詞曲之間缺一不可,猶如雙桶熟成般互相成就。」一首傳世金曲,不可或缺的要素:跌宕起伏的旋律張力猶如珍稀西班牙Oloroso雪莉桶,以深色果實為本的豐厚口感,賦予無比渾厚的感官感受;值得人們細品咀嚼的詞句,完美呼應著頂級美國波本桶所蘊和的蜂蜜奶油氣息,雋永的風味氣場如同詩詞般讓人無盡傾迷。動人旋律與深刻字句之間的化學反應,就如亞伯樂的涓滴酒液於雙桶間各自歷經完整時光巔峰熟成,以完美平衡共酩於味蕾之上。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7

致敬工藝精髓鉅造雙桶限定品飲空間 首度開放品酩傳奇A’bunadh雪莉桶原酒

二度進駐臺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在設計上更是徹底致敬酒廠工藝精髓,以巨型雙桶之姿彰顯亞伯樂最為標誌性的視覺意象,更打破感官限制,以半開放空間呈現隱藏酒吧,爵士樂音環繞,交織味蕾上的珍稀酒液,形塑出一座沈浸的品飲品樂空間。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8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在設計上以雙桶意象致敬酒廠工藝精髓,打破感官限制,並以半開放空間呈現隱藏酒吧,爵士樂音環繞,交織味蕾上的珍稀酒液,形塑出一座沈浸的品飲品樂空間。

亞伯樂「伯樂酩曲」快閃店中,更將首度開放試飲1898年令亞伯樂酒廠付之一炬的大火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傳奇酒款—A’bunadh 雪莉桶原酒。傳承世紀古法的小批次手工裝瓶的工藝堅持,讓A’bunadh 雪莉桶原酒迄今即便已生產達逾83批次,每一批次卻都擁有細微的風味差異,更奠定了其之珍稀性與收藏價值,以原酒強度裝瓶,非冷凝過濾,封存酒液最美好的原始風貌,在亞伯樂「伯樂酩曲」快閃店中,全台伯樂皆能親口見證全球威士忌藏家渴望典藏的傳奇A’bunadh 雪莉桶原酒。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9

亞伯樂「伯樂酩曲」更是與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特別企劃,以呼應威士忌歷經時光流淌的意象,進駐臺中市役所與臺中放送局兩大歷史級建築展開演出,盛邀「舊約克路四重奏」與「Mihyang Moon Quintet」兩大爵士樂團在歷史建築中輕輕響起絕美旋律,佐搭亞伯樂經典酒款試飲,為城市夜晚灌注更加深邃的情感與層次。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0

「伯樂酩曲」提供多重試飲沉浸式體驗 盛邀全台酩家蒞臨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即日起於臺中爵士音樂節盛大展開,亞伯樂更提供多重試飲體驗與購買優惠方案予全台酩家:只要加入保樂力加酩家沙龍 LINE官方帳號,即可兌換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20ml) 或A’bunadh 雪莉桶原酒(20ml)或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Highball(150ml);拍攝臺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攤位照片,上傳FB/IG/Threads任一平台,即可獲得亞伯樂Highball杯或一口杯。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1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2

若現場購買亞伯樂系列酒款,不僅能擁有單杯20ml現場品飲機會,更可獲得亞伯樂限量匠心典藏帽款或T-shirt,欲瞭解更多的消費者,歡迎於Aberlour Single Malt官方Facebook帳號與保樂力加酩家沙龍獲得更多詳細資訊。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3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4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
時間: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26日,每週一至周五17:00-22:00,每週六至周日15:00-22:00
地點:403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勤美誠品綠園道1樓|南側大門)
活動內容:只要加入保樂力加酩家沙龍 LINE官方帳號,即可兌換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20ml) 或A’bunadh 雪莉桶原酒(20ml)或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Highball(150ml);拍攝台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攤位照片,上傳FB/IG/Threads任一平台,即可獲得亞伯樂Highball杯或一口杯;若現場購買亞伯樂系列酒款,不僅能擁有單杯20ml現場品飲機會,更可獲得亞伯樂限量匠心典藏帽款或T-shirt,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 爵韻共酩:亞伯樂「伯樂酩曲」巨型雙桶首現臺中,以工藝詮釋樂與酒的完美平衡! 15

