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把廢棄工廠改成私人住家,打造了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 西班牙建築師 Ricardo Bofill 的 La Fàbrica 是生命的奇蹟?
這個男人用半個世紀,把一棟廢棄的工廠變成一座充滿詩意與生機的家園。這是西班牙建築師 Ricardo Bofill 的傑作「La Fàbrica」,一個關於人類創造力、建築生命力、以及大自然的堅韌的故事,也是冰冷的混凝土也有溫暖的最佳證明。

一座廢棄工廠變成自己的私人住宅!
1973 年,Ricardo Bofill 在巴塞隆納近郊的 Sant Just Desvern 偶然發現一座 19 世紀末的廢棄水泥工廠,已是雜草叢生,僅留下數十座高聳的建築、蜿蜒的廊道、和滿佈的管線,普通人或許會覺得陰森可怕,他卻從中看見了生命的延伸!於是他買下了這片土地,並開始改造這座廢棄的工廠!

比起摧毀,不如選擇一同生長!
不過 La Fàbrica 最讓人感動的地方,是他和大自然的共生共存,把荒蕪的廢墟注入了大量的綠意。像是他就在筒倉的頂部種滿了綠植、讓藤蔓爬滿牆壁,完美展現了「化腐朽為神奇」的可能性。他相信建築應該要與環境對話,而不是征服;「我喜歡『廢墟』這個概念,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人生就是一座廢墟」他說。

一座永恆且持續生長的建築!
自 1973 年開始建造 La Fàbrica,他光是重建和綠化,並改造成可以入住就花了 10 年之久,不過這並不是他的終點。直到 Ricardo Bofill 在 2022 年離世之前,內部的細節整修和綠化也都在持續進行中,因此他所花費的時間長達近半個世紀。宛如大自然的持續生長,這棟建築物也彷彿是他的精神延續,不論物理上存在與否,都持續進化中。



今年正是這本「邪典寫真書」十週年!它不僅紀錄了 Julia Fox 早年深入地下次文化的一面,也展現了陷入一段有毒的感情當中的女性的脆弱與掙扎、慾望與力量。今天就一起來回顧他的「PTSD」吧!


這本寫真集在講什麼?
《PTSD》以手札、攝影、插畫的方式記錄了 Julia Fox 在 2015 年至 2016 年,於路易斯安那州度過的一段混亂時光,尤其是和音樂團體 SALEM 成員 John Holland 與 Jack Donoghue 那充斥著毒品、性、暴力與情感糾葛的日子。並以照片呈現裸體、藥物、槍械,以及 Julia 與 John 之間支配與依賴的感情!極端的真實,展現了他滿滿的脆弱,營造出一種原始、危險又誘人的美學。


他和 Kanye 與 Charli 都有關係!
近年活躍於時尚圈的 Julia Fox 因為 2019 年 A24 的電影《原鑽》竄紅,然而也有不少人是因為他和 Kanye 的感情或是和 Charli xcx 的友情才注意到他。然而在以上這些發生之前,他一直都是次文化與紐約地下藝術圈的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的影像視覺都呈現出一種赤裸,並且擅長把傷口與私密的一面,變成公共的凝視。近年則先後拍攝了 Diesel、Supreme 等等品牌的形象!

讓他患上「PTSD」的究竟是誰?
《PTSD》的男主角是 John Holland 是暗黑電子音樂團體 SALEM 的成員,另一位團員 Jack Donoghue 則是 Lana Del Rey 的前男友(在〈Kintsugi〉中提到的那一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 John 曾自述他年少當過男妓、沉溺藥物、甚至入獄。而在 Julia Fox 的鏡頭下,他們愛的水深火熱,時而交纏、接吻,然而卻能從自白的文字看出這段有毒的感情:「事實上,你從來不屬於我 — 我偶爾都忘了你依舊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孩。」
「創作是藝術家們療傷的方式。當你把痛苦和黑暗的過去攤在陽光下,就彷彿允許那些創傷隨風而去。」


