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由喜事國際時尚集團的大家長馮小姐 (Ms Yaming),和她認識多年的好友-國際高端資深買手黃小曼 (Anita Wong) 一起暢談這一路上的點點滴滴,做為一個買手所遇到的血淚故事,看她們如何笑中帶淚的娓娓道來,又能帶給對這個產業有憧憬的年輕人甚麼樣的啟發呢?
什麼是我們的共通語言呢? 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創辦人Ms Yaming馮亞敏說 –「Fashion is Our Language!」
誰是馮亞敏?誰又是黃小曼?
這場以國際時尚買手的核心價值為出發點的座談會,現場座無虛席,台下有許多對”買手”這個職業充滿想像、願景的年輕人,和今天兩位主講人的同行老朋友,由台灣買手店始祖之一的喜事國際時尚集團創辦人-馮小姐揭開序幕的。她帶著自己認識多年的朋友Anita一起來跟大家分享自己從開始到現在的故事。
馮亞敏 (Ms Yaming) 是喜事國際時尚集團的創辦人,在1997年踏進這個產業並創立了公司,集團也在同年取得CAMPER的台灣總代理權。隨後又取得了45rpm、Maison Martin Margiela、Balenciaga、Undercover、Comme des Garçons、Givenchy、Jil Sander、Sacai、Vetements、Officine Universelle Buly 1803、L/Uniform的台灣總代理,其中在2007年時成立的團團,今年則是有了一項突破,那就是喜事集團取得了LEGO (樂高)的台灣總代理權! 這個跨領域的案子,其實是集團的第二代接班人主導的。讓大家對這個老字號公司的未來感到好奇,加入了年輕人的新潮思維之後,將會如何翻轉呢?希望大家在關注的同時,也繼續支持著他們吧!
黃小曼 (Anita Wong) 在1983年踏進這個產業,從Esprit亞洲商品採購經理出道,隨後成為Joyce Boutique HK的商品採購經理,在John Galliano時期去了Christian Dior待了4年,還是回到了Joyce,又經過了4年後到了新加坡的Club 21,在2011再度回到Dior,輾轉於多個國際品牌和買手店之間,造就了一段輝煌的歷史。
買手店竟然還有分類?
買手所負責的店家分為兩種型式: 一種是Multi-label shop,就是複合式的多元品牌選貨店;另一個是單一品牌,就像是Dior這樣的設計師品牌。其經營模式完全不同,而馮小姐所主導的團團正是Multi-label shop之一,由她來講述這個領域真是再適合不過。一個Buyer除了須具備一定的品味和眼光以外,還需要長時間的鍛鍊,需要快狠準;buyer所需要做的工作總結起來就是四大點: 和品牌方交涉、了解流行趨勢、飛往showroom下單、分析商品的銷售績效。雖說看起來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卻是非常需要體力,況且每次都是在跟時間競賽中,排滿行程爭取在時裝周期間,把想了解的品牌看完,因此鍛鍊出她們對時間管理的精準度,進而養成快速挑選,去蕪存菁的品味。
「 You have to lead, not to follow」 – 黃小曼Anita Wong
說到Multi-label shop和 designer’s brand,這兩種型式的buyer需要面對和承擔的面向不同,Designer’s brand是以量取勝,只有販售一個品牌的情況下,都是看總銷售業績來評估,而人事成本也較低,但是風險相對的較高,因為成敗大多取決於產品,當然最重要的是對市場的掌握度。如果一個buyer對自己所負責銷售地區的客戶喜好、消費主力客群、文化背景、風俗民情不夠了解,便會導致後續的商品選擇錯誤,也會錯失許多可以增加營業額和宣傳利用的時機。好比說各國家不同的節日可以搭配行銷活動,但也要擁有適合的商品,這時候buyer的眼光和對市場的了解就非常的重要。
再來談到Multi-label shop,國際上有非常多知名的品牌,像是義大利的10 Corso Como、法國的Colette、英國Browns和台灣的團團,都是屬於這樣的選貨店,馮小姐說因為經營這樣的複合式品牌店,所以是時尚強迫她們學習,她們看重的是品牌的多元性,同時也要發掘新的設計師,更能夠看到設計師的潛力和未來發展性,但於此同時,也不能用個人喜好做選擇,每次出門前都要先透過營業額和成本,來計算這一次能夠得到的預算,再從中分配,畢竟好壞都用數來說話,每天看著倉管給的貨品數量來刺激自己,如果銷售成績好的同時,也同樣是對自己的肯定和成就感的來源。
「現代年輕人的社會,到處充斥著Social media,它讓人容易迷失自我,隨波逐流且盲目的追求,知道自己適合什麼甚至需要什麼,有個人風格和想法,是作為一個買手很重要的一個特質。 」 – 黃小曼Anita Wong
想成為Buyer? 那你知道Buyer真正要做什麼嗎?