Photo Via : Aberlour

2025.10.20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ArtCELEBRITY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by Coman 2025.09.16
written by Coman

Glen Powell 近期拍攝雜誌封面展現他超大的胸肌和二頭肌以及練得超壯的大腿,讓粉絲們驚喜又驚嚇。不過這其實不是他的訓練成果,而是特效藝術家 Tilda Mace 的作品。然而早在這之前,他早已和 FKA twigs 和各個前衛藝術家與品牌合作,是當今流行文化最重要的 SFX 藝術家之一。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1

這組照片是時尚圈的一大「壯」舉!

《捍衛戰士:獨行俠》爆紅的 Glen Powell 的好身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而近期他最新的雜誌封面公開後就憑藉不符合常理的超壯胸肌、大腿肌肉、和彷彿肉毒打太多形成的超平滑皮膚引起話題,更被冠上「Gay Icon」的稱號。而這其實是 Tilda Mace 使用矽膠、噴槍、和塑膠等等不同媒材完成的作品。這位年輕的倫敦藝術家將身體視為畫布,探索超現實的邊界。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2

25 歲的輟學生,喜歡把人體變怪物?

年僅 25 歲的 Tilda Mace,自從小時候收到母親送的兒童化妝組後,就替家人安排化妝時段。雖然當時只是把他們的臉當成塗色本塗抹,卻激發了他「把人體變成怪物」的熱情。大學時他因為厭惡傳統教育選擇退學,並開始自學 SFX 技巧。同時,長期保守惡夢與睡眠癱瘓症所擾的他也將它們化為靈感來源。在參與《蟻人》和《水行俠》的特效化妝後,他開始自由接案並創立了自己的品牌!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3
View this post on Instagram

A post shared by @tildax_x_

他是 FKA twigs 前衛的秘密?

他的職涯最重要的關鍵,則是英國女歌手 FKA twigs。倆人長期的合作就打造無數讓人難忘的妝容:用噴槍在臉上畫上「漩渦」、把日本的「金繼」工藝化為妝容、或是在脊椎處安裝「金屬脈輪」,都讓 FKA twigs 彷彿「後人類」一樣,遊走於詭異和前衛之間。搭配他本身前衛的音樂,就讓這些作品本身不僅是聽覺的饗宴,更是視覺和多感官的儀式。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4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5

學校應該要開「美學課程」!

隨著一連串合作和曝光,他也入選了富比士《30 位 30 歲以下精英榜》,並試圖利用自己的平台與影響力宣導他的理念。像是他就提到「學校裡應該要開設美學課程。不是教基本妝容的,而是讓人們從小培養表達力和身體自信。」他認為唯有如此,人們將會更有機會能更誠實地面對自己喜歡和不喜歡的事,而不是盲目地尋求他人的認同。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6

把「肉體恐怖」變成時髦的象徵!

不只是和明星們合作,如今品牌們也像他遞出橄欖枝,像是 Nike 和 mowalola 等等就透過他的妝容,打造了一系列前衛又有些「骯髒」的視覺效果。其中「WET」的曬痕可以說是一度洗版各個時尚愛好者!這些變形的肉體和傷痕,如今可以說是他最代表性的作品;也證明了一層薄薄的矽膠看也可以是讓世界顛覆的未來。而近年「肉體恐怖」電影的回歸,就是一大證據。