為什麼有毒的愛情也能是救贖的開端?
《PTSD》毫不掩飾地展現了有毒關係的真實面貌:激情與痛苦並存,吸引與毀滅交織。Julia 透過照片以及文字呈現感情中的支配、背叛與自我掙扎。他提到創作這本攝影集就像是「把最毒的嚥下,再用自己舒服的方式吐出來」,把黑暗轉化成自己理想的版本。直面的勇氣就讓脆弱不再是弱點,而是力量的源頭。《PTSD》是一本日記、是他自我救贖的儀式、也是他宣告「我活下來了!」的宣言。


一本足以成為「邪典」的寫真!
這本《PTSD》之所以會被譽為「邪典」不知道是因為它有著歐美名人少見的,把感情作為攝影集核心的主體,當年兩版更是只更印刷了各 100 本,讓入手的難度大幅增加。如今二手價動輒 2000 美元(約 60,000 台幣),它業餘攝影、粗糙質感、與私密敘事的視覺語言也影響當代獨立出版與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風潮,更被拿來和南方哥德美學相提並論!


今年金馬影展最大的驚喜之一非《廢才知道》 (Urchin)莫屬。看完實在很想替年僅 29 歲的導演拍手!因為他正是和妮可基嫚主演《乖女孩》、演出《瘋狂富作用》及《金牌特務》前傳系列的新生代演員 Harris Dickinson!他用紀實與超現實手法的穿插,精準描繪了倫敦底層無力的掙扎感,既渴望被看見,卻又害怕被定義⋯


這部電影和「海膽」有什麼關係?
《廢才之道》的原文片名是「Urchin」 除了有流浪的頑童之意,直譯則是「海膽」;那種混身是刺、在海底苟活的生物 — 而故事主角 Mike 便是這樣的存在。在流浪街頭多年之後,好不容易有人願意買午餐給他,他卻決定要搶劫人家,因而入獄。出獄並找到一份廚房工作之後,他卻又自暴自棄覺得被針對,最終再次流浪街頭。每當覺得主角的生活出現希望,現實又會把它打入絕望 —— 電影探究的正是這種因為構造、心理、環境等等原因所產生的「循環性的行為模式」。
「在改變的過程中,人們往往需要經歷一次又一次的反覆,才能有所進展。有時他們會成功,有時則不會。」

用超現實的手法,拍出讓人絕望的現實!
電影開場用幾個鏡頭就告訴觀眾這部電影會很「寫實」:乞討的主角、手機要充電、冷漠的路人。然而繼續看下去便會發現電影中安排了幾個超現實的鏡頭:通往地心的浴室排水孔、反覆出現的神秘老婦人、或結局化身為白衣使者的主角友人 Nathan 突然把他拋出一扇通往無邊無際的黑暗的門。這些導演安排的超現實鏡頭不只強化了現實的殘酷,也彷彿把主角意識的裂縫給具象化,讓整部電影多了一種初生之犢獨有的大膽和詩意。



人生就是在電子樂和冥想音樂當中遊走?
除了畫面充滿初生之犢的狂妄,配樂也非常大膽。筆者身為 Harry Dickinson 的粉絲,一直都知道他喜愛電子樂,卻沒想過強烈的電子節拍能夠和如此「現實」的作品彼此呼應。每當主角的生活看似步入正軌時,我們跟著他一起聽著「冥想引導」的錄音帶;然而當他又陷入「廢才的自爆模式」時,電子樂沈重的節拍又會再次響起,彷彿一拳重擊狠狠把他打回了無情的現實。這裡也不得不讚嘆 Alan Myson 的配樂,結尾那一個曲風的轉變非常驚喜又高級。

導演和主角,都是你我熟悉的面孔!
如前面提到的,這部電影是由現年 29 歲的英國男演員 Harris Dickinson 自編自導自演。曾演出《金牌特務》、《瘋狂富作用》的他,如今靠著《廢才之道》在本週更獲英國獨立電影獎六項提名!男主角 Mike 則由《哈利波特》系列中的湯姆·瑞斗以及《驚嚇陰屍路》中的 Nick 飾演。他用極少的動作傳遞出強烈的情感,尤其最後一場在超商的戲,絕對打動了不少人;最終也在坎城影展榮獲「一種注目」最佳男主角獎。

有些掙扎,只有「廢」才知道⋯
電影用了 2/3 的篇幅挑戰觀眾對 Mike 的耐心:你為他的生活漸入佳境鬆一口氣,也會為他再次沉淪氣到想摔手機。直到最後 1/3 一句他終於在電影中第一次說出內心話:「 …… 」接著被舉起,丟出門外、墜入無邊無際的黑。這不經讓人思考所謂的「廢」真的有選擇嗎,還是環境與心理交錯的悲劇?而當你對著所謂的「廢才」搖頭嘆氣時,有沒有想過你不懂他為何長成海膽渾身是刺,又怎麼敢輕易貼上「廢才」的標籤呢?