然後話題帶到了,一個buyer所需要的條件與特質? 因為現場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年輕人,對這份工作懷抱著夢想和憧憬,但她們也必須很負責任的告訴大家,一個buyer並不是大家所想的如此光鮮亮麗,在大家羨慕著這份工作,覺得他們每年能夠出現在各大秀場時,這些故事背後其實暗藏著許多辛酸的血淚。
「做甚麼都是要從基本功開始的!要先學會紮好馬步。」 – 馮亞敏Ms Yaming
一個buyer需要擁有對事物的敏感度,也就是一種感知的雷達。當你是一個公司的領導人,需要擁有耐力能夠堅持下去,還有中間會面對到的,像是要和品牌談判周旋,這些都是非常考驗耐力的工作。所以先決條件就是,必須要具備好的精神、體力 (一天要看好幾個品牌)、集中力,還有對時間的安排掌控。
馮小姐說,一般人對buyer有一種既定的印象,羨慕他們能夠去各大fashion week看秀,買喜歡的貨,晚上就和設計師去party,打卡入住五星級飯店,還有收到各大品牌送的禮物…等。事實上呢?真的buyer,是去了各大fashion week沒錯,但看秀實際上只佔了總行程的5%,他們要做的是去了解設計師的當季設計理念、背後的故事,然後去showroom實際的觀察觸碰到實品,幫助自己更深入認識品牌,有正確的判斷;這樣的生活要持續3週,和200~300個不等的品牌交涉,有時候去到的showroom根本是大雜燴,同時在裡面出現上百個品牌,這時候正是需要用經驗去判定,哪些是我需要看的,有的光用眼神一掃,就能確定自己不需要花時間走進這個品牌。然後說到party,馮小姐和Anita很可愛的說: party喔…當然有時候也是會去,但就是偶爾需要應酬的場合,然後我們就會回到飯店房間,卸除那些精緻的打扮,帶著眼鏡穿著睡衣,開始像是醫生看診一樣,等著其他buyer拿著要下的單來給我檢查討論。像這樣每天早上精心打扮出門,開始一整天緊湊行程的生活,最長有過達到5週不間斷,一年需要出國大約六次,仔細算下來需要耗費的時間非常的長,這是要犧牲私人生活的工作,沒有具備一定的熱情,是無法走下去的。
接著馮小姐跟大家分享了一個小故事,是有關接班人宋安的;當年宋安在法國畢業準備回台灣,很興奮的告訴她,自己也要回來當一名buyer,也許是因為從小跟在馮小姐身邊耳濡目染之下的影響,她也和許多少女一樣,對這份工作有著憧憬。但當她回來後,沒有經驗的宋安,也是和大家一樣從助理採購做起,她的第一件事情就是key表格,每天都在和表格奮戰,可以說是表格佔據了她的生活,馮小姐偷笑著說: 當時真應該把她放去倉管部門,我好後悔喔! 之後宋安開始覺得這份工作乏味疲累,每天都在跟報表交戰,想著的都是如何key報表,但key著key著她開始懂了,因為和buyer密切相關的,正是這份報表上的數字啊! 這些數字實實在在地反映出了他們的工作成就,雖說一開始也常被帶她的主管欺負,但她越挫越勇的堅持下去了。最後終於開始了真正的買手之路,也懂了當初為什麼要key這些看似無意義又無趣的報表,馮小姐深信,無論是甚麼產業,入行都要從基本功開始。
「Anita告訴我國外是將Art和Science放在一起,有種科系叫做art & science,我當時覺得很錯愕,這兩件事應該是不同領域的,後來我理解了,這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平衡。」 – 馮亞敏Ms Yaming
想要作為一個專業的國際高級時尚買手,除了對數字的精準度和預算的控制外,更要感性和理性同時兼具,雖然需要擁有自己的想法和品味,引領潮流而不是隨波逐流;但又不能一昧的只顧個人喜好,還需要透過數字來證明自己,也為自己的選擇說話。因為這樣的工作,讓馮小姐萌生了一個理念,從而帶出了 Fashion is our language 這樣的一個口號,這是一個標語,也是一種態度和信念。
是什麼讓大家在讀衣IV瘋狂發限時動態?!