# 讓人鼻血直流的 Glen Powell,怎麼練出不科學的超壯肌肉:這一切都歸功於特效化妝師 Tilda Mace! 27

2025.09.16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MovieMusic

# 有一種浪漫的男女純友誼,叫做艾瑪史東和萊恩葛斯林: La La Land 十週年重返大銀幕,依舊讓人淚流滿面的經典

by Coman 2025.09.12
written by Coman

2016 年,多少人也被《樂來越愛你》 (La La Land) 感動的淚流滿面?隨著明年即將迎來十週年,這部影史經典今天正式重返台灣大銀幕。當《City of Stars》旋律再次響起,儘管時光流逝,Mia 和 Seb 依舊能觸動無數人。不過這十年間,我們不只見證了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也看見 Emma Stone 和 Ryan Gosling 這個超越銀幕的友誼。今天就一起來回顧他們如何用友情與才華,詮釋「愛情與麵包」這個萬年課題。

# 有一種浪漫的男女純友誼,叫做艾瑪史東和萊恩葛斯林: La La Land 十週年重返大銀幕,依舊讓人淚流滿面的經典 33

這部電影在演什麼?

「La La Land」是人們替洛杉磯這座城市取的別名,意即「脫離現實的夢幻之地」,而故事便圍繞在在此追夢的爵士鋼琴家 Seb 和演員 Mia;他們在這座希望與幻滅之城相遇也相愛,卻也不得不面臨愛情與事業的抉擇。而在導演 Damien Chazelle 精彩的調度、演員精湛的演出、爵士樂和歌舞絢爛的交織、和那讓人難忘的「結局」之下就打造了一段浪漫與遺憾交織的影史經典(劇透注意)。

# 有一種浪漫的男女純友誼,叫做艾瑪史東和萊恩葛斯林: La La Land 十週年重返大銀幕,依舊讓人淚流滿面的經典 34

為什麼 La La Land 如此動人?

很少有電影在一上映時,就能夠被譽為經典;然而《樂來越愛你》就是這樣的作品。不只是精彩的歌舞和華麗復古的畫面美學,更因為劇情並未給出童話一般的美好結局,而是在一個「如果」之後,講述愛情與夢想在現實中的妥協與犧牲。最後 Mia 和 Seb 擁有了最初嚮往的一切,卻失去了彼此,導演 Damien Chazelle 說過「有些夢想會實現,有些不會。如果每個夢想都能實現,那就不是現實了。」

*** 「我最先確定的,就是結局。我想要拍一部電影,訴說夢想如何隨著時間變化,愛情卻未必能如願長存。」

現實中 Mia 和 Seb 的感情,同樣讓人感動!

《樂來越愛你》成功的關鍵絕對是 Emma Stone 和 Ryan Gosling 的互動。不過電影中的遺憾,在大銀幕外似乎都獲得了彌補。2017 年,當 Emma Stone 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時,Ryan Gosling 在台下的目光和笑容彷彿 Seb 驕傲地看著 Mia 的美夢成真;而去年當 Ryan Gosling 在奧斯卡表演〈I’m Just Ken〉時,也彷彿 Seb 真的成了樂壇巨星。這份超越螢幕的友情,讓電影中的愛情更真摯、讓遺憾也變得無憾。

不論感情還是鋼琴,都是真的!

不只是倆位主演之間的感情真摯,《樂來越愛你》的真誠也來自於導演對細節的執著。像是 Ryan Gosling 為了角色苦練三個月的鋼琴,片中所有的鋼琴都是他親自上陣,沒有替身!而電影中〈A Lovely Night〉經典的踢踏舞橋段,更是為了捕捉到洛杉磯獨特的粉色晚霞(一天只有約 30 分鐘),花了兩天共八個 takes 才完成。正是這種對細節的執著,讓電影更真實、演員們能進入狀況。

原本的 Emma 不是 Emma?!

《樂來越愛你》的兩位主演的表現可以說是無法取代,然而最初敲定的選角卻和現在截然不同。像是一開始 Seb 原本選定了《捍衛戰士》的 Miles Teller,而 Mia 一角則鎖定了「妙麗」Emma Watson;不過最後卻因為檔期和創意分歧換成了後來我們熟悉的 Emma Stone 和 Ryan Gosling。某種程度上,這個一波三折的選角也證明了命運的安排有時候比縝密的計劃更完美 — 最終《樂來越愛你》也成為倆人的第三度合作!