上個月底,Sydney Sweeney 出席了 Power of Women (女性力量) 活動,穿著 Christian Cowan x Elias Matso 的一件「水鑽扭曲禮服」瞬間成為全場焦點。這一件銀色水鑽網紗禮服閃耀如液態的鎖子甲,腰部卻是扭曲褶皺宛如雕塑,展現驚人的線條,也成功讓紅毯上的話題從「他穿了什麼」轉向「他想說什麼」⋯


今年最美也最特別的一件禮服?
這件以腰部抓皺打造扭曲腰線的水鑽禮服是 Christian Cowan SS2026 的壓軸之作。特別的是,這款設計為品牌與新銳設計師 Elias Matso 的合作。乍看只是尋常的禮服,實則透過細緻的皺摺結構,營造出近乎超現實的身體線條。而由 Sydney Sweeney 駕馭詮釋,更將那份性感與力量的張力完美凸顯,打造近期最令人難忘的造型之一。


546 個小時才完成的「扭曲工藝」!
這件禮服看似只是在腰部使盡全力扭曲抓皺,實則卻是非常耗時的設計。關鍵就在於布料內,其實有一層從臀部延伸至胸部的馬甲!透過手工縫製連結起每一根鋼骨和每一道皺摺,再覆蓋上最外層的水鑽網紗以及背後的綁帶,秀上類似設計的五款合作,就讓 Elias Matso 每天 13 小時、長達六週都在工作室埋頭苦幹!


為什麼選擇穿上這件禮服?
所以在「 Power of Women」這樣的活動,為什麼 Sydney Sweeney 要選擇穿這件禮服?從他當晚在典禮上的演講或許可以略知一二。他說「我知道被低估是什麼感覺,也曾經在人們還沒給我機會定義自己之前,就已經先被貼上了標籤。但我們都需要替自己發聲!」過去時常被媒體和網友放大關於他身材的討論,這一次他不再讓自己被消費,而是選擇主動卻從容地展示自己的主控權,完美呼應著「女性力量」的主題。


替自己發聲,也讓年輕設計師發光發熱
Sydney Sweeney 本次穿上年僅 23 歲的設計師 Elias Matso 的作品,無疑是對於年輕設計師以及多元文化的的提攜。來自小鎮的 Elias Matso 從 8 歲開始學縫紉、18 歲便以 drag queen 身分登台,並將那份華麗、誇張又極具戲劇性的風格融入服裝設計之中。也正因如此獨特的視覺語言,讓他被 Christian Cowan 相中,促成了這一次的合作。
這樣的扭曲設計,不只有這一件!
而倘若你喜歡這樣的設計,其實 Elias Matso 就還有很多類似的設計。除了秀上也公開過的白色 T-Shirt 和黑色長洋裝,在他自己的頁面上也能找到其他各種「變形」的設計。像是把西裝外套和羽絨外套扭曲而成的設計,或是黃色的印花 T-Shirt 等等!他透過馬甲結構與不對稱剪裁來改變身形比例的設計,幾乎可以說是近年最具辨識度的新銳設計語彙之一。



近幾年社群上健身風潮盛行,而 Zyzz 可以說是最早的鼻祖。他的故事彷彿真人版「美國隊長」,不過靠的不是改造企劃,而是意志力!從原本瘦弱的體型,蛻變成為影響上百萬人的健身偶像,卻又在聲勢最鼎盛的時期,因為一場悲劇讓他的生命永遠停在 22 歲。僅過距離他的離開已近 15 年,卻依舊啟發著無數人…