這場座談分享會,對我來說就像是為接下來將如火如荼展開的活動揭開序幕,因為兩天後就將迎來由馮小姐和當代藝術家董陽孜共同策畫的讀衣IV開幕,今年將和7組服裝設計師合作,除了原班底周裕穎、陳劭彥、蔡宜芬以外,加入了沙布喇▪安德烈、汪俐伶、旅居英國的黃薇,以及加拿大籍華裔設計師黃偉豪(Daniel Wong)。另外有來自實踐大學的服裝設計系學生參與的文字線條印花創作。
讀衣-由當代藝術家董陽孜在2016年所發起的活動,以文化的傳承和延續為理念,藉由文字藝術為東方時尚發聲的五年計畫。今年是第四屆,也是從去年開始,邀請團團文創的執行長-馮小姐共同跨界聯手展開。讀衣IV將會以前三屆解構文字線條與單字的書法字體變化為基礎,進一步融會貫通並以「四季」為主題,從董陽孜的筆墨書「滴翠」「荷淨」「月華」「寒松」開啟。這場結合文字藝術和服裝設計的跨界展覽,設計師們依照各自對主題的理解,將文字線條轉化為服裝,讓書法不再只是文字也不受限於形體,還能以一種充滿線條美感的立體形式展現;其中來自排灣族的沙布喇▪安德烈用裝置藝術創造出季節和台灣山中部落的意象,加上投影輔助而更加完整;汪俐伶以貫穿四季的蜘蛛呼應這次的主題,加上布料的反光,和高科技感的燈光與觀賞者互動,使作品不斷的變化;蔡宜芬用畫布結合服裝的形式表現,烏干紗為底加上精緻的串珠、亮片和刺繡等工藝妝點;周裕穎以響應永續時尚環保為概念,用二手回收衣物進行製作,將內襯棉絮外露轉換成文字符號;陳劭彥擅長和藝人跨界合作,將滴翠、荷淨、月華和寒松的字體直接轉換成版型,並請3D動畫影片製作團隊邀請林嘉欣擔當主角,將字體拆解重組的新廓型和3D影片對照;黃偉豪俐落又穩重的剪裁,搭配色彩濃厚的印花,中西結合的恰到好處;黃葳以墨入彩,用冬天和春天的色彩意象,配合異材質打造出暗藏字體又時尚的造型。
文化傳承也是要架構在商業行為之上?
讀衣不光是一個伸展台,更被賦予重要的使命,希望藉由時裝的展演讓國際看見台灣。讓展覽從會場延伸到國際商場,就需要跨界的人才,因此多了共同策展人暨創意總監-團團文創執行長馮亞敏的加入。因為了解而在一起,應該說的就是他們兩個的關係吧? 因為了解董陽孜老師想努力的方向,也讓馮小姐進而反思自己能夠為華人平台做些什麼?所以接下了共同策展人這項任務。
在雙方共同的策畫下,也因為團團文創團隊的加入,在副展區注入了許多新的想法,其一就是這次在讀衣IV,依舊能看到的讀衣系列商品區,將「讀衣」品牌化,不再只是逛了展覽之後去買個小紀念品,而是結合了董陽孜的墨寶和生活設計,發展出更貼近大眾且有想法的商品;其二是副展區還多了一個由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聯合策畫的「東方文字藝術印花布開發計畫」展區,由系所副教授帶領25位學生參與,最後展出作品是其中9位學生開發出的21款特色印花布結合而成,延續了造夢的精神;副展區的另一邊則是讓大家習字邊留言的區域,用的是沾水的毛筆,既環保又有趣。由於編輯和友人太久沒有拿著毛筆寫字了,只好用插畫的形式留下紀念,但這也許是另一種將字體轉換的形式也說不定,同時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希望如此美好的繁體字文化能夠永遠的延續下去。
「讀衣帶來的啟發,不僅是文化的時尚,更是感知的時尚,當時尚具備了覺察力與感知力,才能從研發、設計、製造、行銷等面向,打造出宜人且宜世的產業生態。」 – 團團文創執行長 馮亞敏
https://www.instagram.com/p/B4aR8WGnwL_/