# 有一種浪漫的男女純友誼,叫做艾瑪史東和萊恩葛斯林: La La Land 十週年重返大銀幕,依舊讓人淚流滿面的經典 35

奧斯卡史上最大的烏龍?

《樂來越愛你》在 2017 年的奧斯卡獎風光入圍 14 項提名,追平了《鐵達尼號》的紀錄,而 Damien Chazelle 也成為史上最年輕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贏家(32歲)。不過當晚最令人震驚的是在頒發「最佳影片」時,頒獎人誤將最佳影片獎頒給《樂來越愛你》;而當劇組上台發表得獎感言到一半時才發現原來是《月光下的藍色男孩》。這雖然是奧斯卡史上最大的烏龍之一,卻也讓《樂來越愛你》的傳奇性更上一層樓;雖然也是無數粉絲心中的痛。

將近十年後,《樂來越愛你》依然是一部讓人淚流滿面的電影,不僅是因為他的劇情和視聽饗宴,更因為他彷彿一面映照人生選擇的鏡子。就像 Ryan Gosling 所說的「這部電影是獻給所有的追夢者的禮物」十週年之際再次走進電影院,感受愛情、夢想與倆人戲裡戲外友情的感動,相信無論是第一次觀看,還是第十次重溫,這部電影都將陪伴我們勇敢地面對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

# 有一種浪漫的男女純友誼,叫做艾瑪史東和萊恩葛斯林: La La Land 十週年重返大銀幕,依舊讓人淚流滿面的經典 36
2025.09.12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CELEBRITY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by Coman 2025.09.11
written by Coman

熟悉時尚和歐美文化的人絕對都聽過 Studio54 吧?這個吸引麥可傑克森、Grace Jones、大衛鮑伊等等巨星的傳奇夜店,營業僅僅兩年就因為各種隱藏在聚光燈背後的陰暗面而殞落,然而卻也留下無數讓人難忘的放縱與回憶。如今睽違將近半個世紀,Valentino Beauty 則為了宣傳新系列彩妝重啟了他的大門;不過,這樣的狂歡真的有辦法輕易複製嗎?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2

可以「身騎白馬」入場的夜店到底有多瘋?

如果你沒有聽過 Studio54,簡單來說這邊就是好萊塢巨星和藝術家們派對狂歡(和用藥)的地方。舉凡安迪沃荷、Basquiat、大衛鮑伊、Yves Saint Laurent,甚至川普也曾被目擊在此。而這裡有多好玩?在 Mick Jagger 的生日派對,妻子 Bianca 直接騎白馬進場;安迪沃荷在這邊拍了一系列「男體」;新年派對上,主辦方則灑下了四噸重的亮片,把舞池變成銀河。這個地方可謂是「紐約夜生活」、派對、與多元文化的孕育之地。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3

傳奇夜店是誰開的?

1977 年,Steve Rubell 和 Ian Schrager 兩人將曾經用於劇場和廣播電視工作室的 50 年建築以 40 萬美元的預算改建成了我們熟悉的 Studio 54,並致力打造一個「讓各種背景的人能夠聚在一起、盡情釋放的地方,並把近乎原始且宗教式的能量帶給人們。」最終它不僅成為 disco 潮的象徵、 LGBTQ 包容與自由的堡壘、更代表了 70 年代的享樂主義!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4

要開一個世界最棒的夜店,關鍵是什麼?

Studio 54 的創辦人 Ian Schrager 曾說過一個成功的夜店必須具備四大要素:華麗的舞池、精心策劃的 Playlist、轟炸感官的沉浸式體驗,以及最關鍵的:「讓每個人都感到自在,確保沒有人會對他人的行為做任何評判」。要如何達成這一點呢?引用安迪沃荷的話:「獨裁的門口,民主的舞池。」任何有疑慮的人都會被擋在門外。而一旦踏入舞池,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盡情放縱。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5

科技的年代,還有可能狂歡嗎?