不敢和女生說話的內向男孩!
1989 年出生在俄羅斯的 Zyzz 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並在 4 歲的時間全家移民澳洲。從小成績優異的他卻因為身材瘦弱、喜歡電玩、且性格內向被高中同學嘲笑為典型的「Skinny Kid」或是「瘦竹竿」,也因此不敢和女生相處。後來他在哥哥 Said (Chestbrah) 的影響之下接觸到健身,並每天花 3、4 個小時在健身房、控制飲食,致力成為阿諾史瓦辛格 (Arnold Schwarzenegger) 那樣的存在;而他也真的成功了。


瘦弱男孩卻成為最早的健身網紅之一!
「我以前是班上最瘦的人,人們總說我像竹竿,我討厭那感覺。於是我決定改變生活方式。」短短幾年他把體脂降到個位數,並練出寬肩窄腰的完美比例,並在 18 歲時開始在 YouTube 上傳影片。在這些影片當中,除了能看見他的身材明顯變好,更重要的是他變得更加自信。他會在 Omegle 聊天室大方展現身材、會在論壇上鼓勵年輕的男生開始健身,漸漸地許多人都將他視為健身這條路上的偶像,也成為了最早的健身網紅。
面對酸民,他總是一句話讓人閉嘴!
人紅是非多,隨著他的爆紅,也有不少網友認為他的生活太過複雜:派對不斷、身邊的女性換了又換、更大方承認自己使用部份藥物,然而面對酸民的罵聲,他總是一句「U Mirin’ Brah?」;這句話意思為「You admiring bro ?」(你是不是羨慕啊兄弟),展現他十足的自信,也讓酸民閉嘴。而這句話不僅當年成為流行用語,如今也成為許多人在社群上發布肌肉照等等時半開玩笑的文案內容!



他的年紀永遠停留在璀璨的 22 歲
2011 年,一場意外卻帶走了 Zyzz 的生命。當年 22 歲的他在泰國度假,走進桑拿房之後卻突然心臟奏停,最終送醫不治。調查結果顯示他因為有先天性的心臟病和其他心血管問題,因此導致病發。這也引起不少人開始關注健身時的用藥問題,像是對於類固醇的使用,或是其他健身潛在的隱患。然而卻也讓更多人因為認識這位靠著自身努力,翻轉瘦弱人生的傳奇人物,因而在生命中做出改變的年輕男子們。


Zyzz 的故事彷彿是在告訴世界,「我們都能變」。從瘦弱少年透過訓練、飲食、改變心態,實現體型與自信的大變身。雖然我們被他所激勵,但也他的早逝提醒我們,憧憬、努力固然重要,但身體狀況、專業指導、謹慎態度也不能被忽略。若要從他的故事中尋找核心精神,那應該是:「別再給自己藉口,開始改變,努力塑造你想成為的樣子」吧!
Photo Via : VICE, Essential Sports, Instagram
堅守百年酒廠歷史底蘊,亞伯樂(Aberlour)始終以「越懂得 越值得」品牌精神為志,將風味視為奠定品味的起點,以不將就的小批次手工精神,造就橫掃國際烈酒競賽高達200面金獎榮耀的100%雙桶熟成工藝,並善於透過多重感官體驗形式,屢屢引領全台威士忌品飲者進入更加深邃的至高境界,完美探索品飲之箇中奧秘。
從品味到品樂,亞伯樂進駐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出沉浸式的快閃體驗,讓因為一年一度音樂盛事集結於此的伯樂們,不僅能沈醉於樂音的流淌之中,更能從珍稀酒液中體會如歌悠揚般的層次交疊。

亞伯樂二度登陸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沉浸式快閃,以「伯樂酩曲」為題,將雪莉桶的厚實旋律與波本桶的雋永詞句交織成一首風味金曲,引領品飲者於樂音與酒香之間,探索層次疊加的至高境界。
2025年10月,亞伯樂磅礴登陸臺中爵士音樂節,本年度以「伯樂酩曲」為題,深入詮釋亞伯樂對於一首好作品的認知「詞曲之間缺一不可,猶如雙桶熟成般互相成就。」一首傳世金曲,不可或缺的要素:跌宕起伏的旋律張力猶如珍稀西班牙Oloroso雪莉桶,以深色果實為本的豐厚口感,賦予無比渾厚的感官感受;值得人們細品咀嚼的詞句,完美呼應著頂級美國波本桶所蘊和的蜂蜜奶油氣息,雋永的風味氣場如同詩詞般讓人無盡傾迷。動人旋律與深刻字句之間的化學反應,就如亞伯樂的涓滴酒液於雙桶間各自歷經完整時光巔峰熟成,以完美平衡共酩於味蕾之上。