去年 Ian Schrager 接受採訪時曾被問及是否有可能重現 Studio54。他回應:「想要重現 Studio54,第一條規則就是把科技拒於門外。」在這個在夜店的任何舉動都可能留下數位足跡的年代,人們一方面擔心自己的行為被記錄,一方面又只是為了網路形象而狂歡。因此,不少人認為 Valentino 的重啟或許只是形式與噱頭;當年人們的肆意放縱,如今可能只會淪為網紅打卡的舞池。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6

閃亮與放縱黑暗面,是滿滿爭議?

值得一提的是,締造無數傳奇的 Studio 54 其實僅營運了短短兩年半。除了內部公開使用毒品、缺乏合法營業許可與酒牌問題外,甚至還傳出有人在通風口發現屍體的驚人事件。而在 1978 年底,IRS 對其突擊搜查揭露兩位創辦人在兩年間少報超過 250 萬美元的營收,最終他們則以逃稅罪名入獄。最終,在 Diana Ross 和 Liza Minnelli 的獻唱下,Studio 54 的輝煌時代正式劃下句點。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7

為什麼 Studio54 那麼重要?

雖然 Studio 54 最終黯然落幕,如今改建為百老匯劇院,但影響力依舊驚人。在這個人們為了按讚數犧牲真實自我的年代,Studio 54 曾經存在的意義,正是提醒我們曾有一個時代、一個空間,人們能毫無保留地釋放自我,並真正實現彼此的融合。這裡的狂歡,不是為了政治正確或流量,而是發自內心的共鳴 — 正如 Ian Schrager 所說:「把所有人混在一起,這才是能量產生的方式。」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8

雖然 Studio 54 的神話難以複製,Ian Schrager 也表示要做幾乎不可能的任務「拒絕科技」,不過他對於再次打造 Studio 54 一般的空間抱持正面的態度。他說「雖然有手機和拍照的問題,但是人類的本質沒有改變。人類已經存在了五千年,你只要找到讓人們能盡情享受的催化劑,就算有科技,也可以在創造一個 Studio。我們是社交的動物,那樣的化學反應依然存在。」那麼,你們覺得有可能嗎?

# 傳奇夜店 Studio54 回來了!一夜限定的極致瘋狂與放縱:Valentino 真的能重啟 48 年前的狂歡嗎? 49
2025.09.11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CELEBRITYFASHION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by Coman 2025.09.09
written by Coman

上週傳來今年時尚圈最讓人震驚的消息,那就是 91 歲的 Giorgio Armani 先生的離世。這位定義了現代優雅的義大利傳奇設計師的一生可以說是「美學的終極詮釋」。當人人爭奇鬥豔,他堅守著簡約即優雅的哲學;在大家高喊躺平的年代,他卻用熱情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今天就一起來盤點他最讓人難忘的幾個事蹟與造型!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55

整個時尚圈都在哀悼他的離開!

上週 Giorgio Armani 先生辭世的消息傳出後,時尚圈的各大品牌、設計師、明星都紛紛發文哀悼。週末時更是開放了 Armani/Teatro (亞曼尼劇場) 讓人們前來致意。現場不只能看到上千市民、米蘭市長、還有 Donatella Versace 以及 Angela Missoni 等等業界人士。此位,就連李奧納多狄卡皮歐和貝克漢夫妻也紛紛在 IG 上悼念這位傳奇 — 幾乎所有人都稱他為「時尚界巨擘」,畢竟他已縱橫業界 50 個年頭。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56

經歷二戰的摧殘,卻依舊保有美好的浪漫!

1934 年出生的 Giorgio Armani 童年過得並不平順,在二戰的轟炸與貧困之下,他早早學會堅韌,並立志從醫救人。攻讀醫學的期間,他發現了對於美的熱情,並開始從櫥窗設計、服裝設計、一路到 1975 年,41 歲的他和伴侶 Sergio Galeotti 創立了同名品牌,並靠著精湛的剪裁和西裝逐漸打響名號、參與多部電影的服裝製作。他的設計融合了戰後的簡約與浪漫,彷彿動盪中找到永恆,奠定了品牌的經典地位。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57

每一個人,都一定要有一件 Armani 西裝!

提到 Giorgio Armani,最讓人印象深刻的絕對是西裝。然而究竟是哪一套?相信許多人心裡想的都是 1990 年 Julia Roberts 在金球獎穿上的那一套灰色套裝吧!不僅成為品牌代表作,更是女性「Power Suit」的重要推手。然而很少人知道這一套西裝是 Julia Roberts 頒獎典禮前親自去店裡買的(甚至不是訂製款),卻盡顯西裝本身的剪裁有多精準。今年《大熊餐廳》的 Ayo Edebiri 也在金球獎攜手 LOEWE 重新詮釋了這套經典造型。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58

不受流行趨勢影響,一生堅持優雅!

看了那麼多 Armani 先生的設計,可以發現儘管當今流行大鳴大放的浮誇設計,他依舊遵守著「優雅」的準則。而「顏色」上,Armani 最經典的絕對就是「灰色」,亦即那帶有米色調的深灰色。不像 Valentino 撩人的紅色、Chanel 經典的黑白、Schiaparelli 奪目的金碧輝煌 —— 灰,堅守著 Armani 先生的折衷美學。他說過「優雅的本質是用簡單的方式表達複雜的事物」 而「Armani 灰」蘊藏的不張揚,反而有著以柔克剛的高級平衡感。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59

最優雅也最聰明的離開?

看似一生都在追求優雅、追求美的 Armani 先生,絕對也是個商業奇才。膝下沒有子嗣的他身價預估 3715 億台幣,其品牌更是不依賴其他集團自成一格。而他怎麼保護這個奮鬥了一輩子的品牌?在他的繼承計劃當中就明定限制繼承者五年內不能出售股份或進行任何上市或併購,這也讓繼承人有更多時間思考品牌走向,而不會衝動行事。畢竟這個品牌他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高齡 85 歲也依舊在米蘭店舖內親自調整陳列!

# 在人人都想要躺平的年代,他卻工作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人人都在爭奇鬥豔,Giorgio Armani 卻堅持優雅浪漫! 60
2025.09.09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CELEBRITY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by Coman 2025.09.08
written by Coman

社群媒體氾濫的年代,大家常常在說自己很「FOMO」,可說是現代人的日常焦慮。我們害怕錯過朋友的聚會、排隊的餐點、熱門的歌曲、甚至一部備受矚目的電影。然而 Cillian Murphy 日前在訪談中就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觀點:「ROMO」 (Relief of missing out) — 坦然地面對錯過。這一詞,也立刻引起人們思考,或許「ROMO」正是現代人需要的。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66

什麼是「ROMO」?

FOMO 全名 Fear of Missing Out,即「錯過恐懼症」,描述人們看到他人參與某個活動或是擁有某樣東西時,內心的焦慮與不安。看到朋友的旅行、音樂節的場景,某部電影心得時,內心會湧現「為什麼我不在那裡?」的遺憾。Cillian Murphy 提出的 ROMO 則是把「恐懼」換成「釋然」 — 在錯過某件事後感到輕鬆,並學會放下「必須要參加一切」的執著,找回平靜。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67

席尼墨菲錯過了什麼?