致敬工藝精髓鉅造雙桶限定品飲空間 首度開放品酩傳奇A’bunadh雪莉桶原酒
二度進駐臺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在設計上更是徹底致敬酒廠工藝精髓,以巨型雙桶之姿彰顯亞伯樂最為標誌性的視覺意象,更打破感官限制,以半開放空間呈現隱藏酒吧,爵士樂音環繞,交織味蕾上的珍稀酒液,形塑出一座沈浸的品飲品樂空間。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在設計上以雙桶意象致敬酒廠工藝精髓,打破感官限制,並以半開放空間呈現隱藏酒吧,爵士樂音環繞,交織味蕾上的珍稀酒液,形塑出一座沈浸的品飲品樂空間。
亞伯樂「伯樂酩曲」快閃店中,更將首度開放試飲1898年令亞伯樂酒廠付之一炬的大火中,唯一留存下來的傳奇酒款—A’bunadh 雪莉桶原酒。傳承世紀古法的小批次手工裝瓶的工藝堅持,讓A’bunadh 雪莉桶原酒迄今即便已生產達逾83批次,每一批次卻都擁有細微的風味差異,更奠定了其之珍稀性與收藏價值,以原酒強度裝瓶,非冷凝過濾,封存酒液最美好的原始風貌,在亞伯樂「伯樂酩曲」快閃店中,全台伯樂皆能親口見證全球威士忌藏家渴望典藏的傳奇A’bunadh 雪莉桶原酒。

亞伯樂「伯樂酩曲」更是與臺中爵士音樂節打造特別企劃,以呼應威士忌歷經時光流淌的意象,進駐臺中市役所與臺中放送局兩大歷史級建築展開演出,盛邀「舊約克路四重奏」與「Mihyang Moon Quintet」兩大爵士樂團在歷史建築中輕輕響起絕美旋律,佐搭亞伯樂經典酒款試飲,為城市夜晚灌注更加深邃的情感與層次。

「伯樂酩曲」提供多重試飲沉浸式體驗 盛邀全台酩家蒞臨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即日起於臺中爵士音樂節盛大展開,亞伯樂更提供多重試飲體驗與購買優惠方案予全台酩家:只要加入保樂力加酩家沙龍 LINE官方帳號,即可兌換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20ml) 或A’bunadh 雪莉桶原酒(20ml)或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Highball(150ml);拍攝臺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攤位照片,上傳FB/IG/Threads任一平台,即可獲得亞伯樂Highball杯或一口杯。


若現場購買亞伯樂系列酒款,不僅能擁有單杯20ml現場品飲機會,更可獲得亞伯樂限量匠心典藏帽款或T-shirt,欲瞭解更多的消費者,歡迎於Aberlour Single Malt官方Facebook帳號與保樂力加酩家沙龍獲得更多詳細資訊。


亞伯樂「伯樂酩曲」品酩空間
時間:2025年10月17日至10月26日,每週一至周五17:00-22:00,每週六至周日15:00-22:00
地點:403台中市西區公益路68號(勤美誠品綠園道1樓|南側大門)
活動內容:只要加入保樂力加酩家沙龍 LINE官方帳號,即可兌換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20ml) 或A’bunadh 雪莉桶原酒(20ml)或亞伯樂雙桶熟成12年Highball(150ml);拍攝台中爵士音樂節亞伯樂攤位照片,上傳FB/IG/Threads任一平台,即可獲得亞伯樂Highball杯或一口杯;若現場購買亞伯樂系列酒款,不僅能擁有單杯20ml現場品飲機會,更可獲得亞伯樂限量匠心典藏帽款或T-shirt,數量有限贈完為止!

Photo Via : Aberl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