之所以他會提出「ROMO」,則是因為他在訪談中聊到了諾蘭。倆人曾經合作《蝙蝠俠》、《全面啟動》、《奧本海默》等等經典作品,然而他卻沒有參與最新力作《奧德賽》。而當主持人問他看到預告片的時候,是否會感到 FOMO 時,他先表示「有預告片了嗎?」接著就表示自己感受到的是「ROMO」。畢竟錯過了《奧德賽》,他能專注於《浴血黑幫》的拍攝,也能有更多時間陪在家人身邊,這樣的生活或許對他更有意義。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68

社群的年代,我們都要學會接受錯過

在社群媒體的年代,「FOMO」被無限放大。每當我們滑手機看到別人在享受派對、旅行或穿上最新流行單品時內心總會不自覺地比較。然而,「ROMO」提醒了我們:學會接受錯過,並非放棄追求,而是去重新定義什麼對自己真正重要。例如不去參加派對,你換來了陪伴家人的時間、甚至充實自己,這種「錯過」或許長遠來看更有滿足感。放下比較心態、為自己的選擇感到自信,學會放手才能真正感到自由!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69

被誤會是「喪屍」也沒關係?

Cillian Murphy 近期為了宣傳電影《Steve》可說是造就不少讓人會心一笑的訪談。像是在另一段訪談,就提到雖然平時他幾乎不上網,然而他兒子依舊和他分享了在《28年毀滅倒數》預告片中,大家誤會是他本人演出的喪屍角色。他就表示「大家覺得我長得像喪屍,真是太棒了。我受寵若驚。」這種輕鬆的態度也呼應 ROMO 的心態,不在乎錯過那些「符合世俗審美」的形象定位,接受自己的獨特,反而讓他更自在。

# 當大家在 FOMO 害怕錯過,席尼墨菲卻在推廣 「ROMO」 : 有時候「錯過」反而讓你學會坦然? 70

不知道某些事情,也沒有關係!

Cillian Murphy 這種「刻意錯過」的態度也能夠在基努李維 (Keanu Reeves) 以及 Jennifer Lawrence 身上看到。像是基努李維就完全不知道網友們稱他為「Internet’s boyfriend」,而後者則表示他不滑推特或 Instagram,因為他認為這些平台會讓他分心於生活。他們的選擇,都證明了只要個人的心靈足夠富足,那麼不知道某些流行並不會讓人生失去光彩!

ROMO (Relief of Missing Out) 哲學為我們在這個充滿 FOMO 的時代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從對錯過《奧德賽》的從容,到對網路潮流的刻意疏離,他都展現了接受「錯過」並非失敗,而是一種智慧與選擇。他們的故事提醒我們:錯過一部電影、一場派對,熱門話題,並不會讓人黯淡,反而可能為我們開啟更真實、更滿足的道路。ROMO,就是學會對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說一聲「沒關係。錯過?這樣也很好。」

2025.09.08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Apparel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by Coman 2025.09.03
written by Coman

過去以匿名與反主流的 Maison Margiela 在過去這一週可以說是話題滿滿。其一是它們終於在台灣開設期間限定快閃店(地點就在微風廣場)。其二,則是品牌史上首次邀請明星 Miley Cyrus 擔任代言人,引發品牌是否向商業與流量妥協的熱議。然而這個選擇和這組照片,或許比你想的更有意義?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76

Margiela 史上最破天荒的一組照片!

Maison Margiela 自 1988 年創立以來,一直標榜匿名哲學,創辦人 Martin Margiela 甚至拒絕露面,強調團隊集體創作而非個人崇拜。然而上週品牌卻找來 Miley Cyrus 拍攝 FW2025 的秋冬形象照,成為品牌創立 37 年來第一位明星代言人。而他全裸上陣僅白色顏料覆蓋全身,則是品牌經典的 Bianchetto 刷漆工藝致敬!然而照片釋出後,立刻引起不少時尚愛好者的討論:明星代言 Maison Margiela — 是不是有點怪怪的?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77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78

合作明星,是不是背叛了 Martin Margiela?

2004 年,Martin Margiela 曾經在訪談表示「我對名人沒有任何意見,但是那不適合我們。」因此這組形象照曝光後立刻引起爭議:有些人覺得找明星代言有失品牌理念、有些人認為有比「迪士尼出身的主流明星」更好的選擇;然而也有不少人表示在這個年代,合作明星就是品牌的自然演進,且這組照片並未強調 Miley 身為明星的風采,而是以品牌的 DNA 為重,那麼在強調兩者相輔相成何樂而不為?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79

選擇合作麥莉,當然不是隨機!

或許 Maison Margiela 找明星拍攝形象照是一個新鮮的嘗試,然而 Miley Cyrus 和品牌之間的關係可說是相當密切。不只早就在《Used to Be Young》的 MV 中身穿品牌服裝,去年的葛萊美獎和今年的奧斯卡晚宴派對也都穿上了品牌的服裝,可說是主流明星中和品牌關係最為密切的人選。也有不少 Miley 粉絲認為他多次在歌手職涯中「摧毀過去、重新開始」的形象和品牌解構的核心不謀而合。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0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1

就連攝影師也是明星級的人物!

這組照片程度上並沒有脫離品牌 DNA 還有一個關鍵,那就是攝影師依舊是品牌合作多年的 Paolo Roversi。擅長玩轉光影的他將這組照片拍出了詩意,麥莉模糊的臉龐則強調服裝的材質、設計、剪裁、以及主打的經典 Bianchetto工藝:將表面塗白,以凸顯時間痕跡與生命力技術。而他不僅長年和時尚品牌合作,更合作過蕾哈娜和凱特摩絲等等巨星;關於這位攝影大師有機會再好好介紹吧!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2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3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4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5

威尼斯影展最讓人難忘的兩個造型!

Maison Margiela 的服裝雖然每一次在紅毯登場都讓人驚艷,卻不是提到紅毯禮服最先想到的選擇。然而本週威尼斯影展似乎就宣告了品牌的下一步:擁抱紅毯文化。先是金卡戴珊在 DVF 的頒獎典禮穿上灰色的馬甲斗篷禮服,展現驚人腰圍;後來凱特布蘭琪也穿上一件看起來是羽毛,實際上整件都是以印有 17 世紀獵物靜物畫的布料製成的禮服,將品牌工藝展現地淋漓盡致。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6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7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8
# 連 Margiela 都要找明星代言!大品牌面對流量也只能妥協:品牌首次合作明星,為什麼是 Miley Cyrus? 89

隨著 Glenn Martens 的加入,Maison Margiela 似乎也進入了全新階段。像是《Highxtar》當時就預測:「Glenn Martens 的加入不僅是更換創意總監,更是品牌轉型的激進提案。」而如今的形象照、紅毯佔比,似乎都預測品牌似乎有意在不失去品牌核心元素的方針下,拓展其商業價值以及文化影響力。那對於這一波操作你們又怎麼看呢?

2025.09.03 0 comments
0 FacebookTwitterLINECopy Link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Facebook

Facebook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Youtube
  • Email

Copyright © 2025 L.DOPE Web M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主機由 WantEasy 維護提供.

L.DOPE
  • NEWS
    • 1
      • FASHION / 流行
      • Apparel / 時裝
      • Mobile / 手機
      • Cosmetic / 美妝
      • Beauty / 正妹
      • Style / 風格
      • Watch / 鐘錶
      • Eyewear / 眼鏡
      • Accessary / 飾品
      • Shoes / 鞋子
      • Bags / 包袋
    • 2
      • POP
      • Sexy / 性感
      • Toy / 玩具
      • Sport / 運動
      • Game / 遊戲
      • Food / 美食
      • Book / 書本
      • Photo / 照片
      • Music / 音樂
      • Movie / 電影
    • 3
      • DESIGN / 設計
      • Web / 網站
      • Typography / 字體
      • Trans / 運輸工具
      • Tech / 科技
      • Art / 藝術
      • Build / 建築
      • Interior / 商業及空間設計
      • Graphic / 塗鴉
    • 4
      • CULTURE / 文化
      • EVENT / 活動
  • COLUMN
  • OPINION
  • FEATURE
  • ABOUT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